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8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18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46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554篇
内科学   177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263篇
综合类   794篇
预防医学   424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277篇
  5篇
中国医学   199篇
肿瘤学   13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国人鼻中隔软骨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 研究国人鼻中隔软骨的形态结构及解剖学参数,为临床进行鼻中隔整形或鼻中隔软骨移植提供实验依据及理论指导.方法 在10具国人尸体标本上对鼻中隔软骨进行解剖学观察,并获取鼻中隔软骨,测量其面积、长度、高度和厚度.结果 鼻中隔软骨的面积为(4.94±1.26)cm2,95%置信区间为4.04~5.85 cm2;长度为(2.83±0.47)cm,95%置信区间为2.49~3.17 cm;高度为(2.42±0.39)cm,95%置信区间为2.13~2.69 cm.平均厚度为(0.97±0.15)mm,其中b区最厚为(1.14±0.26)mm,c区(1.09±0.37)am和d区(1.00±0.24)mm次之,e区(0.83±0.22)mm和a区(0.81±0.27)mm最薄.结论 国人鼻中隔软骨的平均面积为4.94 cm2,平均长度和高度为2.83、2.42 cm,3个参数均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平均厚度为0.97 mm,其中前中隔角和中心区域较薄,与鼻骨、上颌骨鼻嵴、筛骨垂直板和犁骨交界的区域均有增厚.在保留1.0 cm宽的"L"形支架的情况下,临床可切取的鼻中隔软骨面积约3.0 cm2.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究成人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ASEBVT/NK-LDP)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EBV感染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ASEBVT/NK-LDP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表型及EBV感染情况。结果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少数出现蚊虫叮咬超敏反应;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患者肝功能异常、血沉加快。30例患者中17例患者死亡,生存时间为(2.97±1.62)个月,中位生存年龄为2个月;患者出现淋巴结被膜增厚且伴纤维化,被膜中出现大量小淋巴细胞及不规则的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结中出现淋巴滤泡,淋巴结构破坏,且呈现出病理状弥散。肝窦内及肝汇管区的淋巴细胞形状不规则且出现细胞浸润。红髓结果出现显著扩张,而白髓结构不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胃肠道黏膜出现糜烂、溃疡等情况。造血细胞间出现不规则、含有小灶状的淋巴细胞。CD4及CD8细胞比例有所增加,有10例患者T细胞以CD4阳性细胞为主,15例以CD8阳性细胞为主。免疫组化对患者组织切片进行CD5及CD7染色,10例患者出现CD5丢失,5例出现CD5及CD7丢失。EB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21例出现阳性结果,7例出现多克隆性增生。结论 ASEBVT/NK-LDP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及肝脾肿大,病灶处活检显示组织损伤,并出现一定的细胞浸润,EVB感染的T细胞入侵器官导致患者死亡,一旦出现相应症状应及时进行ERBR原位杂交确诊,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 寻找并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关键基因,从而更好地理解RA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表达谱的综合分析方法鉴定RA滑膜液巨噬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DEGs)。利用功能注释、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构建以及寻找核心基因,探讨DEGs在RA中的潜在生物学作用。在GSE17755数据集中对鉴定的DEGs在RA外周血中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验证。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A患者滑膜液巨噬细胞中共找出489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359个,下调基因130个。DEGs在炎症反应调节、趋化因子受体结合、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方面均有较显著的富集。STAT1、CXCL10、FPR2、ITGAM、PPBP、IRF7、CCL5、OASL、OAS3、IRF1是DEGs的PPI网络中的核心基因。在GSE17755数据集中检测除FPR2之外的9个核心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正常人相比,RA患者外周血细胞中STAT1、PPBP、OASL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ITGAM、IRF7、CCL5、IRF1有下调的趋势。结论: STAT1与OASL等基因在RA疾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5.
A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探讨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30  
目的:探讨A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更好的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方法:本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46例,男16例,女30例。按AO分类法分类后严格按照AO内固定原则及AO技术和材料进行骨折治疗。结果:46例胫骨平台骨折随访39例。膝关节功能恢复按KDLMERT标准,膝关节功能优良者34例(87.2%),可、差者5例(12.8%)。结论:我们认为,胫骨平台骨折的AO分类法能综合骨折的受伤机制、骨折类型、骨折治疗及预后来反映骨折的特点,并能指导治疗。移位性平台骨折应扩大手术范围,进行满意复位后采用AO坚强的固定技术重建关节的正常平整关系。术后术后应用静脉泵及早期配合膝关节被动(CPM)练习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76.
小腿下段及踝部平面的断肢由于其解剖特殊性,因此如何成功再植修复重建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结合小腿下段和踝部三大主干动脉及其各终末支、交通支吻合网的结构特点,在一期再植手术和二期创面修复中灵活运用,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我院从1994年6月~1999年10月共进行小腿下段和踝部断肢再植术1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应用解剖小腿下段和足踝部的血供主要由胫前、后动脉和腓动脉的终末支及其间的交通支吻合网构成。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较恒定的交通支是由胫前动脉的终末支—足底深支与胫后动脉的终末支—足底外侧动脉形成的足底交通,并通…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2例踝父节骨折患者的疗效.评价指标包括美国足踝机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骨折部位的疼痛评估(VAS评分)、患者满意度、踝关节活动度.并对踝关节健侧与患侧的关节活动度差异,以及不同AO分型之间、骨折累及不同部位(单踝、双踝、三踝骨折)之间、不同随访时限之间这二种情况下的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AOFAS评分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5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AOFAS评分平均为93.6分,优良率100%;VAS评分平均为0.17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平均为9.62分.健、患侧踝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O分型之间、骨折累及小同部位之问、不同随访时限之问的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8.
股骨远端骨折 一、流行病学概述 股骨远端骨折通常指股骨远侧15 cm内的骨折,包括干骺端及关节面骨折,约占股骨骨折的4%~6%[1-2].骨折在不同人群中呈双峰状分布,15~50岁的年轻患者中,以高能量创伤(交通伤、坠落伤和体育运动损伤等)多见,男性为主;而50岁以上的患者,多为低能量创伤(跌倒摔伤等)所致,常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症,以女性为主[2],股骨远端骨折中年龄50岁以上者占85%以上[1].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2例踝父节骨折患者的疗效.评价指标包括美国足踝机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骨折部位的疼痛评估(VAS评分)、患者满意度、踝关节活动度.并对踝关节健侧与患侧的关节活动度差异,以及不同AO分型之间、骨折累及不同部位(单踝、双踝、三踝骨折)之间、不同随访时限之间这二种情况下的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AOFAS评分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5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AOFAS评分平均为93.6分,优良率100%;VAS评分平均为0.17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平均为9.62分.健、患侧踝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O分型之间、骨折累及小同部位之问、不同随访时限之问的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回顾性总结近20年来颧弓缩窄和下颌角截骨技术的演变及改进,通过比较各种手术方法,探索一套相对安全、有效、易操作的面部轮廓整形技术.方法 自1988年5月至2008年11月,对585例患者行颧弓缩窄术和下颌角截骨术.2002年之前采用文献报道的多种方法对颧弓及下颌角行截骨整形;2002年之后改进了截骨方法,采用楔形截颧骨法及斜形全厚下颌角和下颌下缘截骨法行面部轮廓整形.口内切口的颧骨复合体楔形截骨联合耳前颧弓不完全骨折截骨后,可将颧弓向内、向前移位,以达到缩窄中面部的目的 ;采用口内入路的下颌角和下颌下缘的斜彤全厚截骨,于下颌角截骨时,保持去除下颌角和下颌下缘的外板大于内板,以使术后面中下部轮廓较完美.并总结各类方法的手术指征、主要并发症等,比较改进后的楔形截颧骨法及斜形全厚下颌角和下颌下缘截骨法较之常规术式的优缺点.结果 口内切口入路在颧骨和下颌角整形中有明显的优势.楔形截颧骨法较常规的更有效、可靠.同时,接受斜形下颌角和下颌下缘截骨整形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疗效,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 楔形截颧骨法及斜形全厚下颌角和下颌下缘截骨手术是相对安全、有效且易掌握的改良的面部轮廓整形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