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黄精皂苷(SRP)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部分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RP(400、200、100 mg/kg)组和氟西汀(2 mg/kg)组。采用7种不同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指标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大脑皮层区5-羟色胺1A受体(5-HT1AR)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分析大脑皮层区5-HT1AR、β-arrestin2、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应激刺激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降低、自主活动次数减少,处于抑郁状态。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脑皮层5-HT1AR表达降低,β-arrestin2、akt表达升高(P<0.05),而SRP组可以逆转这种现象(P<0.05,P<0.01)。结论中药SRP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调节5-HT1AR/β-arrestin2/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学的变化和海马与大脑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黄精总皂苷(saponins ofRhizoma Polygonati,SRP)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fluoxetine,Flu)组(2 mg.kg-1)、SRP低、中、高剂量组(30,60,120 mg.kg-1)。采用不同应激因子交替持续应激21 d复制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指标和实验前后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等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和大脑皮层中BDNF及TrkB的表达。结果:①应激刺激后,行为学指标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明显处于抑郁状态。②海马、大脑皮层可见到BDNF,TrkB染色阳性细胞,模型组阳性细胞数目及其灰度少于正常组和SRP低、中、高剂量组。结论:SRP能有效地减少慢性应急模型大鼠海马和大脑皮层神经元表达BDNF和TrkB的降低,SRP可能通过减少BDNF和TrkB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CNKI、CBM、VIP等数据库,收集阿托伐他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1年10月。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包括6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约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和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增加[MD=3.92,95%CI(1.93,5.92),P=0.000 1;MD=17.92,95%CI(0.36,35.47),P=0.05],外周血CRP水平明显降低[MD=–1.91,95%CI(–3.03,–0.79),P=0.000 9]。结论当前证据表明,扩张型心肌病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增加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炎性标志物水平。因此,阿托伐他汀很可能成为治疗扩心所致非缺血性心衰的又一安全有效的药物,但上述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估算试验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T)的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以相同规格的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作为参比制剂(R),判断2种缓释片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方法:单剂量试验:20例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后24h内多点采集血样,采用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酒石酸美托洛尔的浓度。多剂量试验:20名健康志愿者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达稳态后,末次服药后24h内多点采集血样,用HPLC法测定血清中药物浓度。两试验均采用双周期两制剂交叉试验设计。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软件处理后得药动学数据,并进行等效性检验。结果:2种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中酒石酸美托洛尔的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相近,以参比制剂做对照,单剂量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F’分别为(93.19±25.55)%和(93.20±28.11)%,多剂量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稳态时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5.73±57.98)%,均符合生物等效性要求。结论:2种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共生菌群对小鼠外周血及黏膜相关组织(肺脏、肝脏)中趋化因子配体24(CCL24)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ELISA方法检测共生菌缺失小鼠(Abx鼠)及正常小鼠(WT鼠)血清中、肺脏及肝脏组织匀浆中CCL24及IGF-1的浓度,并对其表达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小鼠缺失共生菌后,其血清中CCL24浓度上调[WT与Abx,(1. 018±0. 043)μg/L与(1. 509±0. 119)μg/L],而IGF-1浓度无显著变化[WT与Abx,(1. 240±0. 019)μg/L与(1. 250±0. 066)μg/L];其肺脏中CCL24[WT与Abx,(11. 984±0. 683) ng/g与(14. 626±0. 769) ng/g]和IGF-1[WT与Abx,(0. 998±0. 024) ng/g与(1. 290±0. 031) ng/g]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其肝脏中CCL24(WT与Abx,(11. 575±0. 609) ng/g与(8. 704±0. 458) ng/g]和IGF-1[WT与Abx,(2. 989±0. 073) ng/g与(1. 112±0. 027) ng/g]表达量均显著下调。结论共生菌对小鼠外周血、肺脏、肝脏中CCL24和IGF-1表达调控具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小剂量阿司匹林在高危人群中一级预防心血管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3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筛检了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 mg)一级预防心血管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2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并采用RevMan4.2软件对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6个研究(TPT,HOT,PPP,WHS,POPADAD,JPAD),72 466例患者.(1)小剂量阿司匹林总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RR=0.85,95% CI:0.80~0.92)、卒中发生率(RR=0.87,95% CI:0.77~0.98)、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RR=0.81,95%CI:0.70~0.95)、短暂脑缺血发作发生率(RR=0.76,95%CI:0.64~0.90)均低于安慰剂(均P<0.05).(2)小剂量阿司匹林非致死性心肌梗死(RR=0.89,95%CI:0.77~1.02)、心血管性死亡(RR=0.98,95% CI:0.86~1.13)、全因死亡发生率(RR=0.95,95%CI:0.88~1.02)与安慰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老年人群中分析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冠心病的发生率低于安慰剂(RR=0.81,95%CI:0.70~0.94,P<0.01).(4)在安全性方面,与安慰剂比较,小剂量阿司匹林有出血并发症的风险(RR=1.15,95%CI:1.12~1.18,P<0.01),而在过敏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最阿司匹林能降低总的心血管事件、短暂脑缺血发作、卒中、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对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性死亡、全因死亡方面效果不明显;在老年人群中小剂量阿司匹林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牛率;长期应用无明显过敏反应,但存在出血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人胃癌细胞悬液直接注射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胃癌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皮下;胃癌裸鼠瘤转瘤法:将胃癌细胞悬液接种入裸鼠,待肿瘤生长直径在8 mm左右时,处死裸鼠并取其肿瘤组织边缘新鲜的组织,接种于裸鼠皮下,形成皮下移植瘤。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移植成功率及瘤体生长速度,实验结束后MSP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Reprimo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的Ki-67和CD31分子表达。结果细胞悬液直接注射组的瘤体成瘤速度较瘤转瘤组慢(P<0.05);瘤转瘤组的Reprimo基因甲基化水平及Ki-67和CD31的表达均高于细胞悬液直接注射组(P<0.05)。结论胃癌裸鼠皮下瘤转瘤法的瘤体生长状况优于胃癌细胞悬液直接注射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 RASSF1A 甲基化与胃癌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 PUBMED (1998.01~2012.07)、中国知网(1998.01~2012.07)、万方数据库(1998.01~2012.07)等数据库,收集RASSF1A 甲基化与胃癌关系的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病例对照试验。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 RevMan 5.1软件对数据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检索到36篇,经筛选最终纳入9篇,共506例胃癌组织。Meta 分析结果显示,早期(Ⅰ期-Ⅱ期)与中晚期胃癌(Ⅲ期-Ⅳ期)患者胃癌组织中 RASSF1A 甲基化阳性率合并的 OR 值为0.36[95%CI(0.22,0.60),P <0.01],中高分化与低分化胃癌组织中 RASSF1A 甲基化率合并的 OR 值为0.73[95%CI(0.39,1.34),P >0.05],淋巴结转移与无转移患者胃癌组织中 RASSF1A 甲基化阳性率合并的 OR 值为2.07[95%CI(1.19,3.60),P =0.01],男性与女性患者 OR 值为1.09[95%CI(0.68,1.73),P >0.05],<60岁与≥60岁患者胃癌组织中 RASSF1A 甲基化阳性率合并的 OR 值为0.77[95%CI (0.47,1.25),P >0.05],肠型与弥漫型患者胃癌组织中 RASSF1A 甲基化阳性率合并的 OR 值为0.95[95%CI(0.37,2.46),P >0.05]。结论胃癌患者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与胃癌组织 RASSF1A 甲基化密切相关,中晚期胃癌患者 RASSF1A 甲基化阳性率高于早期胃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 RASSF1A 甲基化阳性率较高。而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Lauren 分型与胃癌组织中的 RASSF1A 甲基化阳性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应激因子交替持续应激21d复制小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给予不同剂量黄精多糖,观察小鼠行为学指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小鼠脑内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行为学明显处于抑郁状态,脑内5-HT显著下降;而黄精多糖可显著改善行为学指标,提高脑内5-HT水平。提示黄精多糖具有抗抑郁作用,并可能与提高脑内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徐婷娟  魏伟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1):858-861
综述了抗炎免疫药物在消化系统的组织分布,重点介绍其在肝脏、胃、肠等组织的分布.分析了其对消化系统药效学、药动学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对进行抗炎免疫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指导抗炎免疫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