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5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通过测定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血浆8种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探讨血凝酶制剂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47例,分为无贫血、轻度贫血、中度贫血及重度贫血4组,同时收集消化性溃疡不伴出血患者44例及慢性胃炎患者81例,以慢性胃炎组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及Ⅻ的活性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凝血因子Ⅱ、Ⅴ的活性水平在轻度贫血和中度贫血的溃疡出血患者中降低,凝血因子Ⅶ、Ⅹ的活性在轻度贫血、中度贫血及重度贫血的溃疡出血患者中亦降低,而凝血因子Ⅷ、Ⅸ的活性在4组不同程度贫血的溃疡出血患者中均升高。各组患者的INR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因子Ⅷ和Ⅸ活性的升高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时对维持机体正常水平的凝血功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2.
牛珀至宝丹对内毒素休克大鼠溶酶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牛珀至宝丹对内毒素休克大鼠溶酶体的保护作用。方法:用SD大鼠制作休克模型并同期对大鼠肝溶酶体进行体内外稳膜实验,以溶酶体标志酶——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酶比活性、溶酶体膜通透率等反应肝溶酶体的变化,以观察牛珀至宝丹对肝细胞溶酶体的影响。结果:模型组游离ACP活性为(110.19±4.33)nmol·s-1/g,膜通透率为0.84±0.03;而牛珀至宝丹组分别为(83.52±8.17)nmol·s-1/g和0.64±0.08,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内毒素休克大鼠肝溶酶体膜明显受损,膜通透率增加,ACP外逸;牛珀至宝丹可阻止上述变化,对溶酶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3.
大黄素对原代培养小鼠肝细胞非酒精性脂肪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原代培养小鼠肝细胞非酒精性脂肪变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胶原酶原位灌流法分离小鼠肝细胞,以含50%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造成肝细胞脂肪变,加入不同浓度大黄素,检测培养上清液肝酶活性并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以50%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培养的肝细胞明显脂肪变性,大黄素干预组培养上清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结论]大黄素可明显减轻原代培养小鼠肝细胞的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54.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berberine (Ber) and its structural modified compound 8-hydroxy dihydroberberine (Hdber) was compared,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sugar by per- fusion experiment wer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low dose and high activity of Hdber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glycemia. The absorption of Hdber and Ber in rat small intestine was measured by in situ perfusi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s of Hdber and Ber. In situ perfusion method was also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Hdber and Ber on sugar intestinal absorption. Glucose oxidase method and UV spectrophotometry were applied to examine the concentrations of glucose and sucrose in the perfusion flui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sorption rate of Ber in the small intestine was lower than I0%, but that of Hdber was larger than 70%. Both Hdber and Ber inhibited the absorption of glucose and sucrose at the doses of 10 and 20 ~tg/mL. However, Hdber presented stronger activity than Bet (P〈0.01). It is suggested that Hdber is ab- sorbed easily in rat small intestine and that its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absorption of sugar is better than Ber.  相似文献   
55.
马钱子总生物碱对实验性关节炎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马钱子总生物碱及士的宁对实验性关节炎的影响.方法:从马钱子中提取生物碱并进一步分离出番木鳖碱(士的宁)、总生物碱(除去部分士的宁)、非生物碱3个部分,观察各部分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及棉球致肉芽组织增生的影响.结果:总生物碱部分能明显抑制大鼠足肿胀,第4,5,6小时抑制率分别为19.76%,30.02%,36.89%;明显抑制大鼠肉芽组织增生,抑制率37.60%,士的宁及非生物碱部分对上述炎症无明显影响.结论:总生物碱具有抗炎作用,强毒性成分士的宁为无效成分.  相似文献   
56.
川芎嗪体内代谢产物的合成刘新泳1葛蔚颖2徐丽君2张君仁1王海燕3潘淑菊1(山东医科大学1药物分析教研室2无机化学教研室3药学系90级)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从活血化瘀中药川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目前,临床上已广泛用于...  相似文献   
57.
目前,我国糖尿病人数在3000万以上,其中85%为2型糖尿病。临床常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很多,并且价格不同,为了更合理、安全、经济、有效地选择用药,笔者以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种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进行成本一效果分析,希望寻找一种费用低、效果好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8.
设计合成了5个未见报道的D-葡萄糖及L-阿拉伯糖缩氨基硫脲类过渡金属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原子吸收证实了其化学结构,其中配合物Ni2ACl4对多种细菌及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9.
我们使用微量热法测定N4-甲基-N4-噻二唑水杨醛缩氨基硫脲合钴I[NCNSCo(I)]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绘制了其代谢过程的热谱图,并对其按指数生长模型进行了数学处理。细菌代谢过程中,在指数生长期内,其数量按指数规律增长,nt=n0ek(t-t0...  相似文献   
60.
设计合成了8个2,5,6-三取代-4(3H)嘧啶硫酮衍生物,其中5个是尚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13)C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确证,并对化合物进行了抗病毒和诱导干扰素活性初步试验。结果显示取代嘧啶硫酮是新一类有生物活性的抗病毒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