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4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57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487篇
预防医学   210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186篇
  1篇
中国医学   194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关节镜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的适应证和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者22例38侧,其中Ⅰ度16侧,Ⅱ度18侧,Ⅲ度4侧。并与同期开放手术治疗的9例16侧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获随访6~30个月,根据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弹跳感等综合评价疗效,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治疗组:优33侧,良3侧,差2侧;伤口一期愈合36侧,皮下积液2侧。开放手术治疗组:优14侧,良1侧,差1侧;伤口一期愈合15侧,皮下积液1侧。所有病例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臀肌挛缩切断松解术操作安全,创伤小,痛苦少,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可靠。但必须严格控制其适应证,主要运用于Ⅰ、Ⅱ度患者,Ⅲ度患者慎用。  相似文献   
992.
鹿角胶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鹿角胶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方法采用二甲苯建立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跖肿胀模型,研究其抗炎作用;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鹿角胶高、中剂量能明显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鹿角胶高、中剂量组对足跖肿胀度有显著抑制作用;鹿角胶高剂量组疼痛潜伏期明显延长、扭体次数明显降低、有效提高痛阈值。结论鹿角胶有明显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病人并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10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中,40例(36.36%)并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25例(22.72%),性腺功能减退8例(7.27%),生长激素缺乏7例(6.3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缺乏5例(4.54%),且5例(4.54%)并发两种激素缺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压增高、入院GCS评分≤8分、颅底骨折及弥漫性脑水肿是颅脑损伤病人并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评估病情、有效治疗干预、及时降颅内压治疗可能是降低颅脑损伤病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观察鹿茸多肽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的影响,探讨鹿茸改善MCI学习记忆障碍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鹿茸多肽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18 d,末次给药后1 h,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复制MCI大鼠模型。大鼠跳台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KT、PI3K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KT、PI3K、Caspase-9表达水平。结果:大鼠跳台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鹿茸多肽可以明显减少各给药组动物下台潜伏时间和错误反应总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KT、PI3K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鹿茸多肽可明显提高模型动物海马组织中的AKT、PI3K、Caspase-9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鹿茸多肽可以提高氢溴酸东莨菪碱所致的MCI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组织中AKT、PI3K、Caspase-9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总结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探讨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诊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例的病例资料,全部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2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110~160min,出血量100~200ml。术中无椎动脉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周内患者神经症状明显好转,下肢肌力增加,肢体活动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双上肢感觉异常基本消失。全部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12个月内X线片显示均达到植骨骨性融合,术后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脊椎功能,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97.
998.
张婧  任丽红  胡文广   《四川医学》2022,43(8):836-840
<正>僵人谱系疾病(stiff-person spectrum disorders,SPSD)是一组罕见及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核心症状为波动性肌肉僵硬和自发性或刺激敏感性痉挛,尤其是触觉、噪声或情绪等应激刺激后出现肌肉疼痛性痉挛。SPSD包括典型僵人综合征(classic-stiff person syndrome,C-SPS),僵肢综合征(stiff-limb syndrome,SLS)、伴强直及肌阵挛的进行性脑脊髓炎(progressive encephalomyelitis with rigidity and myoclonus,PERM)、副肿瘤性僵人综合征(paraneoplastic-stiff person syndrome,P-SPS)等[1-4]。与C-SPS相比,PERM更为罕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脑干脊髓功能障碍等表现更为显著[2,5-6]。由于其发病率低,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目前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本文将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等方面对该病进行综述,加深临床医师的认识,以期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对阿霉素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9c2细胞,采用CCK-8方法考察ADR和PAP对H9c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选择最优给药时间与浓度,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BCG组)、阿霉素诱导组(ADR组)、鹿茸多肽组(PAP组)、阿霉素与鹿茸多肽联合诱导组(ADR+PAP组),ELISA检测H9c2上清液中cTnT和cTnI的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Caspase9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相关蛋白TGF-β1、SMAD7、PKC表达。结果:与BCG组比较,ADR组cTnT和cTnI含量显著升高(P<0.05),Caspase9活性表达降低,TGF-β1蛋白表达升高(P<0.01),SMAD7、PKC蛋白表达降低(P<0.01),PAP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ADR组比较,ADR+PAP组cTnT和cTnI含量减少(P<0.05),Caspase9活性表达升高,TGF-β1蛋白表达降低(P<0.05),SMAD7、PKC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结论:鹿茸多肽可以对阿霉素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7、PKC蛋白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邱佳  丁波泥  钱立元  吴唯  文言广 《重庆医学》2021,50(21):3720-3725
目的 探讨紫衫烷类与蒽环类药物用药顺序不同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筛选、提取相关数据及质量评价.以5年总生存率(OS)、5年无病生存率(DFS)、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保乳率、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10篇,累计样本量1956例.先使用紫衫烷类药物再使用蒽环类药物(T→A组)患者OS、DFS、PCR、ORR、DCR、保乳率与先使用蒽环类再使用紫衫烷类药物(A→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4级不良反应中T→A组患者更易发生白细胞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两组患者其余3~4级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考虑A→T的给药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