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7篇 |
免费 | 95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27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86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259篇 |
内科学 | 118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29篇 |
特种医学 | 5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21篇 |
综合类 | 492篇 |
预防医学 | 214篇 |
眼科学 | 56篇 |
药学 | 19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96篇 |
肿瘤学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61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81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91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77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开展"共情"护理对门诊肿瘤患者心理及依从性等方面的影响。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重庆市某市属肿瘤医院门诊肿瘤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共情护理关怀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分别从服务依从性、心理状态、服务满意度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其中,依从性分为优秀依从(90~100分)、基本依从(60~90分)和不依从(0~60分),依从率=优秀依从率+基本依从率;心理状态评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从焦虑、抑郁、敌对、偏执等方面进行评价;满意度方面,分别设计了就诊环境、服务态度、护患沟通等调查内容,按非常满意(95~100分)、基本满意(70~95分)和不满意(0~70分)三种结论进行统计,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结果共情护理关怀组的依从率、SCL-90评分、患者就医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各指标对比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肿瘤患者门诊就诊过程中,引入共情护理关怀,可提高患者门诊服务依从性、调节心理状态、提高服务满意度,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应用心肌分层应变技术评价不同心功能的尿毒症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75例尿毒症患者,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心功能正常(LVEF≥50%)组(43例)和心功能减退(LVEF50%)组(32例),另设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先行常规心脏数据测量,然后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中的分层应变技术获取3组心尖位3个长轴切面心内膜下、中层和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LS)。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正常组和心功能减退组的收缩期左房内径(LAESd)、收缩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A)值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与对照组及心功能正常组比较,心功能减退组的LAESd、舒张期左室内径(LVDd)及LVEF减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3组患者间的LS值由心内膜下至心外膜下心肌保持梯度递减;(4)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正常组心内膜下心肌LS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减退组3层心肌LS值减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与心功能正常组比较,心功能减退组部分心肌LS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心功能的尿毒症患者左室壁3层心肌LS值受累程度不同,心肌纵向分层应变不但可以比LVEF更早发现左室收缩功能减低,还可以判断病变受累程度。 相似文献
53.
2003-2005年,我们检测了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标志物肌酸肌酶MB(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旨在探讨其诊断AMI的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评价舒降之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的消退作用。方法 分别测定舒降之组及其它 2个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正常内膜厚度、声学密度值及各型斑块的声学密度值。结果 舒降之组内膜 -中层厚度 (IMT)呈下降趋势 ,脂质斑块数目减少 ,脂质斑块及复合斑块的标化 IBS值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标化 IBS值变化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舒降之能逆转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且能增大斑块密度 ,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对于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和评价降脂治疗结果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尿毒症性心肌病左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尿毒症患者不同节段心肌运动,定量分析其左室心肌舒缩功能。方法应用QTVI技术对20例健康人(对照组)及48例尿毒症患者(不伴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的为1组,伴有两者增厚的为2组)分别进行不同节段心肌运动速度测量,即收缩期S波,舒张期E、A波,同时测定其相应的时间-速度积分(S-TVI)即位移的大小。结果尿毒症1组患者E波与对照组比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尿毒症2组患者S及S-TVI均低于正常组的相应心肌节段,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显示尿毒症患者左室心肌舒缩功能较正常人减低。 相似文献
56.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背向散射积分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背向散射积分与心脑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组(I组)、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组)及正常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背向散射积分(IBS)。结果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组颈动脉IMT(1.2±0.12)mm与无合并症组(0.9±0.13)mm较对照组(0.75±0.18)mm明显增厚,无合并症组颈动脉标化IBS%(70.1±4.2)%与对照组(71.7±3.1)%无显著差异,心脑血管疾病组颈动脉标化IBS%(67.3±4.7)%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与颈动脉IMT相比,颈动脉IBS值减低能更好地预测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7.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阿霉素致兔早期心脏毒性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阿霉素早期心脏毒性模型建立的价值。方法B组10只兔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2mg/kg,共4周,同时选10只兔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A组)。每周对2组兔心脏进行常规超声及QTVI参数测定。结果(1)常规超声参数除E峰外2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2)第4周后B组二尖瓣环运动的Vs、Ve、a等较A组明显减低(P〈0.05);(3)B组病理结果显示与人类阿霉素早期心脏毒性相似的改变。结论QTVI技术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可有效地监测评估阿霉素早期心脏毒性模型的建立和效果。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表阿霉素复合药物心脏毒性对左室心肌局部收缩及舒张功能影响价值。
方法133例乳腺癌患者分为3组:A组45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180~240mg/m^2;B组48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360mg/m^2;C组为对照组,40例,未给予化疗。对3组患者心脏进行常规超声测量及心肌各节段SR参数测定,包括:收缩期峰值(SRs)、舒张早期峰值(SRe)、舒张晚期峰值(SRa)等。
结果A组与C组间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间常规超声参数(E/A除外)、收缩期SR(SRs)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参数E/A、舒张早期SR(SRe)、舒张晚期SR(SRa)显著减低,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的SRe、SRa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余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应变率成像可以准确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表阿霉素复合药物心脏毒性对左室心肌局部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经锁骨上途径穿刺锁骨下静脉在临时起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 8例需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患者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 ,首选锁骨下途径 ,一次不成功改为锁骨上途径。记录二组中两种穿刺方法的例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老年组 76例中有 2 9例改行锁骨上途径 ,非老年组 3 2例中有 1例改行锁骨上途径 (P<0 .0 5 ) .经锁骨上途径并发症 6例 ,经锁骨下途径并发症 12例 (P>0 .0 5 )。结论 合并肺气肿且需紧急起搏的老年人宜首选经锁骨上途径穿刺锁骨下静脉 ,经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是安全、可靠的 ,适用于临时起搏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