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比较传统全椎板减压、腰椎椎间融合术和单侧椎旁肌剥离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A组28例,采用全椎板减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腰椎椎间融合术,即经典PLIF组;B组24例,采用单侧减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腰椎椎间融合术,即单侧经后路腰椎间融和术(PLIF)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采用suk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的椎间融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24个月。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VAS和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B组腰痛VAS评分低于A组(P<0.05),ODI评分两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PLIF和经典PLIF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均可达到满意疗效,单侧PLIF术创伤相对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好,腰痛发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2.
自2019年12月以来,已有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0年3月12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截至6月18日,全球已累计有824万余人感染,44万余人死亡,对全世界医疗、政治和经济领域影响巨大[1-2]。WHO将其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COVID-19),病原体被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3-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COVID-19被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7]。  相似文献   
63.
背景:有研究表明,髋部骨折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受伤至置换时间,疼痛等级等均是影响患者置换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但是有许多学者对此持有异议,影响股骨头置换老年患者置换后的死亡的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分析。 目的:观察股骨头置换老年患者置换后1年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股骨头置换的老年患者96例,患者入院时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至置换时间、受伤至入院时间、疼痛等级分级、入院血红蛋白含量、入院血清白蛋白含量、入院淋巴细胞计数,以及患者入院时输血量、置换前合并症等情况。采用Fisher检验对影响股骨头置换老年患者置换后1年内生存状况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检验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与结论:患者从受伤到进院的时间> 5 d,疼痛等级分级为Ⅲ,Ⅳ级,患者入院时的血红蛋白水平< 120 g/L,患者的输血量>1 000 mL,患者入院时的血清白蛋白水平< 35 g/L和伤患上升的死亡率有关(P < 0.05);大于86岁患者的死亡率明显比70-85岁的伤患的死亡率要高(P < 0.05),患者从受伤到接受手术的时间> 7 d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时间< 7 d的患者(P < 0.05);患者的入院血清白蛋白含量< 35 g/L,ASA分级Ⅲ、Ⅳ级是与患者死亡相关的因素(P < 0.05)。结果证实,影响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后1年内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术中输血量、入院至置换时间、血红蛋白含量以及患者的疼痛等级分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4.
【摘要】 目的:分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后路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固定中线腰椎椎间融合术(midlin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DLIF)、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1例,女29例;年龄40~73岁(57.4±13.8岁),距首次融合固定术6~84个月(56.3±20.8个月)。融合邻近节段腰椎间盘突出26例,腰椎管狭窄23例,腰椎滑脱不稳11例。依据不同术式分为OLIF组16例、MIDLIF组20例和PLIF组24例。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情况。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和腰椎功能情况,在术前、术后3个月的腰椎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邻椎病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interbody disc height,IDH)、椎间孔高度(interbody foraminal height,IFH)及椎间孔面积(interbody foraminal area,IFA)。结果: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节段、术前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OLIF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5.6±14.5ml、92.3±13.5min、6.3±1.2d,MIDLIF组分别为220.4±15.2ml、120.6±11.4min、10.5±1.4d,PLIF组分别为218.4±12.5ml、115.4±10.7min、10.4±1.4d,OLIF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MIDLIF组和PLIF组显著性减少(P<0.05),而MIDLIF组和PLIF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0~32个月(20.5±5.8个月),OLIF组术后3个月时腰痛、下肢痛VAS评分、ODI分别为2.43±0.52分、2.37±0.63分、(20.47±3.10)%,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10±0.52分、2.05±0.31分、(14.14±2.41)%;MIDLIF组术后3个月时分别为2.84±0.67分、1.93±0.36分、(21.89±3.07)%,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4±0.55分、1.75±0.20分、(15.32±2.11)%;PLIF组术后3个月时分别为3.22±0.82分、2.24±0.42分、(23.51±3.41)%,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83±0.49分、1.92±0.28分、(16.40±2.10)%。3组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OLIF组7.47±1.03分、7.55±1.04分、(70.63±5.46)%;MIDLIF组7.50±0.99分、7.46±1.10分、(69.89±5.55)%;PLIF组7.51±1.01分、7.53±1.11分、(71.05±5.71)%]显著性改善(P<0.05),3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OLIF组术后3个月时IDH、IFH、IFA分别为10.47±0.86mm、21.41±2.57mm、210.57±11.34mm2;MIDLIF组分别为9.11±0.79mm、18.70±2.62mm、196.41±13.40mm2;PLIF组分别为9.26±0.91mm、19.37±2.51mm、193.42±12.12mm2。3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IDH、IFH、IFA较术前(OLIF组5.86±0.76mm、14.52±2.31mm、135.84±10.41mm2;MIDLIF组5.90±0.69mm、14.43±2.27mm、127.10±10.64mm2;PLIF组5.79±0.81mm、14.39±2.40mm、126.47±10.55mm2)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三组间同时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LIF、MIDLIF、P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OLIF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比分析经中线皮质骨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术(midlin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DLIF)和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4月我院行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随访的93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皮质骨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固定45例(CBT组),传统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固定48例(PS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进行疗效评价;通过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评估椎间融合情况,测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椎间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及前凸角,采用改良M...  相似文献   
66.
背景:测定结核病化疗药物在病变椎体组织中的生物分布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目的:建立吡嗪酰胺在骨组织中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并测定其在脊柱结核病椎组织中的浓度。方法:取10例脊柱骨折患者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的椎骨制备成空白骨匀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嗪酰胺骨组织药物浓度。取18例脊柱结核患者(2HRZ/H2R2Z2化疗方案)的病椎硬化骨、亚正常骨、坏死组织以及髂骨为骨组织标本,采用高氯酸蛋白沉淀法获得骨匀浆吡嗪酰胺上清,对方法的专属性、回收率与精密度以及线性范围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吡嗪酰胺在265nm波长下有较大吸收,保留时间7.48min,无干扰峰出现。在0.048~3.120μg/g骨匀浆浓度范围内吡嗪酰胺峰面积与骨样本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1),绝对回收率在89.18%~93.75%,方法回收率为96.30%~100.45%,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为4.26%~8.78%和5.12%~9.01%。应用此方法测得吡嗪酰胺在病椎硬化壁为最低抑菌浓度,壁外亚正常骨及对照髂骨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壁内核心病灶未检测到分布。提示吡嗪酰胺在脊柱结核病椎中存在明显的组织分布差异,硬化壁是其经正常椎体向核心病灶穿透的组织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