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关系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就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与甲状腺癌组织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作一综述。结果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受多种因素调节。结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预后估计及针对端粒酶逆转录酶的抑制剂在甲状腺癌的基因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2.
甲状腺肿瘤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核酸原位杂交检测了 2 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 ,2 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 ,9例甲状腺腺瘤端粒酶逆转录酶 (TERT)亚基的mRNA。结果  2 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检出率为 90 % ,2 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阳性检出率为 85 % ,明显高于 9例甲状腺腺瘤的阳性检出率 (11.1% ,P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化在甲状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端粒酶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恶性肿瘤标记物用于甲状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43.
研究cyclin D1(细胞周期素D1)、p16、R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0例NSCLC及其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yclin D1、p16和Rb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研究。结果 40例NSCLS中cyclin D1、p16和Rb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5%(37/40)、47.5%(19/40)、75.5(30/40)。30例Rb阳性标本中,p16呈阴性表达或低水平表达;10例Rb阴性标本中,p16呈阳性或阴性表达者各占一半。结论 cyclin D1的过表达与p16和Rb的表达缺失或失活是NSCLC发生的重要分子事件;p16和Rb蛋白的表达在NSCLC中呈负相关性;cyclin D1、p16和Rb蛋白表达与NSCLC的具体病理分型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对卵巢囊性肿块蒂扭转的诊断与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6例超声检查提示卵巢囊性肿块蒂扭转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确诊,对比影像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结果:16例超声检查均能发现卵巢肿块,肿块内部回声多以囊性或囊实混合为主,术后病理结果蒂扭转13例,超声诊断准确率81.25%。结论:超声检查无创、操作简便,对卵巢囊性肿块蒂扭转诊断准确率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与其有关调控因子C—myc、突变型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检测85例甲状腺癌中hTERT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yc、突变型p53的表达。结果①hTERTmRNA、C—myc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突变型p53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分化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②hTERTmRNA与C—myc、突变型p53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与突变型p53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yc与突变型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增加激活了hTERTmRNA,从而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阿奇霉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肝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方法以800mg.kg-1阿奇霉素腹腔注射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设3h、6h、12h、24h、30h、36h、42h、48h和54h 9个观察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取10只小鼠,检测血清ALT和AST活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HSP27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注射阿奇霉素后,小鼠血清AST和ALT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于24h达到高峰,自54h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在注射阿奇霉素后3h肝脏HSP27表达开始升高,6h达到高峰,自12h开始下降,并于30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在阿奇霉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肝组织表达HSP27出现显著的动态变化,说明它可能参与了急性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7.
48.
抗癌药物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多数抗癌药在发挥抗癌作用的同时 ,对多种机体细胞亦有明显的损伤作用。由于对机体免疫系统、骨髓造血系统和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严重损害 ,致使许多患者无法坚持治疗。如何提高抗癌药的疗效 ,降低其毒副作用 ,是肿瘤化疗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减少抗癌药物的全身分布 ,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 ,我们研制出局部注射用磁性抗癌药微球 ,并对荷瘤动物进行了普通抗癌药与磁性抗癌药对比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种类 昆明种健康小鼠 3 0只 ,雌雄各 15只 ,体重16~ …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恶性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及端粒酶控制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参阅国外相关文献端粒酶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一综述。结果 端粒酶活性是保持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继续生长的必须之酶,抗肿瘤药物建立在抑制端粒酶活性的基础上可能会得到高效治疗效果和最低副作用。结论 端粒酶活性在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该酶活性检测有可能为早期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50.
CyclinD1,p16,Rb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cyclinD1,p16 ,R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4 0例NSCLC及其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yclinD1,p16 ,Rb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研究 .结果 :4 0例NSCLC中cyclinD1,p16 ,Rb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2 .5 % (37/ 4 0 ) ,4 7.5 % (19/4 0 ) ,75 .0 % (30 / 4 0 ) .p16 ,Rb阳性率表达随组织学分级降低而降低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cyclinD1阳性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30例Rb阳性标本中 ,p16呈阴性表达或低水平表达 ;10例Rb阴性标本中 ,p16呈阳性或阴性表达者各占一半 .结论 :NSCLC的分子发病机制涉及cyclinD1过表达与P16 ,Rb的表达缺失或失活 ;p16和Rb表达阳性率与NSCLC分级呈正比 ;p16的表达可能受pRb的负调控 ;cyclinD1,p16 ,Rb的蛋白表达与NSCLC的具体病理分型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