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鼻内镜手术后病人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鼻内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鼻腔康复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病人健康知识达标率、病人和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以及病人的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实践能增加鼻内镜手术病人健康知识、提高病人舒适度,提升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2.
<正>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0—2011年在本院肿瘤科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64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7例,年龄33~86岁,平均年龄(52.4±6.3)岁。所有患者经病理证实均为进展期胃腺癌,且术前未接受过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其中高分化腺癌17例,中分化腺癌21例,低分化腺癌26例。胃癌TNM分期采用AJCC标准(2002),组织分型采用Lauren分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肿瘤组织核糖核酸调节亚单位1(RRM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达与ⅢB/Ⅳ期肺鳞癌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初治ⅢB/Ⅳ期肺鳞癌且体能状态(PS)评分0~2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入选患者均进行GP方案化疗,每3周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1次疗效,共4个周期,无效者更换二线化疗方案?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RRM1?BRCA1表达?根据RRM1?BRCA1表达高低分为A组(RRM1-/BRCA1-)?B组(RRM1+/BRCA1+)?C组(RRM1+/BRCA1-)?D组(RRM1-/BRCA1+)?评价疗效指标:客观反应率(RR)?总生存时间(OS)?肿瘤至进展时间(TTP)?结果:①入组78例ⅢB/Ⅳ期肺鳞癌患者,RRM1?BRCA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4%(37/78)?51.3%(40/78),RRM1?BRCA1不同表达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②78例患者A组22例,B组21例,C组19例,D组16例?化疗前4组间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RR分别为59.1%?38.1%?42.1%?43.8%;OS分别为(617.4 ± 19.6)?(299.2 ± 20.5)?(336.6 ± 22.7)?(324.7 ± 24.2)d;TTP分别为(274.9 ± 21.8)?(138.8 ± 18.0)?(172.3 ± 17.3)?(167.3 ± 19.8)d?其中A组的RR?OS及TTP均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9?0.000和0.000)?结论:RRM1?BRCA1可作为GP方案疗效的预测分子;RRM1?BRCA1低表达的肺鳞癌患者,可能是GP化疗方案的优势人群?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价多西紫杉醇联合小剂量5-氟尿嘧啶(5-Fu)持续静脉泵滴注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5-Fu化疗,多西紫杉醇静脉滴注每天40 mg/m2第1、8天;5-Fu每天250 mg/m2持续静脉泵滴注24 h,第1天至第14天,4周重复,为1个周期.每例治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23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总有效率56.52%.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毒性,胃肠道反应轻,大部分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小剂量5-Fu持续静脉泵滴注对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理想,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5.
例1 35岁,男性,已婚,已生育一个正常女孩,因要二胎,女方再次妊娠,孕2个月余后自然流产;后两次均孕40天余,胚胎停止发育,行药物流产.患者从事大理石、瓷砖等石料切割工作7年余,否认传染病史、长期有毒物质接触史、外伤史、近亲结婚史.  相似文献   
26.
惠红霞  李作孝 《医学综述》2003,9(7):394-396
Fas FasL是一个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系统[1 ] 。Fas是细胞的一种跨膜蛋白 ,与其配体FasL结合后活化靶细胞固有的死亡程序 ,引发细胞凋亡[2 ] 。研究认为 ,Fas FasL相互作用所引发的免疫细胞凋亡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3] 。多发性硬化 (multiplesclerosis ,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凋亡在MS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 ,而Fas FasL系统作为最重要的细胞凋亡途径备受关注。对Fas FasL系统进行研究有助于阐明MS的发病机制 ,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1 Fas FasL系统的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AML—TMDS的临床特点、血液学特征和化疗效果。方法 对12例AML—TMDS与93例无MDS的AML的血象、骨髓象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例(11.4%)AML—TMDS见于除M3以外的FAB各亚型。二的Hb、WBC、BPT无显性差异(P>0.05);AML—TMDS乃组骨髓原始细胞计数及首次完全缓率均低于无MDS的AML组,两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 AML—TMDS治疗后3系病态造血并不消失,对化疗不敏感,首次完全缓解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病态造血特点、免疫表型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87例AML患者骨髓细胞学特点、免疫分型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7例AML患者中发现12例(13.8%)伴有三系病态造血(AML-TMD),且属于M3以外的法、美、英协作组诊断标准的各亚型。AML-TMD组骨髓原始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免疫分型表达异常:主要为跨系CD33与CD19/CD7/CD38共表达(37.1%)与跨阶段CD34与CD11b共表达(43.2%),与无TMD的AML组异常表达(12.1%、1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ML-TMD首次完全缓解率低于无TMD的AML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TMD治疗后各系的病态造血并不消失,对化疗不敏感,首次完全缓解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中青年多平面阻塞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03例中青年OSAHS患者采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仪治疗,观察其术前、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及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 PSG结果判定疗效.结果:103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治愈38例,显效31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29%.术后12个月治愈27例,显效32例,有效2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4.47%术前与术后AHl和SaO<,2>结果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中青年多平面阻塞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45例MG患者(MG组)及40例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和血清sFas水平,并对其中24例MG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GC)治疗前后的血清sFas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MG组外周血中CD8 T细胞百分率为(21.50±2.21)%,明显低于对照组[(27.75±3.00)%](P<0.01);CD4 /CD8 比值(1.92±0.26)明显高于对照组(1.48±0.16)(P<0.01);血清sFas水平[(3542.06±706.23)p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2568.18±562.48)pg/m l](P<0.01)。(2)MG组全身型血清sFas水平为(3914.23±804.81)pg/m l,极明显高于眼肌型[(2797.72±592.83)pg/m l](P<0.001);病情中、重度患者明显高于病情轻度者(均P<0.005);预后良好者[(3254.69±661.73)pg/m l]显著低于预后不良者[(4178.38±841.65)pg/m l](P<0.001)。(3)24例MG患者经GC治疗后sFas水平[(2864.59±617.43)pg/m l]较治疗前[(3539.67±705.92)pg/m l]极显著降低(P<0.001)。结论MG患者血清凋亡抑制因素sFas水平增高,并与MG类型、病情及预后相关;GC治疗可以改善MG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