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3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心血管病介入性放射学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1982年8月开展心血管病介入性放射学技术及应用研究以来,至1995年10月共实行了1852例各类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共计27项。总技术成功率97.35%(1803/1852),并发症发生率4.3%(79/1852),死亡率0.16%(3/1852),急症手术率0.32%(6/1852)。现报告如下。 (一)瓣膜病介入治疗包括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813例,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2例。年龄15~68岁,其中合并房颤患者151例,合并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者51例,合并轻中度主  相似文献   
32.
正1临床资料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膜周部VSD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VSD的70%左右~([1])。膜周部VSD的治疗方法包括经典的外科修补手术和介入封堵术。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VSD最早由Lock等在1988年报道~([2]),但是在这项技术开展的早期,由于并发症较多,尤其是传导阻滞发生率较高,其推广应用受到较大限制。2002年以来,随着Amplatzer VSD封堵器的问世,尤其是国产封堵器的应用,VSD介入封堵治疗病例数迅速增加,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是严重迟发并发症也时有报道~([3~6])。为进一步探讨VSD封堵治疗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现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膜周部VSD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3.
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自应用Amplatzer偏心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以来,随着封堵器的改进与国产化,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已在临床广泛开展,房室传导阻滞因其对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求一种简便,无创的方法评价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病人的肺动脉压水平。方法 分别对284例术前超声证实存在三尖瓣返流(TR),143例术后仍存在TR的二尖瓣狭窄(MS)患者,利用Doppler估测其肺动脉收缩压(PASP)值,并与相应导管值做线性相关研究。结果 PBMV术前后Doppler估测的PASP值与导管值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直线相关的,γ值分别为0.85,0.87。结论 利用Doppler估测PASP作为一种简单,经济的无创性方法对评价PBMV术病人的肺动脉压水平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对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近、中、远期疗效.方法对26例术前、术后、随访中均存在经超声证实的三尖瓣反流,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二尖瓣狭窄患者,利用多普勒超声估测其肺动脉收缩压(PASP)值,并进行随访评价,随访时间1~10.6(平均3.5±1.5)年.结果26例患者PASP估测值由术前的65.66±19.50mmHg(1mmHg=0.133kPa)降至术后即时的43.85±11.97mmHg,近、中、远期随访估测值分别为41.81±8.26mmHg、41.77±9.30mmHg和44.04±10.05mmHg,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较术后即时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远期随访估测值较中期有显著意义的升高(P<0.01).结论PBMV对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其远期疗效尚不确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6.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仍是此病的最常用治疗方法。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 ,下腔静脉引流入左房是临床少见而严重的手术失误 ,临床医生很难联想这种情况的发生 ,而造成临床诊断的困难 ,我科曾在心血管造中确诊 3例 ,现报告如下。例 1 男 ,13岁。 5岁时在外院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半年出现紫绀 ,杵状指 ,2 0 0 0年来我院就诊。查体 :心率 72次/分 ,心律齐 ,心前区未闻及杂音。唇轻度紫绀 ,杵状指 ;颈静脉无怒张 ,双肺呼吸音清 ,无干湿罗音 ;腹软 ,肝脾未触及 ,双下肢不肿。股动脉血氧饱和度仅为 85 .6%。手术前胸部…  相似文献   
37.
主动脉狭窄性病变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主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血管内支架(ES)植入术进行疗效观察与评价.方法 14例主动脉狭窄患者,包括大动脉炎(TA)10例,动脉粥样硬化(AS)1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3例,均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10~102个月.结果 14例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疗效好,跨狭窄处收缩压差由术前(70.00±24.33) mmHg降至(2.43±3.76)mmHg(P<0.01),术前与术后主动脉狭窄段最窄处直径由(5.57±1.45)mm增至(12.28± 2.09)mm(P<0.01).随访12例疗效满意;1例TA转为活动期;1例CoA症状反复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主动脉狭窄性病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心血管造影对以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为肺循环主要供血来源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及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及心血管造影表现。结果 本组2例,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4岁和8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绀,心前区杂音,心电图均为右室肥厚,但临床及心电图均无心肌缺血证据。心导管检查肺动脉血氧比右室显著增高,1例有轻度肺动脉高压。心血管造影示受累冠状动脉增粗,发出分支向肺动脉供血,并且该分支为肺动脉惟一血供来源。1例累及左冠状动脉,另1例为右冠状动脉。2例均经心血管造影诊断并为外科手术证实,分别行择期根治术及分流术成功。结论 以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为肺循环主要供血来源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是一罕见畸形,术前确诊的“金标准”仍是心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39.
目的 通过左室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同步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左室功能变化,对两种方法测量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2 8例成功采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的VSD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前2 4h、术后2 4h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封堵前及封堵后行左室造影检查,同时进行左室容积和径线的测量,将超声和造影的测量结果进行直线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均提示VSD封堵术后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每博量(LVSV)减小。两者在LVEDV、LVESV、LVSV、LVEF等左室容积指标测量方面,相关系数分别为0 .81、0 .6 3、0 .6 9。在左室长径L和左室短径D等径线指标测量方面,相关系数分别为0 .84和0 .86。结论 超声心动图和左室造影在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左室功能变化方面有着良好相关性,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作为长期的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40.
经导管封堵外科结扎术后再通的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外科结扎术后再通的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效果。方法:1995年6月至2000年11月,14例外科结扎术后再通的PDA患者进行了经导管封堵术,男5例,女9例,年龄4-48岁,平均13岁。外科手术至介入治疗的时间为1个月至22年。经股静脉途径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和Rashkind封堵伞,经股动脉途径置入可控弹簧圈。分别于术后24h ,1,3,6个月及1年以上行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再通PDA为漏斗型12型,管型2例。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为1-8mm,平均4mm。封堵后10min,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无残余分流11例,微量残余分流3例。技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术后24h 声心动图检查均无残余分流,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2d出院,10例随访1-18个月,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及PDA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封堵外科结扎术后再通的PDA是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替代外科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