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2篇
  免费   639篇
  国内免费   461篇
耳鼻咽喉   111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470篇
口腔科学   88篇
临床医学   1763篇
内科学   946篇
皮肤病学   58篇
神经病学   269篇
特种医学   4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1篇
外科学   1109篇
综合类   3286篇
预防医学   1382篇
眼科学   162篇
药学   1296篇
  21篇
中国医学   1636篇
肿瘤学   42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492篇
  2011年   569篇
  2010年   544篇
  2009年   577篇
  2008年   597篇
  2007年   587篇
  2006年   635篇
  2005年   635篇
  2004年   576篇
  2003年   594篇
  2002年   404篇
  2001年   447篇
  2000年   423篇
  1999年   420篇
  1998年   356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338篇
  1995年   333篇
  1994年   242篇
  1993年   209篇
  1992年   219篇
  1991年   200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0篇
  1964年   8篇
  1959年   16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多中心临床研究糖基化的G CSF联合中剂量环磷酰胺 (Cy)或增大针对性联合化疗中Cy剂量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祖细胞的效果。方法 北京地区 4所医院 30例患者纳入方案。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2 1例 ,霍奇金病 (HD) 1例 ,乳腺癌 7例及卵巢癌 1例。采用中剂量Cy或以增大Cy剂量为基础的针对性化疗联合G CSF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祖细胞 (APBPC)。在化疗后白细胞计数达最低值时开始应用G CSF。当白细胞升至 5 .0× 10 9 L以上时 ,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结果 Cy平均实际使用剂量为 3.95g(2 .3g m2 ) ;G CSF的剂量分别为 2 5 0 μg d(2 9例 ) ,5 0 0 μg d(1例 ) ,实际剂量3 1~ 6 .4 μg·kg- 1 ·d- 1 。 30例患者平均采集 2 .7次 ,其中 13例采集 2次 ,14例采集 3次 ,3例采集 4次。达到目标采集量单个核细胞≥ 6× 10 8 kg为 2 1例 (70 .0 % ) ,CD34 + 细胞≥ 2× 10 6 kg为 30例 (10 0 % ) ,CFU GM≥ 2× 10 5 kg为 2 4例中 15例 (6 2 .5 % )。 1次采集后 2 7例 (90 .0 % )、2次采集后 2 9例 (96 .7% )患者达到了CD34+ 细胞数目标采集量。结论 G CSF 2 5 0 μg d联合中剂量Cy或以增大Cy剂量为基础的针对性化疗可采集到足够数量的APBPC。  相似文献   
992.
四种影响因素与ESR及H-T动态曲线变化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球蛋白、清蛋白、血脂及贫血对血沉的影响,并分析它们各自H—T动态曲线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6年7月共144例病人资料,根据实验目的共将病人资料分成四组,分别为高球蛋白组、高清蛋白组、高血脂组、贫血组。另设30例健康对照,上述所有标本均运用光电比浊、红外线扫描原理检测其ESR值及H-T动态曲线。结果(1)高球蛋白组、高血脂组、贫血组ESR值分别为65.17±34.64mm/h、28.66±28.56mm/h、63.14±29.23mm/h,同健康对照组比较(7.0±2.49mm/h),P<0.01;而高清蛋白组(2.43±1.13mm/h)同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2)高球蛋白组以持续缓降型和前期停止型为主,占68.57%,贫血组以后期速降型和前期停止型为主,占85.71%,高血脂以持续缓降型、后期速降型、前期停止型为主占85.10%,高清蛋白组和健康对照组则以持续缓降型为主,分别为100%、96.67%。结论球蛋白、血脂、贫血引起血沉加快,且球蛋白、贫血对血沉影响更明显。清蛋白则使血沉趋缓;各血沉影响因子对血沉沉降的全过程各不相同,其H-T动态曲线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特征性。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IL-2、TNF—α、IL-10、IL-8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发病中的作用,观察33例Allo-HSCT患者aGVHD的发病情况。aGVHD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部分病例还依据皮肤、肠粘膜活检的病理学变化。移植前后定期采集患者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因子IL-2、TNF—α、IL-10、IL-8的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3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13例发生aGVHD,其中8例Ⅰ度aGVHD,5例Ⅱ-Ⅳ度aGVHD。IL-2、TNF—α水平在aGVHD阳性组明显高于aGVHD阴性组,而IL-10的水平在aGVHD阳性组明显低于aGVHD阴性组,IL-8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因子IL-2、TNF—α在临床aGVHD的发病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定期检测患者血清的IL-2、TNF—α水平有助于预测a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我们自1987年以来尝试普通探头引导经皮穿刺液性病变置管引流,计27例,取得较好效果。用东芝32B和38AS型超声显像仪,普通线阵探头,频率4~5MHz。选用外径2~4mm有芯和无芯穿刺针,引流管为相应口径的硅胶管和8号导尿管。病人取便于穿刺的体位,B超十字交叉法定位。即:超声分别显示预定穿刺病灶纵、横轴面,将一圆滑的小棉签棍置皮肤与探头间,滑动小棍利用其后声影分别选取最佳穿刺纵、横轴面,在体表用龙胆紫作投影线,两线交点即最佳穿刺点。测量病灶距体表距离.提示穿刺深度。  相似文献   
995.
膀胱破裂常见于外伤,自发性破裂少见.我们曾遇4例,兹报告于后。例1:女,29岁。因突感下腹及脐周剧痛.继之波及全腹,有恶心呕吐、无尿和便秘。腹部逐渐膨隆3天而急诊入院。无外伤史。入院时休温36.7℃,腹部膨隆。全腹肌紧张,压痛及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与血沉及H-t动态曲线分型的变化规律。方法运用光电比色、红外线扫描原理全过程动态监测111例SLE患者血沉(ESR),依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将111例患者分为活动期组70例和非活动期组41例,比较两组血沉及H-t动态曲线分型的差异性。另设30例正常对照。结果(1)根据H-t动态曲线特点,将H-t动态曲线分为6型,即持续缓降型、持续速降型、前期速降型、后期速降型、后期缓降型、前期停止型。(2)70例活动期组ESR为77.1±35.3mm/h,同非活动期组(ESR22.9±9.3mm/h)相比,P<0.01,健康对照组ESR为7.0±2.4mm/h。(3)活动期组H-t动态曲线以持续速降型和前期速降型为主,占84.3%,非活动期组H-t动态曲线以持续缓降型和后期速降型为主,占87.8%,健康对照组H-t动态曲线以持续缓降型为主,占96.7%。经KendallW检验,活动期组与非活动期组、非活动期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血沉明显加快,并且H-t动态曲线有明显的特征和规律性。因此血沉及H-t动态曲线对SLE的诊断以及活动性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7.
对我科2000-08~2003-11采用在CT、超声或X线引导下对体腔深部肿块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39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8例,女11例,年龄16~75岁,平均56岁.本组均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肺部、纵隔或腹盆腔内占位;胸腔占位均经痰细胞学检查,纤支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腹腔肿块经肠镜、胃镜或大便细胞学检查不能明确病灶性质,但临床恶性肿瘤的诊断成立,需在治疗前定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电视纤维鼻咽喉镜下治疗声带小结、息肉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应用接电视监视器的纤维鼻咽喉镜及配套的活检钳对387例声带小结、息肉进行钳切治疗,并对声嘶恢复,并发症,复发率,确诊率等进行观察。结果 有效率100%,无1例喉痉挛,正常声带组织损伤等并发症,1年后复发率3.02%。结论 电视纤维鼻咽喉镜下治疗声带小结、息肉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损伤小,费用少,患者痛苦小,无并发症,复发率低,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9.
万丽  罗爱林  田玉科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104-106,i0004
目的: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非特异性拮抗剂氯胺酮对甲醛致炎小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以及背根节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2/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取成年健康昆明种小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甲醛组和甲醛+氯胺酮组3组,每组8只。分别于甲醛组和甲醛+氯胺酮组小鼠右后足底注入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100μL形成急性炎性痛模型。甲醛+氯胺酮组小鼠在注入甲醛后立即经腹腔注入40mg/kg的氯胺酮。正常对照组小鼠不干预。观察甲醛注射后小鼠疼痛行为学变化,甲醛致炎2h后处死小鼠,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背根节TrkA受体表达。结果:经补充后24只小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疼痛行为学变化:甲醛注射后1h内小鼠均出现明显的摔腿、舔足、跛行、致炎足不能着地等疼痛行为学改变,注射足呈高度肿胀。甲醛+氯胺酮组小鼠氯胺酮注射后翻正反射立即消失,甲醛致炎后第一时相(注射后0-5min)、第二时相(注射后20-60min)的疼痛行为学反应次数显著少于甲醛组[(6.0&;#177;2.5),(113.0&;#177;9.5)次;(3&;#177;0),(75.0&;#177;4.5)次;P〈0.01]。②背根节TrkA受体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值:注射侧甲醛组高于甲醛+氯胺酮组和正常对照组(205.3&;#177;11.9,121.6&;#177;7.9,116.5&;#177;7.7,P〈0.01),甲醛+氯胺酮组和正常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氯胺酮能抑制急性炎性痛时疼痛行为学变化,并减少背根节TrkA受体的表达,这种效应可能与TrkA受体下调后初级伤害性刺激传人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该手术比传统开腹手术技术要求高且所需器械复杂,对手术医生和手术组人员的配合要求严格,现将手术中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