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内科学   30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心肌细胞钾通道种类繁多 ,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压门控钾通道 (voltage gatedK+ channel,Kv通道 ) ;另一类是配体门控钾通道 (ligand gatedchannel)。前者在动作电位 (AP)复极中十分重要 ;后者在调控心肌细胞电活动中重要。本文主要对Kv通道的跨壁不均一性 (或离散度 )进行讨论。哺乳类心肌细胞Kv通道可按其时间和电压依赖性分为两类。一是激活和失活都快的钾流 ,即瞬时性外向钾流(Ito) ,另一是激活慢的外向钾流如延迟整流钾流 (IK)。前者形成AP复极早期 ,后者中有不同激活速率的…  相似文献   
32.
人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进展徐有秋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由于采用了膜片钳和克隆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知钙通道有三种,钾通道有十四种,氯通道五种,非选择性正离子通道九种。如果再加上离子交换通道、缝隙连接通道、肌浆网通道、线粒体膜...  相似文献   
33.
采用双微电极电压钳制术测定异丙肾上腺素(ISO)对缺血状态下绵羊心脏浦肯野纤维起搏离子流(If)的影响。结果:缺血本身(缺氧、无能量供应、酸中毒)降低If的幅值,使半激活时间延长;此时在模拟缺血液中加入ISO1×10(-6)mol/L,则If幅值明显增加,半激活时间缩短,但未能达到缺血前基础水平。表明在急性心肌缺血时,虽然局部儿茶酚胺大量积聚产生β-受体过度激活,然而单纯这一因素并不能导致浦肯野纤维的正常自律活动异常增强。  相似文献   
34.
本文报道对临床有效的5种抗心律失常中草药制剂:附子、健心针、常咯啉、新福苷、八厘麻在狗身上进行给药前后的心内希氏束电图观察,以了解其治疗作用及副作用发生的机理。结果表明:附子、健心针在临床上能改善房室传导阻滞病变,其机理在于该二药能缩短A-H间期.从而改善了房室传导的缘故;常咯啉、新福苷、八厘麻在临床上可改善早搏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但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等副作用,其机理可能由于延长A-H间期,降低单细胞动作电位的振幅,从而消除了异位搏动以及导致房室传导时间的延迟。  相似文献   
35.
欧洲心脏病学会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心肌电生理学术会议,于1981年10月11日至10月13日在荷兰Maastricht市举行。出席会议者除西欧各国外,还有波兰、美国、加拿大、中国及日本的学者参加。综观会议内容和其他资料,当前欧洲心电生理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一个是以整个心脏为研究对象的心脏电生理研究,一个是以心肌细胞膜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腺苷在正常和“缺血”条件下对浦肯野纤维起搏离子流 If的影响。  方法 :成年绵羊离体心室浦肯野纤维分腺苷组、“缺血” 腺苷组及“缺血” 腺苷 异丙肾上腺素组 (n均 =10 ) ,用双微电极电压钳制术 ,分别观察不同膜电位水平的起搏离子流 If幅值和激活时间。  结果 :腺苷组起搏离子流 If 幅值降低 (P<0 .0 5 ) ;“缺血” 腺苷组起搏离子流 If 幅值在“缺血”时不仅降低 (P<0 .0 5 ) ,且激活时间延长 ;加腺苷后起搏离子流 If幅值进一步降低 (与“缺血”对照 P<0 .0 5 ) ;而“缺血” 腺苷 异丙肾上腺素组起搏离子流 If幅值低于正常对照 (P<0 .0 5 )。  结论 :腺苷对浦肯野纤维自律活动在正常和“缺血”液中都有抑制作用 ,大量儿茶酚胺只能部分逆转“缺血”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37.
在急性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中 ,交感神经 -儿茶酚胺系统起着重要作用。缺血早期交感中枢活动增强 ,使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 ,但一般不超过正常水平的 5倍。嗣后由于焦虑、疼痛、心排出量和动脉血压下降等因素 ,反射性地引起缺血区心脏交感神经末梢大量释放递质 ,局部儿茶酚胺积聚 ,其浓度可以高达正常血浆浓度的 10 0~ 10 0 0倍 [1 ]。另外缺血区心肌细胞膜表面 β受体密度增加 30 %~40 %甚或更高 ,缺血早期心肌细胞腺苷酸环化酶系统活性也有增加 ,这些都表明在急性心肌缺血时局部β受体存在着过度激动情况 [2 ,3 ]。儿茶酚胺能…  相似文献   
38.
人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始于60年代初。70年代曾有不少关于人心肌标本电生理研究报道,初步观察认为,它们和哺乳类动物的心肌相似,因而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减少。80年代以来,随着膜片钳技术的广泛应用,哺乳动物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迅猛发展,不仅研究了细胞膜,也研究了细胞内小器如肌浆网和线粒体的膜,发现的离子通道数目不下半百,克隆通道也已有十余种。但是,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膜离子通道存在着动物种属差  相似文献   
39.
窦房结起搏原理的细胞分子电生理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窦房结起搏原理的细胞分子电生理学基础徐有秋窦房结是哺乳类心脏的起搏点,由许多自律性高低不同的起搏细胞和过渡型细胞所组成。在自律性细胞中,又可分为主导起搏细胞和次要起搏细胞,本文主要讨论主导起搏细胞的起搏活动原理。豚鼠的窦房结含有起搏细胞不超过1000...  相似文献   
40.
心肌细胞电活动是心肌电生理特性——自动节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的基础。这些特性的改变往往是心律失常重要的发病机理,因此心肌细胞电活动成为基础和临床医学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之一。本文拟从离子流的角度,对心肌细胞电活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一、研究技术的进展从五十年代开始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心肌细胞电活动以来,在研究技术上的进展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1.常规细胞内微电极阶段从五十年代开始,采用尖端小于1μm的玻管微电极插入心肌细胞内记录跨膜电位。玻管内灌以3M KCl溶液,经Ag-AgCl电极、微电极放大器引导到示波器,进行观察和摄影记录。采用本技术可以观察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在安静、兴奋和起搏过程中的电位变化(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和起搏电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