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3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338篇
内科学   14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3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557篇
预防医学   25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54篇
  1篇
中国医学   154篇
肿瘤学   14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3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5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3.0TMR磁敏感加权成像测量帕金森病患者基底节区体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3.0T磁共振SWI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基底节区体积的变化,探讨其诊断帕金森病的价值。方法 采用3.0T MRI对40例早期、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和年龄匹配的20名正常人进行扫描,分别测量尾状核、壳核及苍白球的体积,并与Hoehn & Yahr分级及病程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早期、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壳核体积较正常人分别下降10.79%(P<0.05)和22.66%(P<0.05),中晚期患者较早期患者下降13.31%(P<0.05)。中晚期患者苍白球体积较正常人下降11.65%(P<0.05),较早期患者下降8.51%(P<0.05)。帕金森病患者壳核体积与Hoehn & Yahr分级呈负相关 (r=-0.987, P<0.001),与病程无相关性。结论 MRI体积测量技术能为帕金森病的辅助诊断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2.
用活血化瘀、清热凉血中药及常规西医治疗方法,防治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再出血40例(中西医组),与常规西医治疗组40例作对照。住院期间,中西医组发生再出血2例,占5.0%,均治愈;对照组发生再出血9例,占22.5%,死亡3例,占7.5%。两组再出血的发生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10个月,中西医组35例中发生再出血6例,占17.1%,死亡3例,占8.6%;对照组30例中发生再出血19例,占63.3%,死亡8例,占26.7%。出院后随访两组再出血的发生率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3.
胶体金免疫结合试验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胶体金免疫结合试验是在酶免疫结合试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固相标记免疫测定新技术。其特点是单份测定、简单、快速、除商品试剂外不需任何仪器设备 ,几分钟即可用肉眼观察结果。目前已在临床检测中获得广泛应用。现就其检测原理、试剂制作及应用现状和展望作一介绍。一、胶体金免疫结合试验的检测原理胶体金免疫结合试验的检测原理是以微孔滤膜为载体 ,包被已知抗原或抗体 ,加入待检标本后 ,经滤膜的毛细管作用使标本中的抗体或抗原与膜上包被的抗原或抗体结合 ,再通过胶体金结合物达到检测目的。根据检测装置的不同可分为金免疫渗滤试…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自制覆膜与非覆膜Z型不锈钢支架在动脉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本实验共用 9条健康杂种犬 ,按观察时间随机分为 3组 (3条 /组 )。应用介入放射学方法分别将自制Z SSS支架 9枚和PU SSS支架 11枚置入犬的腹主动脉。实验动物分别于支架置入后 2周、4周、12周行血管造影复查。处死实验动物 ,行组织学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枚Z SSS和 10枚PU SSS成功置入靶血管。Z SSS和PU SSS的管腔开通率分别为 :10 0 %和 2 7.2 7% ,两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支架置入 4周时 ,两种支架表面内皮化基本完成。PU SSS引起的局部血栓形成、炎性反应和平滑肌细胞增生明显。 2周、4周、12周时 ,两种支架新生内膜厚度分别为 (3 5 9.2 3± 5 0 .15 ) μm、(4 4 0 .87± 5 8.3 8)μm、(5 81.2 8± 12 1.2 5 ) μm和 (178.49± 14 .67) μm、(12 0 2 .79± 42 1.0 5 ) μm、(14 66.0 6± 463 .19) μm ,两者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 4周时 ,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4 6.0 7± 14 .73 ) %和 (85 .2 3± 18.2 5 ) % ,两者具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1)。扫描电镜 :12周时支架表面内皮细胞成熟。置入 12周的支架金属丝表面光洁 ,未见腐蚀现象。结论 ①Z SSS具有良好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影响及其与促进HUVEC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血府逐瘀汤合药血清体外干预HUVEC培养,通过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观察血府逐瘀汤对HUVEC的体外增殖和分泌VEGF、PDGF的影响作用。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浓度为10%时对HUVEC具有显著增殖作用;ELISA检测结果显示血府逐瘀汤具有促进HUVEC分泌VEGF的作用,而对PDGF的分泌无明显的作用。结论血府逐瘀汤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促进HUVEC增殖和促进HUVEC分泌VEGF,而对PDGF的分泌无明显促进作用;提示血府逐瘀汤可能通过促进HUVEC分泌VEGF而促进细胞增殖,从而起到祛瘀生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参虫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糖尿病造模成功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只,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以参虫胶囊、羟苯磺酸钙胶囊灌服,模型组不用任何药物。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变化、电镜下视网膜微血管改变的情况及血糖变化。另设正常大鼠10只作空白对照。结果:糖尿病大鼠的整体状况下降。治疗组整体状况好于模型组,体重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较治疗组增加缓慢(P〈0.05)。电镜下,病程1月时DM大鼠即可见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的改变,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基底膜增厚;随着DM病程的延长,这种病理改变逐渐加剧,后期线粒体明显空泡化,内皮细胞质向血管腔内形成突起,基底膜增厚,管腔变窄。治疗组视网膜毛细血管较规则,内皮细胞胞质内吞饮小泡减少,周细胞线粒体肿胀轻,基底膜明显变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的血糖高于空白组(P〈0.01);治疗组的血糖始终低于模型组(P〈0.01);对照组血糖水平总体下降,但幅度小于治疗组(P〈0.01)。结论:参虫胶囊能够有效调控实验性DM大鼠的血糖水平,改善其气阴两虚状态及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双介入技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采用双介入技术治疗17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17例均超声诊断为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在剖宫产术前行双侧髂内动脉球囊置入,待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充盈球囊,剖宫产术后即拔出球囊及一侧导管鞘,12h后如无再次出血给予拔出另外一侧导管鞘,如有出血,给予急症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记录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球囊置入X线曝光时间,球囊置入照射剂量,子宫切除情况,对胎儿有无影响等.结果 17例髂内动脉球囊置入均成功;17例患者中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加部分膀胱修补术,1例再次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其余14例术后均无出血;球囊置入X线曝光时间平均为120 s(最长时间为200 s,最短时间为65 s),放射线剂量平均为20 mGy(15~35 mGy);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 600 ml(300~6 000 ml);所有胎儿术后均给予随访,至今未发现畸形等情况.结论 双介入技术不仅可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术中出血量,同时大大降低了子宫切除风险.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过程中碘离子(I-)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EK1)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关系,探讨高碘促VEC增殖效应的作用通路。方法 1将体外培养的VEC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碘离子浓度的实验组。2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碘离子浓度培养环境中MEK1蛋白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1在300μg/L碘离子浓度组,MEK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组(P<0.05)。2 500μg/L、1 000μg/L碘离子浓度可促进MEK1(Ser298位点)磷酸化水平上调(P<0.05)。3各实验组MEK1(Thr286位点)磷酸化水平下调(P<0.05)。结论碘促VEC增殖可能与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评价右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技术与疗效.方法 8例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9例闭塞患者,原发病14例动脉硬化、3例大动脉炎,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56±11)岁,接受介入开通治疗.经股或联合经右肱动脉途径入路行动脉闭塞段的开通、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其中6例应用颈动脉脑保护装置.结果 1例双向均未开通闭塞段,16例获得成功治疗.手术成功的患者中,狭窄和闭塞患者各8例,5例行单纯球囊扩张、11例球囊扩张后行支架置入,术后即刻血流通畅.完成治疗后6例脑保护装置均安全回收,无脑梗死事件发生.手术后随访1~ 66个月,平均(24±18)个月.术后10个月1例(置入支架者)再狭窄,球囊扩张后狭窄开通;1例大动脉炎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于脑梗死;其余患者均无缺血症状再发,超声及CTA检查(9例患者)SA血流均通畅.结论 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可安全、有效解决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病变.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应用气管支架治疗气管恶性狭窄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2011年6月在局麻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应用气管支架治疗气管恶性狭窄的25例患者资料,其中6例置入Z型不锈钢支架,19例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观察支架相关并发症。结果置入Z型不锈钢支架的6例患者中,所有支架置入后即刻完全扩张,2例出现支架移位,随访期中支架再狭窄3例,其中肿瘤增生性狭窄1例,黏稠痰液阻塞性狭窄1例,支架断裂伴肉芽增生性狭窄1例;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的19例患者中,术中无支架移位,2例即刻完全扩张,17例术后3天~3个月扩张完全,随访期内支架再狭窄2例,其中肿瘤增生性狭窄1例,肉芽增生性狭窄1例。所有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即刻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气管支架治疗气管恶性狭窄有一定并发症,但仍是一种作用迅速、效果显著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