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构建人HIF-1α的miRNA干扰表达载体并转染人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方法设计合成针对人HIF-1α基因的miRNA前体寡核苷酸,通过退火成为双链DNA片段,以T4 DNA连接酶与线性化pcDNA(tm)6.2-GW/EmGFP-miR质粒连接,构建含HIF-1α前体miRNA的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后,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人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结果经测序鉴定针对人HIF-1α基因的miRNA干扰质粒构建成功,并能够成功转染人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结论成功构建针对人HIF-1α基因的miRNA干扰质粒并转染人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为后续研究HIF-1α基因在人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增强白血病细胞抗凋亡、抗药特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Percol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模拟骨髓微环境功能,与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体外共培养.0.5μmol/L DNR处理Jurkat细胞诱导凋亡,应用Annexin V/PI双标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凋亡率.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0.1~2.0μmol/L浓度范围DNR作用一定时间后,Jurkat细胞发生的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与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共培养后骨髓基质细胞抑制药物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与单独悬浮培养组比较白血病细胞凋亡率有显著降低(8.39±4.08)%比(16.02±1.00)%,P<0.05.白血病骨髓基质对白血病细胞的屏蔽效应强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率分别是(5.73±1.78)%比(8.39±4.08)%,P<0.05.DNR处理共培养组Jurkat细胞G0/G1期比例高于悬浮培养DNR处理组,而正常与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屏蔽的白血病细胞G0/G1期阻滞现象无显著性差异(47.96±5.88)%比(39.25±3.04)%,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DNR在体外可诱导Jurkat细胞凋亡.骨髓基质细胞抑制化疗药物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提示骨髓微环境在骨髓白血病细胞获得耐药、抗凋亡特性以及残留白血病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细胞周期分布实验结果显示骨髓微环境对白血病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部分通过阻滞白血病细胞于G0/G1期实现.实验结果提示,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屏蔽效应可能存在较细胞周期阻滞更复杂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3.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通过贴壁筛选法建立hBMSC的体外培养体系,并通过一系列检测方法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细胞主要呈“成纤维样”,但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细胞质突起多,细胞核大而疏松,核仁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阳性率为2.09%、CD29阳性率为94.46%;CD54及CD105表达阳性。细胞周期及透射电镜检测提示细胞处于相对原始状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CD14、CD45、胶原蛋白Ⅱ呈阴性;CD106、CD166、纤维连接蛋白、波形蛋白及胶原纤维酸性蛋白呈阳性。细胞化学染色:糖原染色呈强阳性;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阴性。通过诱导分化培养可诱导出成骨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的hBMSC体外培养体系,按照此培养体系进行培养可获得hBMSC。hBMSC可传代培养,但在培养过程中细胞逐渐出现老化现象,且不能冻存。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植入不良患者与植入良好患者间骨髓基质细胞上黏附分子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2016年118例行allo-HSCT患者,根据移植后植入状态将其分为植入良好(good graft function,GGF)组和植入不良(poor graft function,PGF)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原发病、干细胞来源、HLA配型、性别匹配、ABO血型匹配、移植前骨髓增生程度及复发率、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异;选取其中28例移植后植入不良患者作为研究组,植入良好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提取其行移植术前骨髓活检标本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选择CD44、CD105、CD29、ICAM-1、VCAM-1,比较上述黏附分子的表达.结果 PGF组与GGF组在年龄、原发病、干细胞来源、HLA配型、性别匹配、ABO血型匹配、移植前骨髓增生程度等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GF组移植后CMV感染率显著高于GGF组,PGF组移植前缓解率显著低于G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显示,allo-HSCT后出现PGF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出现患者(P <0.05,HR=3.598);研究组免疫组化染色CD44、CD29、ICAM-1、VCAM-1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llo-HSCT后出现植入不良的患者生存率显著下降;移植后植入不良的发生可能与移植前骨髓基质细胞CD105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总结国内首例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治疗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经验.方法 对1例36岁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男性患者实施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观察造血重建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探索该治疗手段的可行性.结果移植后患者症状体征消失,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血小板大于20×109/L的时间都为+12d;+45d内未观察到肝静脉闭塞病、肝肾功能损伤等移植并发症.结论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为治疗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6.
低体重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动员和采集低体重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对 10例体重小于 30kg患者在经化疗 +生长因子方案动员后使用CS 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Baxter公司 )、专用SVCH分离夹并选择儿童单个核细胞收集程序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结果 所有病例均采集成功 ,采集次数 2~ 4次 ,平均 2 3次 ,单个核细胞数 (MNC) :5 4 (3 6~ 7 8)× 10 8/kg ,CD34+ 细胞为 6 1(3 1~ 18 5 )× 10 6/kg,CFU GM为 3 3(1 6~ 5 1)× 10 5/kg ,台盼蓝拒染率 :98 5 %(97%~ 10 0 %) ,副作用小。结论 由于低体重患者自身的特殊性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较正常人不同 ,为确保采集成功应选用专用器械和程序 ,做好采集前准备、控制血液总量、抗凝剂比例并积极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报道1例多发性骨髓瘤(MM)IgG型Ⅱa期患者,经联合化疗,成功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经过,并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其治疗特点。方法:1例MM患者经过4次联合化疗、3次共2350ml的血浆置换等治疗,用CMOP方案加rhG-CSF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4.7X10^8/kg,CD3^4 细胞5.5X10^6/kg。经MC方案行预处理后,回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8d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结果:经上述治疗,患者的骨痛、贫血症状消失,血浆球蛋白由123g/L降至正常(24g/L),骨髓瘤细胞从0.505至完全消失,移植后随访,患者病情稳定,各项检测指标正常。结论:本例患者经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获得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58.
白血病骨髓基质增强HL-60细胞抵抗IDA化疗药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造血微环境异常在残留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 ,采用Dexter型骨髓培养体系形成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 ,接种HL 6 0细胞共培养 ,用去甲氧基柔红霉素 (IDA)处理 ,观察HL 6 0细胞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IDA剂量的增加及培养时间的延长 ,HL 6 0细胞活性逐渐减弱 ,与白血病骨髓基质共培养的HL 6 0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骨髓基质细胞层或单纯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体外使IDA对HL 6 0细胞杀伤能力减弱。结论 :白血病骨髓基质有助于HL 6 0细胞抵抗化疗药物 ,对残留白血病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9.
SDF-1及其受体CXCR4在急性白血病与淋巴瘤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为了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外周血基质细胞源因子-1(SDF-1)及其骨髓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CXCR4的表达 及其临床意义,对28例血液肿瘤患者及12例正常人的骨髓及外周血指标进行了检测,采取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 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SDF-1表达。结果显示:28例血液肿瘤患者外周血SDF-1和 骨髓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SDF-1和CXCR4两因子之间的表达有相关性(r= 0.831,P<0.01)。部分存在明显的髓外转移和多个淋巴结浸润的血液肿瘤患者CXCR4的表达较高。不同类型 的血液肿瘤之间CXCR4的表达可能存在差异(P<0.01)。结论:骨髓细胞与外周血清CXCR4和SDF-1的高表达 可能作为一种特异性的血液肿瘤标志,CXCR4的高表达可能与血液肿瘤的浸润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0.
患者男,53岁,汉族。以皮肤巩膜黄染伴脾大13年,乏力3年,加重伴头昏、头痛2个月,于2006年11月入院。入院体检:中度贫血貌,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4cm,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无压痛,缘钝。双下肢无水肿。[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