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帕金森病(PD)伴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PD患者(PD组)和78例健康体检人群(H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IGF-1水平的差异。根据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进行的骨密度检测结果将PD患者分为PD伴OP组(50例)与PD不伴OP组(55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IGF-1水平的差异。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血清IGF-1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D伴OP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HC组比较,PD组血清IGF-1水平显著降低(P<0.05)。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F-1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呈正相关分别(r=0.653,P<0.001;r=0.625,P<0.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GF-1、尿酸水平减低及H-Y分期增加是PD伴O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IGF-1、尿酸水平减低及H-Y分期增加与PD伴骨质疏松密切相关。提高血清IGF-1及UA水平可能成为PD伴骨质疏松潜在治疗方法。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6): 7-12]  相似文献   
102.
患者女性,77岁,因"活动后胸闷、胸痛1年余,加重3天"于2008年4月入院.近1年活动耐力下降,快步行走后即感胸闷、气促.患者有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早搏、窒性早搏)史10余年.  相似文献   
103.
CR、DR系统的使用,使放射影像技术的处理由过去的暗室操作变为明室操作,从摄影角度来说,CR、DR系统有了更大的宽容性及后处理功能,减少了废片的发生,但对技师素质要求较高,在实际工作中,完全避免废片的产生是不现实的。在这里笔者对废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供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104.
乳腺癌肺转移的临床病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5.
甘草酸单胺半胱氨酸氯化钠注射液(阿普甘安)在成人肝病临床应用中具有确切的保肝降酶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为观察儿童慢性肝病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我们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开展此项研究,现将初步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6.
椎弓根基底部穿刺角度的测量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基底穿刺途径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在影像监视下经椎弓根基底部穿刺的安全操作范围.方法:12具成人防腐(T4~L5)脊柱标本,螺旋CT扫描后测量经椎弓根基底穿刺角度、基底部大小.运用统计软件系统比较各参数的变化.结果:椎弓根基底夹角T4~T8逐渐减小,T9~L5逐渐增大.椎弓根基底大小T4~L5逐渐增大.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男女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4~L5行椎体成形术时,L4~T8可经椎弓根基底入路,T9~L3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经椎弓根或经椎弓根基底入路.L4、L5经椎弓根途径.  相似文献   
107.
背景:传统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能导致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发生,新型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的出现就为替换这一治疗方案提供了可能。 目的:验证西罗莫司在肾移植后受者中转换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对同种异体肾移植后以口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为主的60例受者,进行以西罗莫司为主的转换治疗,观察转换后6个月内临床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西罗莫司转换治疗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3.3%。因慢性移植肾肾病进行药物转换的受者,转换后肾功能改善;其他转换后移植后肝损害及高血糖有所改善。结果提示西罗莫司在转换治疗时疗效优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8.
土源性线虫病在我县农村广泛流行 ,为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控制效果 ,且能为群众接受 ,节省人力物力 ,较易开展此项工作 ,本研究于 1996~ 1998年在全县 18个镇乡各设一观察点 ,进行驱虫治疗土源性线虫病效果观察 ,结果报告如下。1 观察点选择和方法1.1 观察点选择 全县 18个镇乡各选择 1个 40 0人左右的行政村为观察点 ,并了解观察点的基本情况。1.2 感染度和感染率调查 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测定钩虫、鞭虫感染度 ,蛔虫卵阳性者每 10人计数虫卵 1人 ,并分别计数受精与未受精卵 ,12周岁以下儿童加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 ,要求…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 筛选与克隆HBeAg激活基因,了解其在体内的凋节功能线索。方法 以HBeAg表达质粒pcDNA3.1(-)-HBeAg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eDNA,经Rsa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人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人HBeAg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40个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分析,均得到200~800bp插入片段。对插入片段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序列,结果共获得12种编码基因,包括11种已知基因和1种未知基因。结论 筛选到的cDNA全长序列,包括一些与细胞生长调节、信号转导、肿瘤免疫发生及物质代谢密切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推测了HBeAg在体内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的线索,尚需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