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1.
目的:探讨老年隐性梅毒感染并发皮肤病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皮肤性病门诊及住院诊治的隐性梅毒感染并发皮肤病的老年患者9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的苄星青霉素治疗,持续观察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后RPR滴度、疗效及治疗结束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原倍、1∶2、1∶4、1∶8、1∶16、1∶32RPR滴度分别为4例、8例、11例、12例、9例、3例;对照组患者原倍、1∶2、1∶4、1∶8、1∶16、1∶32RPR滴度分别为1例、6例、8例、11例、12例、9例。观察组治愈34例,好转11例,未治愈2例,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18例,未治愈11例,总有效率为76.60%。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等外周血T细胞亚群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能够有效治疗老年隐性梅毒感染并发皮肤病,提高RPR转阴率,可作为隐性梅毒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微孔板重复使用的研究生物化学教研室徐桦,孙爱民关键词酶联免疫检测法,微孔板中图号R50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广泛用于科研和临床检测,由于通常应用的40孔微孔板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对精液参数的影响.方法 对临床已诊断无症状前列腺炎的304例患者按EPS中的WBC水平进行分组:A组(WBC+~2+),B组(WBC3+~4+),并设立健康正常的个体作为对照组(C组).检测指标包括:精液量、pH值、液化时间、精子浓度、精子存活率、a级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WBC计数与相关的炎症细胞因子等.结果 精液参数中液化时间、a级精子百分率(%)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A组[(24.5 ±5.2) min、(20.0±4.1)、(10.5±4.8)]和B组[(30.4±5.0)min、(10.0±3.8)、(7.5±4.2)]与C组[(18.5±5.3)min、(32.3±4.5)、(17.8±3.6)]相比,以及B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H值、精液量、精子存活率、精子浓度:A组[(7.6±0.3)、(3.0±1.1)ml、(56.0±6.0)%、(65.9±11.3)×106/ml]与B组[(7.7±0.3)、(2.8±1.2)ml、(52.3±6.3)%、(62.5±10.3)×106/ml]和C组[(7.5±0.2)、(2.9±1.2)ml、(62.1±5.3)%、(87.7±10.1)×106/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精液中IL-1 β(58.64±30.82) pg/ml、TNF-α(50.57±27.48) pg/ml均高于C组IL-1β(17.68±5.65)pg/ml、TNF-α(23.50±4.80)pg/ml(P<0.001).结论 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对精液主要参数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抗原、抗体和酶标记抗体中加入不同量的叠氮钠(NaN_3),用不加NaN_3的组作对照,观察NaN_3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中的影响,用斜率比值法计算相对抑制率,经两标本直线回归方程比较,用t检验,结果证明NaN_3对酶标记抗体的抑制作用最强,含0.02%NaN_3的酶标记抗体即丧失47.9%的活性(P<0.01);其次是对抗原的抑制作用,含0.1%NaN_3时抗原活性被抑制18.3%(0.05>P>0.02);而0.2%NaN_3,对包被包抗体活性无明显的影响(P>0.5). 相似文献
15.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K9小鼠睾丸间质细胞转醛醇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K9小鼠睾丸间质细胞(K9细胞)转醛醇酶(transaldolase,TAL)活性的影响。探索哺乳动物中TAL活性与睾酮合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睾酮分泌量,TAL活性测定,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TAL蛋白变化及RNA印迹法(Northen blotting)分析TALmRNA表达情况。结果:hCG实验组睾酮分泌量及TAL活性比对照组均提高2倍,Western blotting分析TAL蛋白量无明显变化,而Norhen blotting分析TAL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hCG促进K9细胞中睾酮合成的同时TAL活性显著增加,TAL可能与哺乳类K9细胞类固醇激素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转醛酶与青春期小鼠Leydig细胞生成睾酮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青春期小鼠Leydig细胞中转醛酶活性、蛋白表达水平与睾酮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原代培养Leydig细胞,加入HCG刺激,酶联免疫法测定培养2、8小时细胞上清睾酮浓度,同时测定转醛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转醛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刺激组Leydig细胞上清睾酮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小时P<0.01,8小时P<0.001)。(2)刺激组Leydig细胞转醛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小时P<0.05,8小时P<0.001)。(3)Leydig细胞刺激组和对照组间转醛酶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CG促进小鼠Leydig细胞生成睾酮的同时,转醛酶活性同步提高,证实转醛酶活性与小鼠Leydig细胞合成睾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药疹的致敏药物、临床特征及治疗,探讨生物共振技术在药疹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皮肤门疹及住院确诊的药疹患者270例临床资料,将270例分为重症组及非重症组,比较两组药疹患者年龄、性别、黏膜损害、肝肾损害、激素用量等的差异,分析主要的致敏药物、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其中30例明确致敏药物并使用生物共振技术检测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了解生物共振技术检测致敏药物的阳性率.结果 270例药疹病例中最常见的致敏药物是抗生素类、解热镇痛药及中成药;最常见的药疹类型是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及荨麻疹型药疹,引起以上三种药疹最常见的药物分别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及中成药;重症与非重症药疹患者相比在年龄分布、性别及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发热、肝肾功能损害及激素用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共振技术检测药疹患者致敏药物的阳性率为100%.结论 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及中成药是引起药疹常见的致敏药物,中成药引起的药疹逐渐增多,磺胺引起的药疹减少,引起重症药疹最常见的药物为头孢菌素及抗癫痫药,生物共振技术可协助临床医师明确药疹的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对INS-1细胞IGF-Ⅱ基因表达的调节及对INS-1细胞增殖的作用,并比较其对IGF-Ⅱ与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Northern杂交分析IGF-ⅡmRNA表达,用^3H-胸腺嘧啶掺入法检测细胞增生。结果 IGF-Ⅱ在INS-1细胞中表达。当葡萄糖浓度为10-20mmol/L时,IGF-ⅡmNRA表达量提高3倍以上。佛波醇十四乙酸对INS-1细胞的IGF-ⅡmNRA的表达及增生不起作用,而Forskolin可抑制INS-1细胞的IGF-Ⅱ mRNA表达。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促进INS-1细胞中IGF-Ⅱ mRNA表达,低浓度的葡萄糖环境中胰岛素mRNA的表达量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的原核表达载体。方法 设计引物扩增PD-ECGF的cDNA,然后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QE和pQE-32a,并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结果 通过菌落原位杂交、PCR和重组质粒酶切分析等方法,筛选出重组阳性克隆。结论 此重组质粒可用于原核表达等进一步研究。dir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巢蛋白(nestin)在胚胎后期、新生期、成年3阶段的mRNA、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RT-PCR、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半定量、定位分析。结果:在胚胎后期、新生期、成年3阶段Nestin在mRNA、蛋白水平均有表达,Nestin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胰岛中.腺泡周围的外分泌组织中有少量分布。结论:Nestin随大鼠胰腺的生长发育,核酸、蛋白表达下调,胰岛内Nestin阳性细胞百分数表达也下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