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论述近20年来对离体肝贮脂细胞生命活动的研究,着重论述了贮脂细胞的分离、鉴定和培养,以及中药对活化贮脂细胞功能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徐立宏 《山东医药》2006,46(7):41-41
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复方庆锡合剂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和丹参联合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HF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2)。对照组以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硝酸酯类药物作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点黄芪和丹参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并作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数测定。结果: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92%,对照组66%(P<0.05)。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治疗组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和丹参联合应用可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舒2号对慢性心力衰竭(chornic heart failure,CFH)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erminal-proBNP,NT-proBNP)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同程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2组均以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心舒2号。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28%,对照组有效率71.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LVEF%为(59.38±6.56)%,NT-proBNP为(1564.6±248.5)n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7.32±5.43)%,(698.5±126.8) ng/L,治疗后2组LVEF升高、NT-proBNP水平下降,但治疗组更显著(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舒2号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主要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膜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是血小板聚集的终末环节抑制剂。目前主要静脉制剂包括abciximab、tirofiban和eptifibatide。本文就3种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在非ST段抬高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通1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均分为2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通1号,连用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为(3.34±0.91)次/周,心绞痛持续时间为(2.94±0.82)min/次,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05±0.64)次/周,(5.99±0.52)min/次,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下降,但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显总有效率为66.67%,2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心通1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1996年以来,我们收治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导致的大出血病人26例,在给予积极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药物止血与气囊压迫止血并用,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96年以来,我们共收治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导致的大出血病人26例,在给予积极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药物止血与气囊压迫止血并用,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淑杰  徐立宏  王燕 《山东医药》2006,46(16):79-8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可由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反流引起。现对我院2002年12月~2005年1月收治的36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内镜结果及病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0例、女156例,年龄17~80岁、平均43.7岁。均采用FuJinon-250电子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病变,并常规在幽门周围的2cm内取黏膜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行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查幽门螺杆菌(Hp)。内镜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有红斑、糜烂,病变以胃窦部明显,镜下有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至胃窦部,黏液呈胆汁样。合并大小不等糜烂204例(55.7%),胃溃疡60例,十二指肠球炎74例,十二指肠溃疡26例,食道炎27例。  相似文献   
20.
我们自1998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序贯给药的方法治疗胃柿石26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