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评价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在全国七大城市儿童医院进行随机的、有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对象主要入选标准:临床诊断新生儿RDS,出生体质量<2 500 g,a/APO2<0.22.入选合格病例107例,其中给药组57例,对照组50例.北京双鹤药业生产的珂立苏以混悬液形式从气管插管滴入,剂量70 mg/kg;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入空气.结果 给药后3 d内RDS患儿氧合及通气功能(PaO2、a/APO2、FiO2、PaCO2)明显改善,a/APO2在给药2、8及24 h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呼吸机重要参数(PIP)、MAP、PEEP)给药后2 d内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首剂给药后a/APO2的改变判断疗效,有良好反应者占84.2%.X线胸片改变提示,给药后8 h和24 h,肺含气情况有显著改善.除1/3病例在给药时有短暂气道阻塞表现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给药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珂立苏治疗RDS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专病疗养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效果。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12月128例专病疗养员寿研究对象,并将其按批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路径组,各64例,常规组采用传统链康教育方法。路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武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路径组在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专病疗养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将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升疗养护理品质,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强护士的自我满足感.完善康复疗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常频机械通气叠加高频振荡通气(SIMV+HFOV)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32例重症呼吸衰竭患儿予SIMV+HFO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观察0、2、6、12、24h患儿血气分析、呼吸力学参数、肺氧合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即出现改变,6h后与开始上机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h后,肺顺应性C明显上升,MAP及气道阻力R下降,与开始上机时相比有差异(P<0.05),12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氧合功能指标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及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2/FiO2)治疗6h明显上升,氧合指数(OI)明显下降,与开始上机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IMV+HFOV对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尤其是常频机械通气失败的患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有效防控疗养院的医院感染。方法调查2011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分析感染部位、感染预后、易感因素、侵袭性操作、诊断依据、抗菌药物使用构成比及其他参数。结果 2011年医院感染发病率5%,低于军队标准值,易感因素与收治疾病吻合率67%。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的指导下,我们有效地防控了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65.
军队疗养院由于体制编制的调整,护理队伍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确保各项疗养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首次启用聘用护士充实到各疗养科室,给各科室的管理带来新的课题。如何使聘用护士尽快适应岗前培训进入临床一线,成为一名政治素质好,护理技术精的骨干队伍,在对她们的使用、培养和管理上,制订系统和配套的政策、规定,使聘用护士尽快更新观念,转换角色,适应军队疗养院的护理T作。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变化,探讨PAF水平与HIE和脑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新生儿血浆PAF水平(40例为HIE组,1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中、重度HIE患儿急性因浆PA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也明显高于恢复期血浆PAF水平(P<0.001);对照组血浆PAF水平与恢复期血浆PA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生儿HIE血浆PAF水平变化与HIE和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PAF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极其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要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穿刺技能,还要有一定的自信心,并能适应在各种复杂情况下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穿刺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海马CA1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影响及对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2/2003在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研究所完成。选用7d龄SD大鼠62只,随机分为缺氧缺血模型组(n=22),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n=20)和似手术组(n=20)。缺氧缺血模型组和治疗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吸人体积分数0.08的O2。假手术组不结扎颈总动脉,不缺氧。(1)缺氧缺血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缺氧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500U/mL),剂量均为0.01mL/g。观察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在缺氧过程中的躁动和抽搐情况;记录缺氧后0,6,12,24h时间点两组大鼠发生抽搐情况(自发左旋、夹尾左旋及夹尾尖叫)只数。(2)缺氧24h后随机取缺氧缺血模型组9只,治疗组10只,假手术组9只,取脑组织,在海马及小脑部位进行冠状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海马CA1区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3)取缺氧缺血模型组,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各10只,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再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剂量均为0.0lmL/g。48h各组再注射一次。利用跳台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生后75d学习、记忆潜伏期和错误次数。 结果:模型组动物在缺氧缺血模型制作过程中死亡3只,治疗组及假手术组动物无死亡,均进入结果分析。(1)行为学结果:治疗组缺氧后24h自发左旋、夹尾左旋、夹尾尖叫的发生率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大鼠[(16.7%、50%、50%),(66.7%、83.3%、91.7%),P〈0.05]。(2)缺氧缺血后大鼠脑组织内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在海马、大脑皮质分布较为密集。模型组、治疗组、假手术组海马CA1区单位面积内阳性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1.38&;#177;2.09),(22.63&;#177;3.17),(10.52&;#177;2.70)个/mm^2,F=296.20,P〈0.01]。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差异非常显著(q=21.28,P〈0.01)。(3)跳台试验:模型组学习潜伏期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增多;记忆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显著增加。而治疗组较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星改善,表现为学习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减少;记忆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显著减少。 结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半胱氨酸天冬氡酸蛋白酶3活性显著增高,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激活,减轻对新生鼠缺氧缺血的脑损伤,改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69.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相关因子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目的 了解高压氧(HBO)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探讨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HIE的保护作用。方法 81例HIE患儿,其中15例为轻度组、66例为中重度,又将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类高压氧治疗组(32例)、同期治疗对照组(34例)。另外12例为正常新生儿组。在治疗前后分别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NSE、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ET。结果 中重度HIE66例(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NSE[分别为(15.4&;#177;4.2)和(16.3&;#177;5.1)μg/L]、血浆ET水平[分别为(80&;#177;16)和(78&;#177;19)ng/L],均高于轻度HIE组与正常新生儿组[分别为(6.86&;#177;0.64)μg/L和(54.52&;#177;10.54)ng/L]。治疗后两组NSE和ET明显降低,分别为(6.4&;#177;1.7)、(9.8&;#177;3.5)μg/L和(49&;#177;6)、(55&;#177;9)ng/L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t=0.41—5.07.P&;lt;0.001),但高压氯治疗组血清NSE、血浆ET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9.32-13.18,P&;lt;0.001)。结论 高压氧早期治疗中、重HIE可能通过降低ET水平,而减轻脑血管床的阻力,维持HIE损伤后脑的正常血流漕注,稳定细胞生成的内环境,减轻继发性脑损伤,达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0.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具有广泛的生理学活性。众多研究表明,TNF-α在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细菌性脑膜炎、多器官功能衰竭、新生儿窒息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作者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肺炎及肺炎合并心衰的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