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观察半量维替泊芬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短期疗效。方法:2009-04/2009-09确诊为急性CSC患者12例12眼,行单次半量维替泊芬(3mg/m2)光动力学治疗,术前和术后1,4,12wk进行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3D-OCT)的检测,且于术前、术后4wk和12wk进行视网膜荧光造影(FFA)、脉络膜血管造影(ICG)和眼底自发荧光(FAF)检查,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术前3D-OCT均显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造影中均存在墨迹样或炊烟样的渗漏及脉络膜血管扭曲扩张弥漫荧光渗漏;术后1wk,3D-OCT有6眼的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术后4wk时有9眼在OCT中显示渗液完全吸收,7眼在FFA中显示荧光渗漏消失、3眼渗漏减轻,9眼在ICG中显示扭曲扩张的脉络膜血管管径恢复正常、3眼管径略改善,且9眼在术前渗漏点处的异常自发荧光基本恢复正常;术后12wk,仅有1例视网膜下积液仍未完全吸收,余11眼渗液均完全吸收,12眼在造影中均未显示异常荧光渗漏,在FAF上显示在原有浆液性脱离区域内出现点片状散在强自发荧光点。治疗后12wk,视力从术前平均0·43升高至0.8,其中2眼视力术后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12眼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半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急性CSC短期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2.
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观察白内障术后黄斑区结构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11/2010-02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且术中无并发症的32例46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记录术后视力、眼前段和眼底情况,术后1mo行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Topcon3D OCT-1000)检测。结果:白内障患者46眼均成功施行超声乳化吸除术,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mo从三维OCT中未发现明显黄斑区结构的改变且检测到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CMT)为(217.34±36.15)μm,较正常同年龄人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CMT为(195.87±40.87)μm略增加,但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未见明显差异(P=0.284);少数视力和视功能恢复略差的患者其OCT中表现为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层的连续性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完整性欠佳。结论:无全身及眼部其他疾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1mo黄斑区结构基本与正常人群相同,部分患者出现视网膜后极部IS/OS和RPE连续性和完整性的轻度变化,因而使术后患者视力尤其是视功能质量的提高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对有严重活动性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前眼内注射Bevacizumab(Avasti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对照研究。入选标准: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1)牵引性视网膜脱离;(2)牵引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体积血。排除标准:(1)曾患有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梗塞);(2)曾行玻璃体切除术。所有患眼均在行玻璃体切除术前7天接受眼内注药术,向玻璃体腔内注射2.5mg(0.1mL)Bevacizumab(Avastin)。主要观察指标是手术并发症的变化,如术中出血情况的变化、剥膜的难易程度、手术持续时间的改变等;术后早期主要观察眼内出血、纤维蛋白渗出和虹膜红变发生情况;其次是术后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及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结果 30例(34眼)31~79岁患有严重活动性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入选。术中发现所有患眼眼内新生血管膜明显萎缩,术中剥膜时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相对缩短,硅油使用频率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亦明显减少。所有患者最后一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术前(P<0.01),并且视网膜均解剖复位。结论 对于严重活动期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前眼内注射Bevacizumab(Avastin)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新生血管和术中出血。但该药物手术前使用的最佳时间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4.
125.
脂肪组织可分泌众多脂肪细胞因子如脂联素、瘦素、抵抗素、网膜素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等以及其它的生物活性物质如脂肪酸,类固醇激素、生长因子及前列腺素等。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这些脂肪细胞因子在胰岛素抵抗、物质代谢、抗炎或促炎及遗传变异中等中的作用。这些脂肪因子在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就近年来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6.
高血压病患者亚临床炎症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清  王小洁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6):1169-117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亚临床炎症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亚临床炎症的指标,并以hsCRP≥3mg/L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hsCRP<3mg/L为hsCRP正常组(n=41), hsCRP≥3mg/L为hsCRP升高组(n=42),同时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以及空腹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等指标,并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其心率变异性.[结果]hsCRP升高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比hsCRP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且hsCRP与心率变异性作线性相关分析,hsCRP与心率变异性指标呈负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水平的亚临床炎症水平与心率变异性降低密切相关,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亚临床炎症与自主神经失衡相互影响,两者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不良的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7.
为提高病毒性肺炎的治愈率,随机抽查我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利巴韦林联用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117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8.
随着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谷氨酸对视网膜神经细胞(RGC)的毒性作用已逐步被认识。O n ley[1]证实了谷氨酸对新生小鼠RGC毒性作用并称之为“兴奋性毒性”。体外实验也证实了谷氨酸对RGC的毒性作用[2]。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高眼压和缺血会使眼内谷氨酸的浓度增加,并且和眼  相似文献   
129.
家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 (hereditaryopticatrophy)是一种伴性连锁隐性遗传病。由Leber于 1871年首先报告 ,故又名Leber病。临床表现为视神经炎 ,后期出现视神经萎缩 ,本病好发于 2 5岁左右男性 ,女性相对少见 ,近亲结婚时出现机会较多 ,现报告我们发现的一家系 4代 9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家系 4代 5 1人中 ,死亡 3例 (包括 1例男性发病者Ⅱ2 ) ,现生存 48人 ,发病者 8人 ,其中男 5人 ,女 3人 ,发病年龄为 9~ 40岁 ,2 2~ 2 8岁之间发病者有 7人 (包括Ⅱ2 )。本家系中回顾性调查有 3人 (Ⅰ1、Ⅰ…  相似文献   
130.
不同日龄新生小鼠视网膜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不同日龄新生小鼠视网膜组织学观察,了解小鼠出生后视网膜进一步发育的情况。 方法 对出生后1~20天小鼠的视网膜进行光镜检查,同时对出生后1~3天小鼠视网膜进行放射自显影检查。 结果 新生小鼠(小于3天)视网膜组织只有色素上皮细胞层、神经母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随着日龄的增加,视网膜逐渐发育分化,至20天时视网膜组织才发育完善。 结论 20天前新生小鼠的视网膜是一种发育不完善的组织,可考虑用作移植供体。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 15: 174-1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