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82.
83.
目的 观察1例子宫内膜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scranial dopler, TCD)脑微栓子监测的特点和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1例子宫内膜癌脑转移患者治疗前后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CA)或大脑后动脉(PCA)进行TCD微栓于监测(发病后1d、3d、4d、7d、9d、1个月、3个月、8个月及1年)和头颅平扫或/和增强MRI(发病后3d、9d、22d、3个月、5个月、8个月及1年)检查.结果 患者临床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样症状起病.放化疗前头颅MRI示双侧大脑半球及小脑的T2WI、T2FLAIR、DWI高信号、可强化的多发小结节灶,主要累及皮质;双侧MCA均可监测到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 signals, MES).治疗后随访1年期间无临床症状,未监测到MES,头颅MRI示原有病灶缩小或消失,无新发病灶.结论 恶性肿瘤脑转移患者TCD监测有可能发现MES,可能是由于血流中微小瘤栓所致,但并不一定伴有临床症状或影像学上可见病灶.颅内多发病变患者发现MES时提示有恶性肿瘤血行转移致肿瘤性脑栓塞的可能.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索用改良的二步酶法制备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悬液,经改良的内路法,不经玻璃体切割的情况下进行视网膜下间隙的移植,方法:用酶1(含220kU/L透明质酸酶和0.1%的胰蛋白酶)松解视网膜神经上皮细胞与RPE细胞之间的联接,再用酶II(含0.25%胰蛋白酶)从Bruch膜上离散RPE细胞,制成细胞悬液,用特制的注射针头,通过人为造成的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区将其移植入受体视网膜下间隙,结果:术后2周供体RPE细胞层呈单层排列于受体视网膜下间隙,并存活,未见明显炎症反应,电镜观察,术后7周供体RPE细胞位于受体Bruch膜上并与受体感光细胞外节盘模型成镶嵌关系。结论:改良的内路法可以将供体RPE细胞成功移植在受体眼视网膜下间隙,并至少存活7周,改良的内路法渴望为视网膜移植的实验室研究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RPE在改良二步酶消化法分离后的离体状态下生物学特性。方法 实验动物为有色家兔,应用显微手术技术完成必要的手术过程,加入酶Ⅰ与酶Ⅱ分离获取细胞,并培养传代计数鉴定。结果 采用改良二步酶消化法获取的原代细胞,呈球形浮于培养液中,细胞内黑色素颗粒多,经传代后细胞生长旺盛染色鉴定见细胞胞浆粉红色,胞核蓝色,可见许多双核细胞。免疫组化法染色鉴定,可见细胞着色率100%,细胞浆被染成深浅不同的黄色。结论 我们采用改良二步酶消化法获取RPE细胞显示出一定优点,细胞损伤小,获取细胞数量多,纯度高,实验时间短,成本相对低廉。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葡萄膜炎患者的眼底图像特征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5年4月至2008年2月在眼科门诊行FFA检查并确诊为葡萄膜炎的患者56例98只眼的眼底和FFA图像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56例98只眼葡萄膜炎患者中,双眼发病的有42例84只眼,单眼发病的有14只眼.其中以Behcet病(Behcet disease)最多有25例48只眼;Vogt-小柳-原田病(VKH)有13例25只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有10例16只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葡萄膜炎有8例9只眼.多数患者眼底主要表现为:视盘充血,边界不清,黄斑呈囊样水肿,静脉迂曲扩张,动脉变细,后极部网膜弥漫性水肿.FFA主要表现为:视盘荧光着染且在中后期可见荧光渗漏,黄斑囊样荧光积存,网膜血管轻到中度荧光染色伴渗漏,视网膜深层平面片状荧光渗漏.VKH患者的眼底在赤道前网膜下可见Dalen-Fuch结节.结论 不同疾病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通过FFA检查可确诊特殊类型的葡萄膜炎,对其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
田恬  刘晶晶  彭清 《山西医学院学报》2013,(12):1000-1001,1008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又称慢粒,是一种发生在多功能造血干细胞上的恶性骨髓增生陆疾病,其病程发展缓慢,脾脏肿大为其主要特征。疾病发展过程中可出现眼底出血。我院近期诊治1例以“眼底出血”为首诊症状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8.
赵晶  彭清  高燕  王小刚  高昭  王平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3):17-18,20
目的通过点眼和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抑制兔角膜碱烧伤后的新生血管,探讨该药的这两种给药方式的疗效。方法普通白色家兔50只,取2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8只右眼碱烧伤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只:A组为碱烧伤对照组,B组为点眼组,用贝伐单抗(5mg/ml)点眼,3次/d,C组为结膜下注射组,用贝伐单抗(2.5mg/0.1ml)结膜下注射。在不同的时间点(第1、4、7、14d)测量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及免疫组化检测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B、C组的CNV相对于A组得到明显抑制,CNV的长度和面积及VEGF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和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两种用药方法对于抑制角膜新生血管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法布里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脑血流自主调节能力。方法:对8例法布里病患者与1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肱动脉舒张功能试验,分别计算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 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ion,NMD)。对4例法布里病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者分别测量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利用呼吸抑制试验计算呼吸抑制指数(breath holding index,BHI)及血管运动反应性(vascular motor reactivity,VMR),评价脑小血管CO2反应性。结果:法布里病患者的FMD及NMD值分别为15.94%±5.03%和23.92%±7.23%,对照组的FMD及NMD值分别为14.57%±5.84%和22.64%±6.9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FMD值和NMD值与年龄、病程、MSSI评分以及α半乳糖苷酶A活性水平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患者前循环BHI及VMR值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后循环BHI及VMR值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结论:法布里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下降不明显,而脑后循环血管储备能力存在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评估亮蓝(BBG)辅助视网膜内界膜(ILM)剥离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非对照研究.27例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27只眼纳入研究.常规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90 D前置镜眼底检查,A和(或)B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及视野检查.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手术中采用BBG辅助ILM剥离,手术后采用C3F8气体填充.观察患者有无视网膜或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眼压增高等BBG毒性反应.手术后1、7 d,1、3、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手术前相同的仪器设备行相关检查,对比分析手术前后BCVA、眼压、眼底表现、视野变化、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等情况.结果 BBG辅助下,所有患者均完整地剥离ILM.无手术后角膜水肿、前房反应、眼压升高、视野缺损等不良反应发生.手术后1个月,27只眼中26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完全复位,占96.3%;1只眼黄斑裂孔未闭合、视网膜再脱离,占3.7%.手术后6个月,27只眼中25只眼视力提高,占92.6%;2只眼视力不变,占7.4%.手术前后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P<0.05).结论 BBG可充分染色ILM,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其辅助ILM剥离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