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3篇 |
免费 | 141篇 |
国内免费 | 9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4篇 |
儿科学 | 26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85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259篇 |
内科学 | 205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68篇 |
特种医学 | 74篇 |
外科学 | 162篇 |
综合类 | 676篇 |
预防医学 | 304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284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85篇 |
肿瘤学 | 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96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07篇 |
2013年 | 124篇 |
2012年 | 123篇 |
2011年 | 140篇 |
2010年 | 157篇 |
2009年 | 139篇 |
2008年 | 127篇 |
2007年 | 130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检测雷公藤内酯醇的细胞内定位,探讨其在细胞内的作用位点。方法采用4-溴甲基-7-甲氧基香豆素标记雷公藤内酯醇,与人肝癌细胞孵育;并与细胞核染料 PI 或细胞质膜染料 DiI 行双色荧光染色,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与对照相比,香豆素标记在紫外激发下呈特异性的淡蓝色荧光;与 DiI 共定位显示,香豆素标记在细胞质(膜)存在;与 PI 共定位显示,香豆素标记在细胞核存在,且荧光强于细胞质(膜)。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在细胞内主要位于细胞核,其次是细胞质(膜),提示雷公藤内酯醇可能主要在细胞核内起作用,其次是在细胞质(膜)上起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孤立肾结石疾病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孤立肾结石症病患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为其实施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20例患者的经皮肾镜碎石手术均成功完成,115例术后无残石,总无石率为95.83%,其中,Ⅰ期、Ⅱ期、Ⅲ期术后无石率分别为69.17%(83/120)、90.00%(108/120)、95.83%(115/120)。术后,所有患者接受随访调查,2例丢失经皮肾通道,1例发生液气胸,2例有泌尿系统感染伴高热症状,4例有轻度的肾功能损害症状。结论: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技术为患孤立肾结石症的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达到较高的碎石效果,而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不同浓度的双氯芬酸钠干预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观察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不同药物干预时间对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双氯芬酸钠(6.4、3.2、1.6、0.8、0.4mg/L)干预第4代(P4)BMSCs,通过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Ⅴ-FITC法检测细胞凋亡;根据茜素红染色钙结节的数量,初步检测细胞成骨能力。并选取1.6mg/L的药物浓度,不同时间点和时长进行干预,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变化。结果随着双氯芬酸钠浓度的升高,BMSCs细胞增殖活性逐渐降低,细胞凋亡比率升高,钙结节数量减少。药物在第1~14天期间干预能够减少钙结节的形成,在第14~21天期间干预对钙结节的形成无明显影响。结论双氯芬酸钠可影响BMSCs的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能力,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短期的作用效果是部分可逆的。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腹腔镜外科急腹症探查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经腹腔镜探查全部明确诊断,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结论:急诊腹腔镜探查及手术,可以提高急腹症的确诊率,降低剖腹探查阴性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胰腺炎(CP)的外科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1例接受外科治疗的CP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以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为主.病因有胰管结石伴扩张3例,胰腺结构异常2例,胰管狭窄2例,胰管壶腹部狭窄1例、胆管扩张症并胰胆管合流异常2例、胆管下端狭窄1例.11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10例患者(10/11)腹痛均明显缓解,无死亡病例.1例患儿因复发性胰腺炎再次住院2次,1例患儿术后发生胰漏,均保守治疗成功.结论 小儿CP的外科治疗应强调个体化原则.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可延缓慢性胰腺炎的自然进程,对患儿的疾病转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鼻内镜手术上颌窦自然开口不同的方法处理,对术后窦口开放及纤毛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配对300例双侧上颌窦病变相近,术中见双上颌窦均有病变的Ⅰ、Ⅱ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一侧上颌窦自然口开放时制作寞口区窦内侧壁黏膜瓣,将其内翻铺入中鼻道,另一侧常规开放扩大上颌窦口,术后观察不同时期窦口开放及纤毛功能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发现术中制作瓣的一侧窦门开放率为96%,无闭锁发生,纤毛清除功能较对侧明显好。结论鼻内镜术中,对有病变的上颌窦口制作瓣,不仅有防止术后窦口闭锁,亦有利于窦内黏膜纤毛功能的保留。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AMACR mRNA的方法学并检测其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在AMACR基因的2、3外显子之间设计一对引物及MGB探针,将PCR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作为定量检测的标准品,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然后对32例PCa、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34例其它肿瘤组织进行AMACR mRNA的定量检测.结果 重组质粒经PCR扩增及序列测定,表明克隆成功,该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为5~5×108copies/reaction.AMACR mRNA在PCa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BPH组织(P<0.01)及其他类型肿瘤组(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90,AMACR mRNA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和86.7%.PCa组织中AMACR mRNA表达量及检测阳性率与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异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AMACR mRNA的方法具有敏感、特异、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AMACR mRNA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对PCa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我院自 1999年 8月以来 ,采用第二足趾加胸脐皮瓣一期复合转移修复严重手外伤 3例 ,再造拇指 2例 ,食指 1例 ,其余手部创面全部采用胸脐皮瓣覆盖。结果 :3例胸脐皮瓣转移均一次性成功 ,再造拇指 1例发生血管危象 ,经探查重新移植后拇指成活。体会 :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多指缺失 ,采用游离胸脐皮瓣及带足背皮瓣的足趾复合转移既覆盖了创面又再造了手指 ,同时也为后期肌腱松解 ,手功能重建提供了基础 ,若能严格掌握适应证 ,且具有过硬的显微外科技术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第二足趾及胸脐皮瓣移植修复重度手外伤$江苏邳州市人民医院骨…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异丙酚在犬脑的摄取和分布.方法 健康雄性犬6只,12月龄,体重10~12 kg,经右后肢大隐静脉15 s内静脉注射异丙酚7 mg/kg,眼睑反射消失时断头,取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各2 ml,取脑额叶、顶叶、颞叶、海马、扣带回、丘脑、中脑、桥脑和小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组织和血浆异丙酚水平.结果 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浆异丙酚浓度分别为11.8±1.5、(5.5±0.7)μg/ml;脑组织异丙酚含量分别为:丘脑(10.4±1.8)μg/g,额叶(8.2±1.1)μg/g,顶叶(8.3±1.2)μg/g,颞叶(8.3±1.4)μg/g,扣带回(8.4±1.2)μg/g,中脑(9.4±1.2)μg/g,桥脑(9.3±1.4)μg/g,小脑(7.7±1.9)μg/g,海马(5.8±1.1)μg/g.脑组织异丙酚含量以丘脑最高,海马最低,颈内动脉血浆异丙酚浓度高于颈内静脉(P<0.05).结论 静脉注射异丙酚后当犬眼睑反射消失时,其在脑组织的分布不一致,丘脑含量最高,海马最低.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不采用食管探条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Nissen术治疗儿童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并总结术中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20年6月行食管裂孔疝修补+Nissen术的3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术中不使用食管探条(无探条组),17例使用食管探条(探条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食管裂孔疝复发及食管狭窄情况等。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8个月至8年。无探条组手术时间[(124.7±10.7)min vs.(145.5±23.9)min]、术中出血量[(5.4±2.6)mL vs.(9.1±4.8)mL]均少于探条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手术中不使用食管探条是安全、有效的,但术者需具备丰富的腹腔镜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