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2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42篇 |
内科学 | 74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0篇 |
综合类 | 82篇 |
预防医学 | 24篇 |
药学 | 28篇 |
中国医学 | 27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322.
膀胱阴道瘘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疾病,也是泌尿外科最棘手的手术之一.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单J管作尿液改道引流,治疗膀胱阴道瘘1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3.
1 020例小儿肝穿刺组织病理学与临床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小儿肝穿刺活检组织检查的临床应用,了解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1)对多院小儿肝病科1983-2000年1023例住院患儿采用一种钟肝穿法进行肝活检。(2)病毒性肝炎采用国内最新分型标准,对肝脏炎症活动程度分级(G0-4级)。结果 1023例中成功1020例,成功率为99.7%。1020例穿刺成功者中,病毒性肝炎985例。占96.6%。985例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743例为首位,占75.4%。非病毒肝损害有所增多(13.6%,69/509例),χ^2=15.1,P<0.001),疾病谱不断有变化,病因由9种增到18种,前五位是与脂类代谢有关的疾病(21.4%)、肝豆状核变性(20.4%)、肝糖原储积症(10.2%)、进行性肌营养不良(9.2%)、自身免疫性肝炎(7.1%)。肝脏病理分型表明,76.4%的小儿乙型肝炎为活动性炎症损伤,表现为≤G2,61.2%的成人为≤G2,χ^2=9.15,P<0.005。乙型、丙型肝炎的肝脏活动性炎症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学龄期达到高峰,χ^2=4.45-52.97,P<0.05-0.001。婴儿期中重度肝脏炎症损伤在慢性乙型肝炎未见(0/4例),在慢性丙型肝炎可见(2/6例)。非病毒性肝炎所致肝损伤肝脏病理改变归纳为3种,特征性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肝糖原储积症,先天性肝纤维化等),非特异性病理改变(自身免疫性肝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肝豆状核变性早期等)和肝硬化(大部分疾病后期)。结论 本组乙型肝炎占首位。肝脏的炎症性损害较成人轻,在学龄期形成高峰。非病毒性肝炎肝损害逐年增多,病种在扩大和改变。小儿肝活检安全可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24.
目的:总结使用TRIGEN后足融合髓内钉行胫距跟融合术(TTCA)治疗后足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使用TRIGEN直型后足融合髓内钉TTCA术治疗34例后足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获得平均24.3个月的随访.术后评估后足融合情况、美国足与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 相似文献
325.
目的:研究哮喘患儿的治疗前病程与规范化诊治后的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123例哮喘患儿规范治疗前及规范治疗后1、2、3个月的肺功能进行测定,并分析治疗前病程<1年(n=48)、1~3年(n=40)、>3年(n=35)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2、3个月后的肺功能测定情况.结果:123例哮喘患儿以用力呼气25%流速(FEF 25)、用力呼气50%流速(FEF 50)、用力呼气75%流速(FEF 75)异常为主.治疗前病程>3年的患儿肺功能恢复最差.结论:小儿哮喘以小气道受损为主,小儿哮喘治疗前病程与治疗后肺功能的恢复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6.
患者女性,77岁,因"活动后胸闷、胸痛1年余,加重3天"于2008年4月入院.近1年活动耐力下降,快步行走后即感胸闷、气促.患者有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早搏、窒性早搏)史10余年. 相似文献
327.
人胃肠蝇蛆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0岁,以"腹痛腹泻3月,并大便带小虫"为主诉,于2005年5月7日上午携活虫体就诊.患者近3月来常感腹痛,无规律,多在上腹及脐周,胃纳差,消瘦,恶心,无呕吐,间歇腹泻,大便稀烂,曾解出乳白色小虫两次,多条.今腹痛腹泻,再次解出乳白小虫多条.既往病史无外游史.查体:消瘦体形,无贫血貌,心肺正常,腹软,脐周有轻压痛,无肌紧张.将小虫送检验科检验,肉眼观察虫体见:全身乳白色,圆柱形,头尖后钝,长约10 mm,直径3 mm,会自行爬行.该虫压片后镜检:除头节外虫体共13节,腹面见许多棘状突起和小棘.虫体有一对后气门,两气门距离很近,后气门有角化的气门纽和完整的气门环,气门纽在气门环上,有3个气门裂,气门裂直,呈扇形排列于气门环内.根据虫体形态特征[1],确定为巨尾阿丽蝇3龄幼虫.给予该患者口服甲苯咪唑(商品名:安乐士)2片(1次/d,共3 d),患者随访1月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328.
目的 筛选与克隆HBeAg反式调节基因,了解其在体内的调节功能线索及机制。方法 以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HBeAg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eAg,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差异表达mRNA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HBeAg表达质粒pcDNA3.1(-)-HBeAg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正确。经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5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7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筛选到一些与细胞信号传导、免疫调节、蛋白翻译合成、肿瘤、神经系统发生相关的HBeAg反式调节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329.
330.
背景:髓核中炎症递质诱导神经根炎症是产生腰腿痛主要因素。感受器通路系列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存在自身循环,经感受器通路给药有靶向给药的功效。
目的:分析经腰椎关节突滑膜和椎板肌肉附着点给药治疗椎间盘突出性腰腿痛1 236例治疗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2-03/2007-03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
对象:选择疼痛科就诊的椎间盘突出性腰腿痛患者1 236例。男370例,女866例。年龄20~80岁。患者腰腿痛伴有腰椎间盘膨出、突出物小于椎管的1/3。
方法:患者经腰椎间盘膨出、突出的椎关节突和椎板注射药物,药物配方: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5 mg+左氧氟沙星0.1 g + 20 g/L利多卡因5 mL+生理盐水氯化钠至20 mL+透明质酸钠(施沛特)20 mg。1次/周,2,3次为1个疗程。1个月以内不要过度负重。
主要观察指标:治疗效果和复发率。
结果:1 236例椎间盘突出性腰腿痛患者1个疗程临床治愈1 142例(94%),好转89例(7.2%),无效5例(0.4%)。1年随访资料完善的322例,未复发250例(77.6%),复发72例(22.4%);2年随访资料完善的206例,未复发155例(75.2%),复发51例(24.8%);3年随访资料完善的91例,未复发74例(81.3%),复发17例(18.7%);4年随访资料完善的62例,未复发52例(83.8%),复发10例(16.2%);5年随访资料完善的32例,未复发27例(84.3%),复发5例(15.6%)。
结论: 经腰椎关节突滑膜和椎板肌肉附着点感受器通路给药治疗椎间盘突出性腰腿痛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