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 明确一个延续 4代具有珊瑚状表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家系的基因缺陷。方法 家系成员的基因组 DNA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 ;利用 L INKAGE5 .1软件计算两点 L OD值 ;用直接测序法对候选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38个家系成员中有 13个患有遗传性白内障。基因组扫描发现 ,D2 S32 5引物在最大重组率为 0 .1时 ,其两点最大 L OD值 >3,提示与该家系连锁。对人类γ-晶状体蛋白基因簇的 4个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发现 ,此家系患者 γ- D晶状体蛋白 (γ- D crystallin,CRYGD)基因第 2外显子有 1个 C→A突变 ,此突变导致蛋白第 2 3位的脯氨酸被苏氨酸取代 (P2 3T)。结论 珊瑚状白内障表型与C→ A错义突变的 CRYGD基因密切相关 ,且此突变完全相同于最近报道的与一层状白内障表型共分离的突变。发现相同的基因缺陷引起的白内障浑浊可位于晶状体截然不同的部位 ,其病理机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
晏峰  徐伟珍  揭伟霞  任振唤 《检验医学》2013,(12):1073-107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检测275例肝硬化患者及241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ACE活性和CRP水平。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级(96例)、B级(118例)和C级(61例)。以ACE活性〉65U/L、CRP〉10mg/L为阳性判断值,比较2组之间的阳性率。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低CRP(≤10mg/L)组(306例)和高CRP(〉10mg/L)组(210例),比较2组患病率;将275例肝硬化患者分为高ACE(/〉65U/L)组(158例)和低ACE(〈65U/L)组(117例),比较2组CRP水平。血清ACE活性与CRP水平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肝硬化组A、B、C3级ACE活性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肝硬化组A、B、C3级ACE活性及CRP水平依次增高(P均〈0.01)。以ACE活性〉65u/L为阳性判断值,肝硬化组阳性率为74.5%,对照组为5.4%;以CRP〉10mg/L为阳性判断值,肝硬化组阳性率为68.7%,对照组为8.7%。高CRP组中肝硬化患病率为90.0%(189/210),低CRP组中肝硬化患病率为28.1%(86/306),前者患病率是后者的3.2倍;以低CRP组为参照组,高CRP组肝硬化患病风险的优势比(OR)=7.937[95%可信区间(CI):6.132—10.530,P〈0.01]。高ACE组血清CRP水平[28.6(14.8~86.3)mg/L]明显高于低ACE组[15.5(4.3~42.7)mg/L](P〈0.01)。血清ACE活性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468,P〈0.01)。结论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伴随着ACE和CRP的变化。炎症和高ACE状态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基因组变化,寻找与胆囊癌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染色体候选区域。方法 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方法(CGH)分析28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基因组的不平衡即DNA的扩增和丢失。结果 胆囊癌常见的染色体扩增区域是7p、7q、8q、17q、5p、11q、1q;常见的缺失染色体为17p、9p、5q、6q、3p、15p、13p。结论 胆囊癌中存在多条染色体拷贝数的改变,7p、7q、8q和17p、9p等部位可能分别存在与胆囊癌密切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和耐消毒剂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测定临床连续分离60株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qacE△1基因.结果 60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3种抗菌药物完全敏感,对其余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在5.0%~90.0%,ESBLs检出率为45.0%;qacE△1基因阳性34株(阳性率56.7%).结论 大肠埃希菌具多药耐药特征,qacE△1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珊瑚状遗传性白内障家系P23T突变的γD晶状体蛋白与病变晶状体结构的关系.方法:记录晶状体摘除术前的晶状体裂隙灯照片;应用SWISS-MODEL程序,建立人γD晶状体蛋白及其P23T突变体的计算机立体结构模型;透射和扫描电镜观测晶状体提取物.结果:蛋白立体结构模型分析发现,P23T的突变降低了蛋白最终分子总势能,使蛋白表面结构发生改变.电镜检查发现,白内障晶状体内有大小不等的结晶片和异常的卵圆形结构,晶状体上皮细胞出现裂解.结论:γD晶状体蛋白P23T突变体可能与晶状体内异常结晶片和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病理改变有关,其发生机制还有待分子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8.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 cytosis,HLH),是由T细胞介导的组织细胞增生异常引起的综合征。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  相似文献   
29.
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深静脉置管术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果关系。方法观察组深静脉置管术 2 0 9例 ,共采集标本 6 2 7例次作普通细菌培养 ,每例患者分别采集导管内外导管段各 5cm及对侧静脉血 10ml。对照组87例均系静脉给药住院患者 ,静脉给药时间 2~ 10周不等 ,静脉输液结束采血 10ml作普通细菌培养。结果深静脉放置时间愈长 ,则导管相关性感染机会愈多 ,随留置时间延长 ,相关性感染率依次增高 ,超过 8周者几乎 10 0 %感染(rs=0 9878,P <0 0 0 1) ,而深静脉置管术患者导管内外段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外周血液培养阳性率 (χ2 =19 5 ,P <0 0 0 5 ) ,深静脉留置导管内外段细菌培养病原体有表葡、腐葡、沃葡、粪链球菌和霉菌 ,但以G+ 球菌为绝对优势株 ,而导管内外段细菌培养阳性菌株符合率较高 ,提示导管相关性感染为外源性感染。对照组静脉血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以多数为G-需氧杆菌 ,说明非置管术患者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χ2 =19 5 ,P <0 0 0 5 )。结论深静脉置管术相关性感染病原体主要来源皮肤正常寄殖菌 ,严格局部消毒和缩短留置时间对防止相关性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及感染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对513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血清6种病原体抗体检测。结果:抗体阳性患者达164例(占32.0%),其中有45例患者检出二种以上抗体(占8.8%),感染阳性率依次为副流感病毒11.3%、腺病毒8.8%、流感病毒8.0%、呼吸道合胞病毒7.0%、肺炎支原体6.0%和肺炎衣原体2.5%。结论:6种病原体的感染率大体一致,检测血清中IgM抗体的方法其阳性率较其它直接检测病原体的方法低,生物芯片技术在病原学快速诊断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