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评价术后早期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分期明确后于本院行局部结直肠癌切除手术,并且行术后18F-FDG PET/CT显像的结直肠癌患者46例,根据显像结果对其进行再分期,分析分期改变率,并通过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再分期影响因素。结果:46例患者中共14例(30.4%)出现病理性18F-FDG 的摄取,其中13例证实为恶性病灶且分期上升,肝脏转移7例(53.8%),外周淋巴结转移5例(38.5%),腹膜转移1例(7.7%),意外发现其他类型肿瘤2例(15.4%),1例证实为淋巴结炎性反应性增生。PET/CT在诊断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方面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7.3%,阳性预测率为92.9%,阴性预测率为100%。秩和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较早期I/II期结直肠癌病人而言,术后早期18F-FDG PET/CT显像对于晚期III期结直肠癌病人再分期改变率较高,χ2检验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原发部位对于术后再分期无显著影响。结论:术后早期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再分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对于晚期III期病人意义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2.
王琦  戴东  徐文贵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6):1069-1072
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抑制剂是肺癌治疗中应用广泛的靶向药物,而其疗效的预测主要依靠有创的基因检测方法或粗略的临床估计。PET受体显像是集配体结合高特异性和放射性探测高敏感性于一体的显像技术。目前,以EGFR受体为靶点的PET显像研究正处于药物研发阶段,研究表明此种显像技术有助于建立肺癌靶向治疗疗效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测,为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03.
104.
PET/CT显像中SUVmax对骨转移瘤与骨髓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未知原发灶的多发性骨破坏患者PET/CT显像中骨髓瘤与骨转移瘤病变SUVmax的特征,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CT或MRI发现的多发骨破坏患者119例,其中71例PET/CT检查后行病理检查,男40例,女31例;年龄37~87岁,平均61-3岁.病理确诊骨髓瘤21例,骨转移瘤41例.测量骨髓瘤和骨转移瘤每个骨病变的SUVmax并进行比较,采用ROC曲线获得鉴别诊断的分界点.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形态学特征(溶骨性和成骨性)骨转移瘤与骨髓瘤SUVmax的差异.结果 PET/CT在骨髓瘤病例中共检出315个病灶,在骨转移瘤病例中共检出684个病灶.骨髓瘤病灶SUVmax(3.42±1.96)值明显低于转移瘤病灶(7.03±4.15).SUVmax值为4.45时,鉴别骨髓瘤和骨转移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4%和72.4%.溶骨性骨转移瘤病灶SUVmax值(8.02±4.85)明显高于成骨性骨转移瘤(4.79±2.61)和骨髓瘤(3.37±1.92),而成骨性骨转移瘤与骨髓瘤病灶的SUV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对未知原发灶的多发性骨破坏患者骨髓瘤与骨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具有潜在的价值,多发性骨破坏病灶SUVmax值较低和溶骨性破坏可提示骨髓瘤.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对~(18)F-FHBG体外摄取、体内分布及荷瘤裸鼠PET-CT显像等方面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γ井型计数器测定体外肿瘤细胞T47D和T47D-tk对~(18)F-FHBG的摄取、正常昆明小鼠和移植瘤裸鼠~(18)F-FHBG体内分布;并进行荷皮下移植瘤裸鼠~(18)F-FHBG PET-CT显像.结果 体外肿瘤细胞摄取实验显示T47D-tk细胞摄取~(18)F-FHBG的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的T47D细胞,120 min时T47D-tk细胞对~(18)F-FHBG的摄取为T47D细胞的64倍(P<0.001).正常小鼠注射~(18)F-FHBG后,主要分布于肝脏、肠道、肾脏和膀胱,而脑部未见明显放射性分布.荷皮下移植瘤裸鼠PET-CT显像显示,T47D-tk肿瘤浓聚~(18)F-FHBG的程度明显高于T47D肿瘤,且2 h显像效果较好.结论 体外T47D-tk细胞摄取~(18)F-FHBG的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的T47D细胞;在小鼠体内~(18)F-FHBG主要经肠道和泌尿系统排泄.~(18)F-FHBG报告基因探针可以有效的定位于HSV1-tk基因表达的部位且与移植瘤裸鼠体内分布研究结果一致.这可为进一步开展~(18)F-FHBG报告基因显像与肿瘤基因治疗的监测提供有效手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量化评价静脉滴注硝酸异山梨酯(ISDN)的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3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滴注ISDN 30(Ⅰ组)、60(Ⅱ组)和90 min( Ⅲ组)的3个时间点,利用Tc-MIBI心肌灌注SPECT断层显像形成展开图,测定患者给药前后缺血心肌面积占整个左心室面积百分比的变化及心电图的改变。 结果:Ⅰ组,65%阈值基线值(33.01±5.35)%,ISDN静脉滴注后(28.93±5.20)% (P<0.05);55%阈值基线值(22.06±5.58)% ,ISDN静脉滴注后(19.60±4.07)% (P<0.05);缺血ST段片段总数,基线为60段,ISDN静脉滴注后51段。Ⅱ组,65% 阈值基线值(29.29±5.08)%,ISDN静脉滴注后(20.81±4.16%)(P<0.001);55%阈值基线值(21.29±5.49)%,ISDN静脉滴注后(17.52±5.59)%(P<0.001);缺血ST段片段总数,基线为58段,ISDN静脉滴注后47段。Ⅲ组,65%阈值基线值(3 2.87±6.46)%,ISDN静脉滴注后(20.81±4.16)%(P<0.001);55%阈值基线值(18.42±5.17)%,ISDN静脉滴注后(14.18±3.61)%(P<0.001);缺血ST段片段总数,基线为64段,ISDN静脉滴注后41段。 结论:Tc-MIBI心肌灌注SPECT断层显像形成展开图可以作为量化评价硝酸异山梨酯抗心肌作用的方法,硝酸异山梨酯可以提高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 SUVmax及CT短径双定量分析在良恶性颈部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4月~2011年9月期间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行18F-FDG PET/CT检查的82例患者的显像情况。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 对CT、PET、PET/CT图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绘制SUVmax值及CT短径的ROC曲线, 找到最佳诊断界点, 分别计算单纯CT、单纯PET以及PET/CT双定量分析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等指标, 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当CT短径≥0.65cm且SUVmax≥1.95,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良恶性颈部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79.30%、94.52%、95.15%、77.09%、85.76%, 其准确度高于单纯PET或单纯CT。  结论  18F-FDG PET/CT双定量分析对良恶性颈部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其准确性优于单纯PET或单纯CT: 当CT短径≥0.65cm且SUV-max≥1.95.提示颈部淋巴结恶性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评价18F-FDG和18F-FLT PET显像在早期评价肺腺癌放射治疗疗效中的作用。  方法  40只A549荷肺腺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 Gy组、10 Gy组、15 Gy组和30 Gy组共5组, 分别对5个剂量组的荷A549裸鼠模型于放疗前1天和放疗后3天、1周、2周和4周行18F-FDG和18F-FLT PET显像, 测量移植瘤大小、SUV值和T/N值。显像后每组随机处死2只裸鼠, 行移植瘤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及TK-1表达。分析裸鼠移植瘤放疗前后18F-FDG、18F-FLT PET-CT显像T/N值变化及其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放疗前荷瘤裸鼠18F-FDG、18F-FLT PET-CT显像均可清晰显示移植瘤, 据其T/N值(均>1.5)可作出正确诊断。Ki-67、TK-1阳性表达率随放疗时间延长和放疗剂量增加而降低。18F-FDG、18F-FLT PET-CT显像T/N值与反应细胞增殖状况的指标Ki-67表达具有较好的相关性。18F-FLT PET-CT显像T/N值与增殖指标Ki-67及TK-1表达相关程度优于18F-FDG。  结论  接受照射后, 18F-FLT在肿瘤内的摄取变化可以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 18F-FLT PET-CT显像可以用于肺腺癌放射治疗效果早期评价。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ized tomography,PET/CT)作为一项新兴的核医学技术,将功能代谢及解剖结构显像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研究探讨初治MM患者的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odeoxyglucose,18 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及预后判断价值分析.方法 收集2005-12-01-2015 12 01天津市肿瘤医院并于初治前行PET/CT检查的68例MM患者的基本资料,其中包括病变数目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在内的PET/CT影像特征.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68例初治MM患者,男:女=1.125:1,中位年龄58(22~78)岁.其中骨破坏数量>3处58例(85.3%),骨破坏区SUVmax>5.0者26例(38.2%),髓外部位SUVmax>4.1者12例(17.6%).随访至2016-08,中位随访时间25.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 MG)≥5.5 mg/L(P=0.022)、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正常值上限(P=0.023)、PET/CT显示髓外病变(P=0.005)、骨破坏数量>3处(P=0.036)及治疗结束未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 (P=0.014)可能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不良预后指标.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血清β2 MG≥5.5 mg/L(HR=10.076,95%CI为3.8~27.0,P<0.001)、LDH>正常值上限(HR=2.327,95%CI为1.0~5.4,P=0.049)、PET/CT存在髓外病变(HR=0.384,95%CI为0.2~0.7,P=0.002)及治疗结束未达CR(HR=3.652,95%CI为1.4~11.6,P=0.028)为初治MM患者不良预后因素.依据上述4个指标,将本研究中68例初治MM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且组间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PET/CT能结合临床指标在一定程度预测初治MM患者预后生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0.
恶性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嗜铬组织的罕见恶性肿瘤,是否发生转移是判断其良恶性的标准。本例患者以多发肝、肺、骨转移就诊,查多项肿瘤标志物、胃镜、胸腹强化CT、PET-CT均难以确诊,行肝转移瘤穿刺活检,病理示:(肝右叶)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结合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病史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考虑为恶性嗜铬细胞瘤肝、肺、骨转移。目前恶性嗜铬细胞瘤尚无标准治疗,文献报道使用CVD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达卡巴嗪)和靶向药物舒尼替尼能取得一定治疗效果。本例患者接受2个周期CVD化疗及1个疗程索坦治疗后,疾病仍缓慢进展。通过多学科讨论,认为131I-MIBG(131I-间位碘苄胍)可以作为该患者下一步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