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建立中医药干预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预测模型进行疗效预测。方法 纳入12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人口学诊断、信息、治疗信息等深入观察随访,以生存时间为因变量,其他与生存时间相关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建立Cox模型。通过Cox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筛选,选取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5)的变量包括发病部位、转移部位、基因分型、KPS评分、症状总评分、主症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合临床经验和描述分析的结果,加入中医证型作为自变量,把前期制定的中医优势、劣势、中间人群划分标准作为因变量进行判别分析,建立4种判别函数,根据模型预测结果选择预测效果最好的二次判别分析(QDA)模型作为最终晚期结直肠癌中医干预治疗疗效预测模型。结果 经验证,模型总的疗效预测准确率为84.2%,在中医劣势人群中的预测准确率为100%。结论 该模型可作为临床预测模型应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中医药治疗,为进一步探求中医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奠定相关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祛邪胶囊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代谢组学及肠道菌群多样性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对入组患者给予祛邪胶囊或安慰剂干预1个月,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及粪便样本,通过液质联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以及16SrRNA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方法进行检验,并通过生物分析云平台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以及关联分析.结果 研究共入组4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最终34例患者完成访视并纳入分析,结果显示祛邪胶囊组治疗后天竺葵色素-3-槐糖苷、3-羟基-2-萘甲酸、色氨酸-甜菜碱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烟酰胺下降,安慰剂组干预后烟酰胺上升;与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进行联合分析,祛邪胶囊组血清天竺葵色素-3-槐糖苷丰度与患者肠道菌群中副沙门氏菌、黏胶球形菌分布正相关,与链球菌分布负相关.结论 祛邪胶囊可能通过调节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烟酸和烟酰胺代谢、花青素代谢以及色氨酸代谢发挥抗癌作用,可能与提高肠道有益菌、降低有害菌分布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结合《黄帝内经》中天癸学说的科学内涵,探讨结直肠癌发病特点。方法 基于医院住院病历病案首页提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市38家三级中、西医院初次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信息,首先按性别将患者进行分组,男性以8岁为一个天癸段,女性以7岁为一个天癸段,分析不同天癸段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其次,将患者按照天癸竭与未竭进行分组,探讨天癸竭与不竭对结直肠癌发病特点的影响。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一般特征采用描述性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χ2),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纳入分析的23 70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病年龄高峰值集中在64岁,其中男性患者在第8个天癸段(64岁)出现发病峰值,女性患者在第9个天癸段(63岁)出现发病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将天癸竭否和结直肠癌发病特点进行差异性比较,发现,结直肠癌天癸竭与不竭在性别、发病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且天癸竭的患者在女性(54.36%)、发病部位为左半结肠(71.08%)、分化程度为中分化(50.03%)、肿瘤分期为早中期(39.00%)的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结论 天癸段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天癸竭时结直肠癌的发病特点可能以女性、左半结肠癌、中分化、早中期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中西医并重防控模式”指导下对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乡村中西并重癌症防控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2007年卫生部《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要求,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健康服务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北京市某乡村符合纳排标准的常住村民进行高危人群问卷筛查。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利用χ2检验分析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相关因素筛查结果,P < 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在“中西医并重防控模式”指导下对北京市某乡村1717例常住人口进行筛查。实际有效问卷筛查共计1174份,经初筛高危人群问卷评估阳性者118人(阳性率10.1%);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与非高危人群在不同年龄段、年收入以及饮食荤素搭配、吃水果习惯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直肠癌高危人群阳性指标中“一级亲属有大肠癌史”阳性率最高为4.2%;根据近3个月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中医症状频数统计主要以腰酸、脾气急躁或情绪低落、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为主;结论 “中西医并重防控模式”能够充分将中医早期干预方法纳入其中,在提高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效率和早诊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三线治疗中的实际临床应用情况与疗效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基于单中心真实世界数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筛选自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住院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全部经历过晚期一线、二线、三线治疗过程的结直肠癌患者。通过住院病历系统中的医疗记录采集患者相关疾病信息、治疗用药方案、各线治疗开始和失败时间、中医证型等资料,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采用Kaplan Meier分析不同疾病信息及治疗方案患者的三线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判断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筛选纳入5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西医结合三线治疗中位PFS为(5.0±0.6)月,常用三线西医治疗方案为含呋喹替尼、瑞格非尼、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的方案(应用频率合计33%)、含伊立替康双药或单药联合靶向治疗(31%);左半结肠癌、基因检测全野生型、微卫星稳定的患者具有相对更长的三线PF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纳入病例中常见中医证型为脾肾亏虚型(61.8%)和肝郁脾虚型(18.2%),多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基因突变特征及循环肿瘤DNA(ctDNA)动态监测对中药干预治疗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筛选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行NGS检测(Next-generatio sequencing technology)的晚期结直肠癌病例,利用卡方检验(χ2)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与疾病相关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选行4次及以上ctDNA动态监测的病例进行ctDNA动态变化趋势与中医干预治疗疗效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69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浆ctDNA基因突变检出率为81%,基因突变频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TP53(83.6%),APC(72.1%),KRAS(53.4%);ctDNA与肿瘤组织配对检测样本42例,组织基因突变与血浆ctDNA匹配率为76%;临床相关因素分析显示:TP53、APC、PIK3CA基因突变与是否发生肝转移显著相关(P<0.05),ERBB2基因突变与肝郁脾虚证型、肝肾亏虚证型显著相关(P<0.05);对9例行过4次及以上ctDNA与CE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