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双功能基因APE1对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M细胞APE1基因表达及定位对MM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标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MM细胞系KM3,并在32例MM患者和10例正常自愿者骨髓标本中检测APE1蛋白表达及定位。结果MM患者骨髓标本有APE1和CD38蛋白共表达;在作为阳性对照的MM细胞系KM3中胞核、胞核/胞浆、胞浆均有APE1表达,其中尤以胞核明显;APE1胞浆阳性分度在正常对照组、初治组、复发或难治组间依次增高(P<0.01或0.05)。结论APE1蛋白表达强度与MM疗效有关,APE1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MM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2.
目的探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点及其可能原因。方法对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病理、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9例儿童首发全血细胞减少,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经过1~4周自然缓解或治疗后缓解;但间隔1~10个月发展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论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表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及在疾病发展中多种技术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3.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诊断及疗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cute mixed lineage leukemia, AML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及疗效和预后.方法 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化学染色和免疫表型结果诊断AMLL,评价疗效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结果 AMLL可有发热、贫血、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半数患者属高白细胞白血病.所有患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 幼稚细胞占0.86(0.79~0.96).8例患者免疫表型均为B-Ly/My .兼顾粒、淋二系的方案诱导化疗的7例AMLL中,6例首次完全缓解(CR1),1例发生诱导化疗有关死亡,完全缓解后坚持巩固强化治疗的3例患者,已平均无病生存7(5~9)个月.结论 AMLL属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其诊断有赖于对细胞形态学、化学染色和免疫分型的综合判断.对AMLL的治疗应予兼顾粒、淋二系的诱导和巩固化疗方案,缓解率较高,但长期疗效的评价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4.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预处理前后粘附功能的改变。 方法 :采用细胞粘附试验和细胞粘附阻断试验 ,观察 2 1例PBSCT患者经单用化疗 (单化 )或放疗、化疗 (放、化 )两种预处理方案后不同时相点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 结果 :基质细胞贴壁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粘附能力 ,放、化预处理后第 30、90天显著低于移植前 (P <0 .0 1 ) ;单化预处理后第 30天显著低于移植前 (P <0 .0 5~ 0 .0 1 )。 结论 :PBSCT患者术前预处理后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单化组的损伤较轻 ,放、化组损伤较重。预处理对骨髓微环境基质细胞粘附功能的损伤可能是影响移植后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5.
刘林  陈幸华  张曦  孔佩艳  彭贤贵  刘红  张怡  高蕾 《重庆医学》2002,31(12):1180-1181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初期疗效。方法 自 2 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3月 ,以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共 10例 ,其中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8例 ;霍奇金淋巴瘤 (HD) 2例。动员方案为 :MOEP/CMOP +G CSF ,获得MNC中位数为 5 1× 10 8/kg ,CD34+ 细胞为 6 8× 10 6/kg ,CFU GM为 3 1× 10 5/kg。预处理方案 :Cy/TBI(7例 )及CEAC(3例 )。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WBC >1 0× 10 9/L、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PLT >2 0× 10 9/L ,分别为 (9± 4 )d、(10± 3)d、(14± 5 )d。随访至 2 0 0 2年 8月 ,2例患者于移植后 1月和 2月分别死于感染和疾病复发 ,其余患者已无病存活 6~ 14个月。结论 疗效显示 ,对于常规化疗无效的NHL ,APBSCT疗效较差 ,而经治疗后获得PR或CR及复发后再治疗获得PR或CR的淋巴瘤患者 ,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6.
陈幸华  张曦  刘林  孔佩艳  付相建  彭贤贵 《重庆医学》2002,31(12):1166-1166
微小残留病是缓解后白血病复发的根源 ,极大地制约了白血病的最终疗效。本研究采用Dexter型骨髓培养体系形成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 ,接种HL 6 0细胞共培养 ,用去甲氧基柔红霉素 (IDA)处理后 ,动态观察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体外生长特点 ,检测基质细胞Fn、VCAM 1及培养上清中IL 6、TNF α表达水平 ,探讨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对残留白血病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 :(1)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延迟 ,贴壁时间、集落形成时间和融合时间均明显晚于正常骨髓基质组 (P<0 .0 5 ) ;CFU F计数和VCAM 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  相似文献   
197.
目的探讨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SC)对MHC半相合移植小鼠(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参照本室的方法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hUCBDSC。建立小鼠MHC半相合骨髓移植GVHD模型,同时输注一定数量的hUCBDSC,观察小鼠的临床表现并进行GVHD评分,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移植后14 d对小鼠皮肤、肝脏和小肠进行病理分析,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脾脏中CD4+Tregs的比例。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GVHD临床表现明显减轻。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实验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移植后14d的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病理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脾脏CD4+Tregs阳性率为10.5±0.7%,显著高于对照组6.6±0.5%。结论 hUCBDSC可能通过CD4+Tregs减轻MHC半相合移植小鼠GVHD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提高小鼠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8.
目的 构建人HIF-1α的miRNA干扰表达载体并转染人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人HIF-1α基因的miRNA前体寡核苷酸,通过退火成为双链DNA片段,以T4 DNA连接酶与线性化pcDNA(tm)6.2-GW/EmGFP-miR质粒连接,构建含HIF-1α前体miRNA的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后,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人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结果 经测序鉴定针对人HIF-1α基因的miRNA干扰质粒构建成功,并能够成功转染人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结论 成功构建针对人HIF-1α基因的miRNA干扰质粒并转染人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为后续研究HIF-1α基因在人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9.
人脐血CD34+细胞体外DEXTER基质细胞培养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动态观察人脐血CD34^ 细胞DEXTER基质细胞培养的情况。方法 应用MACS磁珠分离系统分离脐带血CD34^ 细胞,按照DEXTER法行脐血基质细胞培养,观察不同时间、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基质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 SCF及SCF BFGF组合可促进基质细胞集落的生成,脐血基质细胞在生长情况、组成成分、细胞形态等方面与骨髓基质细胞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结论 脐血CD34^ 细胞在生长因子的辅助下能促进基质细胞集落的形成,有望成为新的基质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00.
难治性和复发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经规范化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这使得临床治疗需要新的方法或手段.大多数B-ALL细胞表面没有CD20抗原,而有CD19抗原.针对B-ALL的CD19抗原,目前国内外通过输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来进行免疫治疗的这种新手段文献报道不少.CD19特异性CAR-T细胞能够识别白血病的特异性CD19靶点,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攻击具有CD19抗原的B细胞,促使机体清除恶性肿瘤细胞[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