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诊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管腔再狭窄的准确性,并与血管内超声(IVUS)作对比分析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共15例PCI术后复查疑似管腔再狭窄患者的DSCTA、血管造影(CAG)、IVUS的检查资料,以IVUS结果为参照,评价DSCT对冠脉PCI术后管腔再狭窄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5例患者DSCT、CAG及IVUS分别诊断支架内再狭窄<50%的患者为10例、13例、11例;支架内冠状再狭窄>50%为5例、2例、4例;三者之间比较有一致性(P>0.05)。结论:DSCTA能准确评估PCI术后再狭窄,与IVUS结果有一致性,可作为PCI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研究内听道(IAC)狭窄合并耳蜗神经管(CNC)狭窄的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内听道狭窄(30个内听道)合并耳蜗神经管狭窄的高分辨CT及其中5例MRI表现,并通过CT测量相应耳蜗神经管与内听道宽度,同时与颞骨CT显示中耳炎对照组(30例60个内听道)的相应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 CT显示病变组耳蜗神经管和内听道均有不同程度狭窄,平均耳蜗神经管宽度为(0.72±0.38) mm,平均内听道宽度为(231±0.46) mm,两者呈正相关(.=0.552,P<0.01),即二者宽度具有一致性.中耳炎对照组平均耳蜗神经管宽度为(2.02±0.20) mm,平均轴位内听道宽度为(4.62±0.63) mm.病变组与中耳炎对照组内听道宽度与耳蜗神经管宽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898,P<0.01;t=-21.351,P<0.01).内听道薄层MRI可以显示耳蜗神经管狭窄及耳蜗神经发育不良征象.结论 内听道狭窄常合并耳蜗神经管狭窄,后者会引起耳蜗神经发育异常,进而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  相似文献   
83.
目的测量健康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间盘MR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并比较正常与突出的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之间是否有差别。方法受试者为22个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受试志愿者均无手术或外伤病史。受试者均同意接受MR扫描。对22名患者进行了腰椎间盘(L12~L5S1)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并逐一记录了ADC值。分析正常腰椎间盘平均ADC值与突出椎间盘平均ADC值之间是否存在差别。结果正常椎间盘平均ADC值是(1.40±0.38)×10-3mm2/s,突出椎间盘平均ADC值是(0.90±0.42)×10-3mm2/s。正常和突出椎间盘的平均ADC值之间有差别(P<0.001)。结论正常椎间盘与突出椎间盘平均ADC值之间有显著差别,扩散加权可能成为椎间盘疾病的发生机制、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的海马、内嗅体积萎缩情况,评价利用高分辨影像学测定海马、内嗅体积对MCI、AD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3.0T磁共振分别对32例MCI患者,25例AD患者,32例正常的对照者进行3D T1WI扫描,并用freesurfer软件计算三组海马、内嗅体积,后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比较三组之间灰质体积的差异。评价在判断MIC中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I组[左侧(3.07±0.56)cm3,右侧(3.24±0.61)cm3]、AD组[左侧(2.81±0.64)cm3,右侧(3.01±0.67)cm3]的海马体积萎缩,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D组比MCI组在海马体积(左侧0.26 cm3,右侧0.23cm3)均值上有更明显的萎缩;海马体积减小的程度与简易智能检查量表(MMSE)积分呈正相关性,而内嗅的体积变化在三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Freesurfer测量的MRI形态学研究能够客观揭示AD早期阶段海马体积的萎缩改变,且海马体积萎缩与MMSE积分相结合对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更准确。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电子束CT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结果18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CTA诊断均被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证实。轴位图像与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CTA可显示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特征性征象,在病变的诊断、术式选择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一系列新的影像设备不断地应用于临床。随着CT、MR等大型设备的逐渐推广普及,对影像诊断学医师的要求也在提高。我院作为教学医院,我科作为全军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多年来不断接收来自全国各地基层单位的进修人员,在进修生临床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诊断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主动脉疾病患者进行MSCTA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结果:真性主动脉瘤21例,假性主动脉瘤7例,主动脉夹层53例。多种重组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及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例海洛因脑病患者的临床、CT及MRI资料,阐述其影像学特征。结果3例患者中,双侧小脑半球、大脑半球后部脑白质、内囊后支、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压部表现为对称性均匀低密度或长T1、长T2信号病变,小脑齿状核形态、密度或信号正常。其中1例患者中脑中央可见椭圆形低密度或长T1、长T2信号影。病灶及其周围无水肿,无占位效应。结论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影像学有特征性改变,CT与MR均可显示其形态一致的病灶,但MR在显示病变的范围及鉴别诊断上,明显优于CT。因此,磁共振成像是首选检查手段,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超声光散射(DOT)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比研究。方法选取85位患者,均行超声DOT及磁共振DWI检查,采集并记录定量指标最高血红蛋白浓度(MHC)及表观扩散系数(ADC),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并比较两种成像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结果提示乳腺良性病变47例,恶性病变38例。ADC值:恶性组为(0.92±0.21)mm~2/s,良性组为(1.58±0.22)mm~2/s;MHC值:恶性组为(168.85±17.26)mol/L,良性组为(104.41±19.41)mol/L;MHC和ADC值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之间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肿块恶性组的MHC和ADC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组。MHC与ADC之间均存在显著性负相关(r=-0.788,P0.05),超声DOT和磁共振DWI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2%、80.43%、78.57%、86.05%;82.05%、84.78%、82.05%、84.7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光散射,间接反映组织微观的生理或病理改变,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乳腺可疑病变,可作为进一步功能学影像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0.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预后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由于国际预后积分系统和动态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等的提出,使得对该病的预后判断更为准确,据此制定患者的治疗策略也更趋合理.随着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重要的预后因素也得以不断地确认.笔者就该领域的研究现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