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乙型肝炎疫苗长期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普种预防儿童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降低乙肝发病率的免疫效果。方法:建立肝病报告制度,对乙肝发病情况进行监测;以出生队列定群随访和横断面调查方法,观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13年的免疫持久性、HBV感染标志变动和乙肝发病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BV感染标志。结果: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轨道,母亲不筛检,新生儿接种常规剂量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平均接种率达到85%以上。免疫后13年的长期连续定群观察结果和免疫10年后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免疫人群的HBsAg阳性率已从既往的16.0%下降为2.3%,HBV感染率从既往的51.5%降至3.5%,疫苗预防HBsAg的保护有效率达到89.7%,预防HBV感染的保护率达到96.2%,1-13岁年龄组人群的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已由18.38/10万降至1.6/10万,下降了91.3%,保护效果稳定。结论:在肝癌高发区隆安县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可获得有效控制HBV感染和HBsAg慢性携带的长期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2.
白喉、脊髓灰质炎、麻疹曾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病。1951年,0~4岁幼儿的白喉死亡率达99.9/10万,1957年麻疹与脊髓灰质炎死亡率分别为150.6/10万与11.6/10万。这些疾病的预防主要依靠免疫接种。解放以来,我们一方面积极研制高效疫苗,并不断加以改进,另方面按照国家规定,有计划地进行免费接种,建立一人一卡等记录和定期检查接种工作的制度。在组织上,在10个区、10个县、人口为1100万的城市中,由上而下建立了一套从市、区(县)卫生防疫站至街道医院(公社卫生院)防保组、里弄卫生站(大队赤脚医生)的防疫保健网,从  相似文献   
103.
河北省正定县农村地区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河北省正定县农村地区细菌性痢疾的疾病负担.方法于2002年对河北农村地区进行了以人群和医疗机构为基础的细菌性痢疾发病率监测.对同意参与研究的腹泻病例采集大便标本,分离、鉴定志贺菌并确诊菌痢病例.计算年龄别菌痢发病率.并对确诊菌痢病例进行90d随访,监测菌痢相关的后遗症.结果全年共调查10105例腹泻病例,人群腹泻率为133/千人年.其中,0岁组腹泻率最高为1 388/千人年;其次为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618/千人年.共确诊菌痢331例.3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为32/千人年,其次为60岁以上老年人,为7/千人年.发热及脓血便为菌痢的重要临床特征.未发现与菌痢相关的后遗症与死亡.菌痢的发病率与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降雨量密切相关.结论细菌性痢疾在正定县农村地区所导致的疾病负担巨大,远远高于传染病报告的发病率.应考虑针对5岁以下儿童及60岁以上老年人实施疫苗免疫,以控制该地区志贺菌感染与流行.  相似文献   
104.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 观察甲型肝炎 (甲肝 )减毒活疫菌 (10 7.0 TCID50 )加强免疫效果 ,并同活疫苗一针法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在河北省正定县选择 42名经事先检测甲肝抗体阴性的易感儿童 ,分别于0、2和 6个月各接种一剂甲肝减毒活疫苗 ,并于接种后 1、2、6、7、9和 12个月采集血清标本 ,观察免后抗体动态变化。结果 第 1剂接种后 1个月抗体阳转率达 81.4% ,第 2剂免后抗体阳转率达 10 0 % ,抗体水平于第 3剂免后 1个月达高峰 ,为 2 739mIU/ml,以后呈下降趋势 ,免后 12个月抗体阳转率仍为 10 0 % ,抗体水平下降至 979mIU/ml。结论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能诱导良好的免疫回忆反应 ,其免疫学效果同史克灭活疫苗相当 ,而明显高于活疫苗一针法。活疫苗加强免疫中 ,初免是基础。活疫苗加强免疫会提高疫苗保护效果 ,并延长疫苗的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105.
围产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婴儿,大多演变为持续感染的慢性携带者。母婴传播可能是HBV在人群中周转循环的重要环节。乙肝疫苗用于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可达90%左右,这项成就使乙型肝炎的控制,得以在不远的未来付诸实现。然而,各种疫苗的效果不尽相同。本文试对影  相似文献   
106.
噬血细胞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属组织细胞病。2000-01-2004-08我们诊治了18例,现分析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6例,女12例,年龄17-63岁,平均43岁。其中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12例(病毒2例,甲型副伤寒3例,败血症4例,结肠炎1例,胆管炎1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疫苗普种后人群HBVDNA基因组S区“a”决定簇的变异率。方法 对 72例疫苗接种后HBsAg携带者HBVDNA基因组S区“a”决定簇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 在4例小儿血清中发现有 145Arg、140Ile和 12 6Ser变异株各 1例 ,12 6Ser变异株与野毒株混合感染 1例 ,变异率为 5 .5 6 %。同时发现近 30年来我国乙型肝炎病毒亚型发生了明显的变迁。结论 疫苗接种可能会引起病毒变异 ,且现有疫苗不能预防变异株感染及变异株可能发生传播。  相似文献   
108.
槐米炭凝血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志 《广西中医药》1990,13(1):44-45
<正> 槐米系中医常用的一种凉血止血药,临床上生槐米一般需炮制成炒槐米或槐米炭。据报道槐米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可能与鞣质的含是增加有关。但也有报道槐米炒炭后鞣质含量下降。为探讨槐米制炭后的止血作用,笔者做了以下的实验。一、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09.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不论是从流行性出血热(EHF)现场捕获的,还是从人工感染的黑线姬鼠脾脏中均可检出EHF病毒抗原。鼠脾中抗原检出的动态变化与其在肺中相似,其荧光强度较肺为弱,但有时也可呈强阳性。EHF抗原阳性的鼠脾悬液可以在黑线姬鼠体内传代。说明EHF病原能在黑线姬鼠脾脏内检出乃一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10.
为估计从毛蚶中提取的甲肝病毒的VP_(1)N端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变异,本实验用DNA多聚酶链反应特异性地扩增该区域基因,并将其次级克隆到M13载体作双脱氧核苷酸序列分析。与发表的HM-175、CR326和HAS-15株相应区域比较,除HAS-15株从第76位至93位存在18个核苷酸缺失外,测得的204个核苷酸序列中分别存在15、12和4个碱基替换。其中大多数碱基替换发生在不引起氨基酸改变的第三密码子上,仅第86、91和176位核苷酸改变在第一或第二密码子上。据此推导出不同地区甲肝病毒株的VP_(1)N端前68个氨基酸,除HAS-15株有6个氨基酸缺失外,只存在1至2个氨基酸区别。考虑到病毒是否经传代培养,无明显证据表明绒猴传代与这一区域核苷酸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