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潘托拉唑与复方铝酸铋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2006—2008年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67例纳入本组研究,其中男147例、女20例,年龄47-85岁,平均(73±12)岁,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51)、潘托拉唑组(n=61)和复方铝酸铋组(n=55)。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的方法相同。观察3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3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潘托拉唑组13.11%、复方铝酸铋组20.0%、联合治疗组3.92%。联合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后联合应用胃黏膜保护剂与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更加有效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冠脉造影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292例,女性组(A组)128例,男性组(B组)164例.分析其临床症状、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女性冠心病临床胸痛症状常不典型;女性冠心病组年龄大、糖尿病史、两支以上病变和中重度狭窄比男性多;女性冠心病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明显及心力衰竭者多见.结论 女性冠心病组发病年龄晚,临床不典型,冠心病病情及冠脉病变程度较男性组严重.  相似文献   
33.
张志华  徐崇利 《安徽医药》2016,37(2):203-205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时间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4例AMI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将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为A、B、C组3组。A组40例(38~49岁),B组43例(50~75岁),C组41例(76~81岁),比较分析每一组患者的支架植入率、血管开通时间、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病时间段、心肌标志物及预后情况。结果 3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顺利,均获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溶栓后血流(TIMI)≥3级分流。A组支架置入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B、C两组少(P<0.05)。A组罪犯血管开通时间≤12 h,所占比例较B、C两组多(P<0.05)。A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症比例低于B、C两组(P<0.05),B、C两组并发症比例相当(P>0.05)。A组患者好发高峰时间为6:00~12:00,B、C两组好发高峰时间段0:00~6:00。3组心肌标志物比较中,A组CK升高显著高于B、C两组(P<0.05)。A、B、C3组患者院内病情好转率分别为95%、88.4%、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AMI患者发病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50岁以下患者较50岁以上患者院内预后好,应积极治疗;对于高龄患者,应注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4.
既往研究已表明谷胱甘肽S-转肽酶(GSTs)存在基因多态性,这种突变可增加人体对癌源性物质及炎症性疾病的敏感性.近年的研究结果提示GSTs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使我们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从而达到基于个体基因型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5.
既往研究已表明谷胱甘肽S-转肽酶(GSTs)存在基因多态性,这种突变可增加人体对癌源性物质及炎症性疾病的敏感性.近年的研究结果提示GSTs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使我们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从而达到基于个体基因型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6.
左室肥厚(LVH)是冠心病(CAD)的严重并发症,它是预测CA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也是心律失常发生的病理基础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与CAD预后密切相关,冠心病HRV异常降低,预示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大[2]。本文拟通过对LVH与HRV及心律失常的关系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它们在CAD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本院临床诊断为CAD患者86例,男50例,女36例,平均年龄(56.5±7.4)岁,其中心肌梗死15例,心绞痛71例。入选病例均排除有房颤、束支传导…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27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DM组)67例,不合并糖尿病患者(非DM组)1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脂、血压,观察其冠状动脉受累情况.结果 DM组的甘油三酯(TG)、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和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FBG)明显高于非DM组(P<0.01).吸烟数、收缩压及舒张压DM组均比非DM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发生率(53.7%)明显高于非DM组(36.9%),而单支病变发生率(20.9%)显著低于非DM组(41.3%)(P<0.05),弥漫性病变发生率(64.2%)显著高于非DM组(45.0%)(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血脂异常高发,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泛,综合干预血糖及心血管病的其他高危因素,对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与慢血流发生可能有关的危险因素,以及地尔硫卓治疗慢血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存在慢血流现象但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31例病例作为慢血流组,并随机选取相同时期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远端血流灌注无延迟且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26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同归对影响慢血流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并随访慢血流患者应用地尔硫卓治疗后的疗效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率、血压、血糖、血脂、凝血时间等临床指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慢血流组患者的血红细胞计数、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尿酸是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慢血流组患者均无心血管事件发生,但经过地尔硫卓治疗的慢血流组患者较未用地尔硫卓治疗的慢血流组患者胸部不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尿酸水平的增高可能参与慢血流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对慢血流患者采用地尔硫卓治疗可能会改善患者的胸部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39.
既往研究已表明谷胱甘肽S-转肽酶(GSTs)存在基因多态性,这种突变可增加人体对癌源性物质及炎症性疾病的敏感性.近年的研究结果提示GSTs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使我们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从而达到基于个体基因型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0.
既往研究已表明谷胱甘肽S-转肽酶(GSTs)存在基因多态性,这种突变可增加人体对癌源性物质及炎症性疾病的敏感性.近年的研究结果提示GSTs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使我们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从而达到基于个体基因型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