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2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59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255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391篇
内科学   328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69篇
特种医学   165篇
外科学   596篇
综合类   975篇
预防医学   308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342篇
  2篇
中国医学   279篇
肿瘤学   8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应力松弛接骨板固定对骨折愈合骨痂及板下骨改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应力松弛接骨板固定对骨折愈合骨痂及板下骨改建的影响。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免胫骨干横形截骨后,右侧用应力松弛接骨板(stress-relaxation plate,SRP)固定,左侧用坚硬接骨板(rigid plate,RP)固定并作为对照。所有动物分为4组,每组6只。术后4~24周,偏光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早期两组间骨痂及板下骨结构改变相似,表现为骨痂胶原排列紊乱,折光性弱,板下骨吸收  相似文献   
192.
2003年7月24日,我院为1例终末期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伴艾森曼格氏综合征患者施行同种原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至今存活3年余,心功能Ⅰ级,生活质量良好,日常操持家务劳动.现就患者术后3年期间的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3.
目的:总结髁突颈下部骨折口内入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2017年10月—2019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髁突颈下部骨折患者17例,其中实验组7例行口内切口内固定,对照组10例行颌后切口内固定,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骨折内固定情况、术后伤口感染率。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开口及咬合功能恢复、术后面部瘢痕、术后面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2 h,对照组2.5 h。实验组7例均采取单钛板固定,对照组10例均采用双钛板固定。实验组术后2例发生伤口感染,感染率28%;对照组伤口未出现感染。实验组术后常伴开口受限及咬合关系不协调,均需配合颌间牵引1~2周左右,随访3个月开口及咬合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术后开口受限较实验组轻,术后咬合关系基本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开口及咬合功能恢复正常。实验组术后面部仅遗留1~2个3 mm左右穿颊小切口,瘢痕不明显;对照组术后于颌后区遗留3 cm左右手术切口,瘢痕较明显。2组均未发现面神经损伤。结论:口内入路髁突颈下部骨折的治疗可以达到与颌后入路相近的疗效,面部遗留瘢痕较轻。但伤口感染风险高,视野及操作空间受限,手术创伤较口外入路大,术后需要配合较长时间颌间牵引,开口及咬合功能恢复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9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SOCS)基因超甲基化在经典型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220例MPN患者骨髓标本中SOCS1、SOCS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发生情况,直接测序法检测MPN患者JAK2V617F、MPLW515L/K基因突变情况。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化学诱导MPN细胞生长不同时间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SOCS1、SOCS3 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加入去甲基化试剂培养MPN细胞不同时间后,实时定量PCR法检测SOCS1、SOCS3 mRNA表达情况。结果 MPN患者中44例(20.0%)存在SOCS1基因超甲基化,90例(40.9%)存在SOCS3基因超甲基化,156例(70.9%)JAK2V617F突变阳性,3例JAK2V617F未突变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检测到MPLW515突变(其中2例为MPLW515L,1例为MPLW515K),2例JAK2V617F未突变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检测到MPLW515L突变;SOCS1、SOCS3基因超甲基化组与未甲基化组相比,其SOCS1、SOCS3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JAK2V617突变组与无突变组相比,其SOCS1、SOCS3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SOCS1、SOCS3基因超甲基化组,加入去甲基化试剂后SOCS1、SOCS3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MPN患者中存在高频率的JAK2V617F基因突变和低频率的MPL基因突变以及SOCS基因启动子区CpG岛超甲基化;SOCS超甲基化和JAK2V617F突变导致SOCS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异常激活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引起细胞代谢失常而最终影响MPN的发生、发展;SOCS超甲基化是一种潜在的MPN诊断生物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195.
环抱器与接骨板内固定对骨愈合及骨改建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作者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与不锈钢接骨板进行了实验比较。15只犬作两侧骨干横行截骨,一侧以环抱器、另侧以接骨板作内固定。术后4、8和12周作X丝摄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两种内固定方法的骨折愈合与骨闸,改建进程相似,但板下近截骨区的皮质骨改建活动却具明显差异。环抱侧板下皮质骨8周后出现退变相骨细胞,12周后退变相骨细胞逐渐增多。而钢板侧术后4周即出现退变相骨细胞,8周后该细  相似文献   
196.
目的探讨46.7%枸橼酸钠溶液应用于长期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封管的效果。方法尿毒症维持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61例,随机分为枸橼酸钠组(31例)和肝素组(30例)。枸橼酸钠组每次透析结束后以46.7%枸橼酸钠溶液按管腔容量封管,肝素组以肝素钠溶液(2mg/m1)封管,均连续使用6个月,比较两组导管功能、导管相关感染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枸橼酸钠组导管功能不良和导管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肝素组(P〈0.05,P〈0.01)。枸橼酸钠组28例次(1.79%)用药后出现口唇麻木症状,8例次给予钙剂后缓解,余自行缓解。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应用46.7%枸橼酸钠溶液封管能提高导管通畅率、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不良反应轻微,适合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97.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T—RA)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G):胰管逆行注射5%牛黄胆酸钠的方法建立大鼠SAP模型;正常对照(CG)组:处理方法同上,改推注同体积的生理盐水;ET-1受体拮抗剂治疗组(ET—RAG):SAP成模后6h腹腔内注射ET—RA,对照组与SAPG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24h后取标本,分别测定各组血浆淀粉酶(AML)、激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1(LDHl)、ET-1、TNF-α的变化。结果AML、CK—MB、CK、LDH-1、ET-1、TNF-α在SAPG及ET—RA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ET—RAG中以上指标的浓度亦显著低于SAPG(P〈0.05)。结论ET—RA对SAP时的心肌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8.
分泌性蛋白家族Wnt蛋白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功能及死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Wnt蛋白家族激活信号时,它的经典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通过一系列机制调节骨和软骨代谢,如刺激干细胞复制、促进软骨细胞成熟、诱导成骨细胞发生、阻碍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凋亡等。该文就骨生物学中Wnt/β-catenin通路的研究现状、与该通路相关骨病、将该通路作为药物靶点的潜力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9.
口止母外翻是足部常见的畸形之一。我院自 2 0 0 1年 3月起采用改良 Chevron截骨术治疗口止母外翻 12例 ,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均为女性 ,单侧 8例 ,双侧 4例。年龄 4 1~ 5 6岁。手术前后均摄 X线片 ,由同一测量者测量口止母外翻角 (HVA)及跖骨间角 (IMA)。术前 HVA为 2 8.5~34°,平均 30 .6°。IMA为 11~ 13.5°,平均 12 .4°。均有不同程度的第 1跖趾关节面对合不良或半脱位 ,无明显骨关节炎的 X线片表现。主诉为第 1跖趾关节内侧肿胀及 口止母外翻畸形 ,穿鞋行走疼痛 ,赤足行走时明显减轻或无疼痛。手术取第…  相似文献   
200.
桡骨头切除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4例桡骨头切除术后病人的随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5.6年.其中7例桡骨上移1.5~7mm.14例肘携带角平均增加4.5°(0°~10°).与桡骨上移程度有明显相关.屈肘力量减弱则与损伤程度与伤后时间有关.认为桡骨小头切除术后肘屈伸和前臂旋转虽有不同程度受限,但可满足日常活动和工作需要,总的功能恢复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