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1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202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280篇
预防医学   171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128篇
  2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合并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新辅助治疗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01—2022-06-3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行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70例早期乳腺癌病人接受不同方案新辅助治疗,其中32例发生FN,占8.6%。FN发生与年龄、基础疾病以及蒽环联合紫杉类化疗方案具有相关性(P<0.05)。预防性应用长效或短效粒细胞刺激因子与FN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1)。FN与病理完全缓解(pCR)无相关性(P=0.497)。结论 病人年龄>65岁,伴随基础疾病以及蒽环联合紫杉化疗方案是出现FN的主要危险因素。新辅助治疗期间预防性应用长效或短效粒细胞刺激因子的疗效相同,均可以降低FN发生率,且安全性好,不延迟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992.
先天缺牙与牙颌畸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部份恒牙先天缺失是牙颌畸形常见先天病因之一。当先天缺牙并伴有其它某些局部、全身或遗传因素时,畸形可能更加复杂,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有关先天缺牙问题,早在100多年前已有报告,其发生率为2.3~6.0%,可能缺失一个或多个乳牙或恒牙,缺失最多者为下颌第二双尖牙,其次为上颌侧切牙,上颌第二双尖牙,下颌中切牙。本文的目的是探讨  相似文献   
993.
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各型肝炎均有其不同的传播途径。由于患者对病毒性肝炎的预后不甚了解,治疗效果易受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需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互助过程,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心理状态。现将我科收治的326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1997年1月~12月共收治病毒性肝炎患者326例,其中男221例,女105例;汉族273例,维吾尔族44例,回族6例,俄罗斯族1例,哈萨克族1例,锡伯族1例。甲型肝炎36例,乙型肝…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究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的149例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患者(试验组),并随机匹配149例同一时期恶性肿瘤非血栓患者(对照组)。用SPSS 20.0软件对2组患者的基础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对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149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下肢静脉血栓98例、上肢静脉血栓28例、肺栓塞17例和多部位血栓14例。D-二聚体升高(OR=5.64)、慢性肺病(OR=3.09)、既往血栓事件(OR=12.9)、有创操作(OR=2.72)为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应当定期评估血栓发生风险,对高血栓风险且低出血风险的肿瘤患者,应当使用预防性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磁共振T1ρ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股骨头坏死患者软骨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7例股骨头坏死初治患者及2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和T1ρ检查,通过工作站后处理计算定量参数T1ρ值。比较对照组及不同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患者的T1ρ值,并分析T1ρ值与ARCO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4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ARCO Ⅰ期6例,Ⅱ期13例,Ⅲ期28例。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患者的T1ρ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3,P<0.01);Ⅲ期与对照组、Ⅰ期及Ⅱ期的T1ρ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ρ值与ARCO分期呈正相关(rs=0.75,P<0.01)。结论 T1ρ成像技术可用于定量评估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软骨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不同近视程度的无黄斑病变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and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及微视野改变规律,并分析结构与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至12月就诊于我院的100例(199眼)无黄斑病变的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等效球镜度数、眼轴长度。HD-OCT测量RT及GCIPL厚度;采用MAIA微视野计检测视网膜黄斑区10°范围平均光敏感度(MS)。根据屈光度不同分为A组(-1.0^-3.0 D)、B组(>-3.0^-6.0 D)、C组(>-6.0 D),比较各组所有测量参数的差异。分析患者屈光度与微视野计测量参数的相关性,相同解剖位置的黄斑区RT、GCIPL厚度与MS相关性。结果黄斑区4个方位RT 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心方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区4个方位视网膜GCIPL厚度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区总体MS,4个方位MS 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心方位视网膜MS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所有参数在3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均显示A组与B组、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B组、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总体视网膜MS及4个方位视网膜MS与屈光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5),中心方位视网膜MS与屈光度无相关性(P>0.05)。黄斑区RT与视网膜GCIPL厚度4个方位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两者上、下方位2个参数与视网膜MS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余方位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无黄斑病变近视患者即使最佳矫正视力≥1.0,也会有一定程度的黄斑区结构及功能改变,二者具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中可采用OCT和微视野二者相结合进行近视患者黄斑区结构与功能改变的监测。  相似文献   
99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护理模式的变化,社会需要护士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完善的人格结构和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这就需要当代护士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998.
罗哌卡因致不良反应7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玲  胡泽富 《海峡药学》2011,23(4):219-22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所致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罗哌卡因所致不良反应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罗哌卡因所致不良反应74例中心血管系统26例(35.1%),神经系统25例(33.8%),中毒反应7例(9.5%),呼吸系统6例(8.1%)消化系统6例(8.1%),变态反应4例(5.4%)。结论罗哌卡因的不良反应以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中毒反应为多见,麻醉中应注意技术操作,防止药物误入血管,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究术后恶心呕吐(PONV)风险因素评估量表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4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PONV风险因素评估量表。对比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临床治疗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轻度和中、重度恶心、呕吐占比均低于对照组,无恶心、呕吐占比95.45%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PONV风险因素评估量表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1993-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吸烟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估计1993年-2008年15年间我国农村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吸烟的流行趋势、吸烟量;描述农村居民吸烟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1993年、1998年、2003年和2008年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应用描述性、年龄标准化法和Log istic回归等方法揭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流行趋势、开始吸烟的年龄及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从1993年到2008年,农村地区15岁及以上成年人的现在吸烟率下降,但下降幅度小于城市。现在吸烟者中重度吸烟者(每天吸烟量不少于20支)的比例明显上升。开始吸烟的年龄逐渐提前。农村家庭被动吸烟情况严重。农村男性居民吸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教育水平、健康状况、职业状况、婚姻状况、是否饮酒和家里其他成员的吸烟状况。结论:农村地区吸烟的流行趋势有所下降但仍然很严重、在农村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控烟工作尤为急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