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1篇
中国医学   10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蠲痹颗粒抗炎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蠲痹颗粒抗炎作用的药效学,揭示其抗炎作用的机制,阐明吴氏学派应用扶阳理论治疗痹证(风寒湿痹)临床中药优效的科学基础。方法:建立角叉菜胶致大鼠急性足跖肿胀炎症模型和棉球异物植入诱导大鼠肉芽组织增生慢性炎症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地塞米松组(2.5 mg·kg-1)、蠲痹颗粒低、中、高剂量组(5.85,11.70,23.40 g·kg-1)。药物干预后,检测蠲痹颗粒灌胃给药对急、慢性炎症反应的影响;建立牛Ⅱ型胶原诱导的DBA/1小鼠胶原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石蜡切片HE染色分析CIA小鼠关节炎病理损伤程度,采用流式微珠阵列法(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胶原诱导的脾淋巴细胞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A(IL-17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蠲痹颗粒高剂量组对大鼠角叉菜胶所致足跖肿胀和棉球异物植入引起的大鼠慢性炎症性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明显改善CIA小鼠局部关节炎的症状,减轻炎症细胞浸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IA模型脾淋巴细胞IL-6,TNF-α,IL-17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蠲痹颗粒药物干预后,IL-17A的产生水平显著下调(P<0.05),对炎症因子IL-6,TNF-α无明显影响。结论:蠲痹颗粒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促炎因子IL-17A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22.
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天然产物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查阅近几年有关天然产物及其有效成分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相关研究的文献报道,围绕尿酸盐结晶所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发病机制,对天然产物及其有效成分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用靶点和药理作用机制进行文献整理、分析和归纳。研究表明,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天然产物有效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生物碱类、多酚类、皂苷类、香豆素类等,通过抗炎、镇痛、抑制相关炎症介质的释放及其信号通路、抗氧化等作用机制及多个药物作用靶点发挥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西药作用靶点较单一,存在较严重副作用,不利于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复发作。中医运用天然药物防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拥有上千年历史和经验,与西药相比,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天然药物具有多靶点,低毒副作用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运用实验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究天然产物及其有效成分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并取得喜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基于痛风(gout)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对不同证型痛风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尿酸达标率和安全性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痛风不同证型下中医治疗的证治规律。方法 回顾性统计3287例痛风患者的临床数据,然后进行中医药治疗疗效、安全性、中药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有330例,按辨证划分为湿热蕴结证224例、痰瘀互结证67例和脾虚湿阻证39例。3种证型在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尿素氮(bloodurea nitrogen,BUN)、血尿酸(blood uric acid,BUA)、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尿酸达标率和安全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显示湿热蕴结证痛风常用土茯苓、薏苡仁、苍术等中药治疗,并形成苍术-黄柏、土茯苓-威灵仙等药物组合和苍术、黄柏、川牛膝、土茯苓、薏苡仁这一新核心药方;痰瘀互结证痛风常用土茯苓、薏苡仁、茯苓等中药,形成薏苡仁-秦艽、土茯苓-威灵仙等药物组合和新核心药方为山茱萸、葛根、土茯苓、独活、防风、杜仲、威灵仙、赤芍、地龙、秦艽、川牛膝、薏苡仁、绵萆薢;脾虚湿阻证痛风常用茯苓、苍术、土茯苓等药物和苍术-威灵仙、茵陈-虎杖等药物组合,并形成伸筋草、茵陈、虎杖、陈皮、茯苓这一新核心药方。结论 在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背景下,系统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痛风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安全性和证治规律,为中医药辨证论治痛风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总结彭江云教授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彭江云教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核心病位在血脉,涉及多部位、多脏腑,病因责之阴虚毒热,临证治从五脏,救阴为要,并以分型辨治,八维立法为准则,获效颇佳。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83年1月至2013年4月有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制定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性文献系统质量评价及信息采集表,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87篇。其中有明确诊断标准的85篇(97.7%);有明确纳入标准的33篇(37.9%);有明确疗效判定标准的75篇(86.2%);做组间均衡性比较的74篇(85.1%);正确使用随机分配方法为22篇(25.3%);87篇文献均未描述对受试对象的依从性检测;有随访记录为4篇(4.6%);明确所用统计方法 61篇(70.1%),但均无后验性统计分析;记录不良反应及安全性51篇(58.6%)。结论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文献存在随机方法不规范,纳入、排除及诊断标准未充分说明,未进行样本量估算及盲法设计等不足。因此,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在科研设计和撰写文献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6.
骨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自2005年8月~2006年2月运用天麻祛风补片治疗骨关节炎75例,并与天麻片作对照,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在门诊和住院病人中选择18岁以上65岁以下患者100例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7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中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55·41±8·92)岁;病程最短0·5月,最长120月,平均病程(24·83±24·53)月。对照组中年龄最小41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58·40±6·38)岁;病程最短0·5月,最长120月,平均病程(26·2±32·32)月。2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经…  相似文献   
27.
目的回顾病例研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2004年12月~2011年2月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科收治的342例确诊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实验室检查指标、X线片表现、中医证型、中药方剂、症状轻重分级表。结果 34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患者中,男性291例(85.1%),女性51例(14.9%);337例患者中有190例ESR>20mm/60min(56.4%),338例患者中有326例CRP>3mg/L(96.4%),342例患者中有257例CR>84mmol/L(75.1%),342例患者中有331例UA>440mmol/L(96.8%);34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湿热蕴结证所占比例最高,为264例(77.2%);其次为寒湿痹阻证28例(8.2%);肝肾亏虚证居第三位,为23例(6.7%)。结论男性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高发人群;血肌酐、血尿酸、血沉和C反应蛋白与本病有一定相关性;湿热蕴结证型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28.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并被定义为HER2蛋白过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状态(IHC3+)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测量的HER2基因拷贝数为六个及六个以上或HER2/CEP17比率为2.0及2.0以上。HER2阳性乳腺癌侵袭性高,预后差,约占乳腺癌的15%~20%。随着抗HER2药物的不断出现及广泛应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得到非常显著的改善,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的生存率接近5年,并且75%的患者实现了病理完全缓解。尽管取得这些成就,但是由于抗HER2治疗的耐药性和反应异质性,以及高达40%~50%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等原因,HER2阳性乳腺癌导致的高死亡人数仍在持续增长,急需加强对新疗法和新组合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9.
系统总结从1985至2020年彭江云教授团队围绕痛风"清热通络、健脾渗湿"分期治疗方案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制剂研究成果,为痛风"清热通络、健脾渗湿"分期治疗方案整体性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为中医药防治痛风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