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术前对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进行准确评估,既可有效降低术后肝衰发生的风险,又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术式,确立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肝脏储备功能检测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51例肝胆外科术后出现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采用通畅引流、负压吸引、理疗等综合护理方法.结果 51例腹腔感染患者中送检标本培养阳性67例次,其中单一菌感染35例次,混合感染16例次;共检出病原菌67株,位居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粪肠球菌22株占32.8%、大肠埃希菌16株占23.9%、屎肠球菌12株占17.9%;所有患者经积极综合护理治疗后,47例治愈,治愈率为92.2%,4例死亡.结论 对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控制和治疗感染,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采取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13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临床怀疑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行血液及引流液培养、腹部CT等检查,一经确诊,即给予充分引流、抗菌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19例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中,发生胰瘘31例,胰瘘发生率为22.6%,其中19例合并腹腔内感染,感染率为13.9%;137例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26例次,包括单一菌感染12例、混合感染7例;共培养出病原菌26株,其中粪肠球菌11株占42.3%,大肠埃希菌8株占30.8%,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11.5%,18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死亡l例.结论 对于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尤为重要,保持充分引流和应用抗菌药物是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4.
45.
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276例腹部外科手术后留置锁骨下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引起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结果 276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平均置管时间4.7d,其中发生感染26例,感染率为9.4%,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部外科术后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是安全可靠的,针对其危险因素,加强操作过程及术后的护理,缩短置管时间,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6.
目的讨论胰腺中段切除术治疗胰腺中段良性肿瘤的优点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9月本科实行的胰腺中段切除术病例26例。结果26例病人行胰腺中段切除、胰肠Roux—en—Y吻合。手术时间(150.6±40.3)min,术中出血(180.7±68.5)ml,保留远端胰腺长度平均为(6.5±1.7)cm。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良性病变。术后住院时间(24.4±15.3)d。术后出现胰瘘12例(46.1%),均为A级,行保守治疗后均痊愈。1例术后发生腹腔内大出血导致死亡。术后随访3—18个月,肿瘤无复发情况,1例外分泌功能受损,1例新发糖尿病,无糖尿病病情加重病例。结论胰腺中段切除术是治疗胰腺颈部及体部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较为安全的手术方式,可以更多地保存病人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肝脏及胆管术后胆瘘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387例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其中胆瘘31例,胆瘘合并腹腔感染14例。对临床上怀疑胆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行血液及引流液培养、腹部CT等检查,一经确诊,即给予穿刺引流、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14例胆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中,共培养出阳性菌19例次,其中粪肠球菌感染8例次(42.1%),大肠埃希菌感染7例次(36.8%),腐败希瓦菌感染2例次(10.5%),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1例次(5.3%),热带念珠菌感染1例次(5.3%),患者经治疗后好转13例,死亡1例。结论对胆瘘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尤为重要,穿刺引流术是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8.
目的:提高对甲型H1N1流感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资料完整、明确诊断甲型H1N1流感病例胸腹部X线及CT表现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X线及CT表现,病变阴影分布广泛,不规则,中下肺较上肺多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沿肺纹理分布可见斑片状,片絮状阴影;肺间质密度增高,其内可见网状改变,小结节状及小片状浸润灶;肺段、肺叶实变阴影;合并胸腔积液.结论:甲型H1N1流感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变化较快;影像学变化与临床体征不完全相符合(影像阴影广泛,但临床症状与体征却较轻微).类似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X线表现.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的影像学认识,结合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与隔离.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38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胰瘘患者84例,胰瘘发病率为21.8%,胰瘘合并有腹腔感染患者32例.对于临床上怀疑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血液及引流液行需氧菌、厌氧菌和真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并进一步行腹部B超或CT平扫等检查,一经确诊,即给予充分引流、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措施,对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2例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中,共培养出阳性菌53例次,分离出的53株病原菌包括41株细菌和12株真菌,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3株(43.4%)、革兰阴性杆菌18株(40.0%)、真菌12株(16.6%),其中常见的细菌主要有屎肠球菌(24.5%)、鲍曼不动杆菌(13.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3%),最常见的真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7.5%).病原菌耐药性较高,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最有效的抗生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于革兰阳性球菌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氟康唑是治疗真菌感染最有效的抗生素.32例患者经充分引流和调整抗生素治疗后好转,无患者死亡.结论 胰瘘合并腹腔感染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其病原菌呈多重耐药性,有效预防与早期治疗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对于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尤为重要,保持充分引流和应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激光焊接修复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新技术,总结激光微创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40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取股部小切口,显出股浅静脉瓣膜环,选择1 470 nm半导体激光器3W激光输出功率,折叠焊接瓣膜环,缩窄管腔修复瓣膜关闭不全,同时选用6W激光功率光凝闭合曲张的浅静脉。术后采用超声多普勒连续随访观察6~36月。结果术后6 h下床活动,手术后3 d即活动自如,术后5 d更换敷料见4例出现下肢少量瘀斑,手术后10 d完全消失。手术后7 d拆除股部皮内缝合线,切口愈合良好活动自如,原迂曲扩张的浅静脉消失。所有接受治疗病例均无皮下血肿,无皮肤灼伤,无淋巴漏或下肢水肿等并发症。手术后3、6、12、24和36个月复查,大隐静脉和曲张浅静脉均已闭合,深静脉瓣膜修复处均未见返流。平均随访16(6~36)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激光焊接技术修复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