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目的: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Eph B1及其配体Ephrin B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ph B1和Ephrin B1在82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82例宫颈鳞癌组织中Eph B1和Ephrin B1高表达分别为44例(53.7%)和49例(59.8%),低表达分别为38例(46.3%)和33例(40.2%)。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鳞癌组织中Eph B1及Ephrin B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Eph B1及Ephrin B1的表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5)。Eph B1及Ephrin B1的表达差异与宫颈鳞癌的FIGO分期无关(P>0.05),Eph B1与Ephrin B1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0.684,P<0.01)。结论:Eph B1及Ephrin B1的高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对判断宫颈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02.
目的:探究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不同时段皮肤损伤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5月-2017年8月我院接诊的采取放疗的乳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8例/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皮肤损伤分级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放疗时间推移,当照射剂量20Gy时,两组皮肤损伤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照射剂量在20-40和40Gy时,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乳腺癌调强放疗患者不同时段皮肤损伤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该疾病患者有着极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大大缓解了患者心理及生理压力,间接大大提高了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值得医学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03.
30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腹腔镜头低臀高截石位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头低臀高截石位,观察组使用护理干预后的头低臀高截石位,对比两种不同方式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和改变体位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体位改变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指标变化弱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后的头低臀高截石位在腹腔镜手术中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血压变化,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提高了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05.
由糖尿病引起的非酮症高血糖偏侧舞蹈症(HC-NH)临床较为罕见。该文报道了5例HC-NH患者,均为老年女性,平均年龄70岁,有糖尿病史,发病至入院时间4~30 d,糖化血红蛋白7.6%~17.5%。所有患者均自一侧肢体起病;1例患者头颅CT表现为发病对侧基底节区稍高密度影;3例患者MRI提示基底节区(单侧或双侧基底节)高信号,病灶呈团片状或斑点状;1例无MRI异常表现。所有患者在降糖或增加抗多巴胺能类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06.
目的原核表达和纯化Tamdy病毒(TAMV)核蛋白(NP),以此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以期用于TAMV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PCR法扩增NP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32a-NP)并转化至E.coli BL21中诱导表达NP蛋白,15%SDS-PAGE鉴定和镍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NP蛋白,以TAMV阳性羊血清为一抗,采用ELISA检测其抗原性。以纯化的pET-32a-rNP作为包被抗原,通过方阵滴定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TAMV血清抗体的间接ELSIA方法,评价其重复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采自新疆部分地区动物血清,采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TAMV抗体。结果成功构建pET-32a-NP重组质粒和表达菌株pET-32a-rNP,重组蛋白大小约为72 ku并具有反应原性;ELISA优化试验确定的最佳包被浓度为4μg/ml、封闭液浓度为3%、血清稀释度为1∶100、血清孵育时间为100 min,酶标抗体稀释度为1∶3000,TMB显色时间为6 min;通过检测30份阴性样品确定临界值,当样品吸光充A450值≥0.268时判定为阳性;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10%。敏感性试验表明,阳性血清稀释度达1∶600,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不与GTV、CCHFV和SFTSV发生交叉反应。取464份采自新疆不同地区的羊、狗和鼠血清标本进行ELISA检测,检出TAMV阳性血清68份,阳性率14.66%。结论建立的检测TAM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敏感、特异,且重复性良好,可用于TAMV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07.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沙利度胺与细胞毒药物联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纳入47例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恩度、沙利度胺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分别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0和国立癌症研究所毒性判定标准(NCI-CTC)4.0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同时随访其生存情况。具体给药方案:恩度15 mg/d,加入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d1~d10;沙利度胺150 mg或200 mg,每晚睡前顿服,d1~d10;14 d为1周期。与恩度和沙利度胺联用的化疗方案均为双周方案,包括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类药物(18例),奥沙利铂+雷替曲塞(1例),伊立替康+氟尿嘧啶类药物(26例)及伊立替康+雷替曲塞(2例)。结果 一线、二线、三线及三线以上接受含恩度+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者的中位生存期依次为26.1(95%CI: 21.9~30.2)、15.3(95%CI:9.5~21.0)和7.5(95%CI:4.2~10.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依次为:11.1(95%CI:8.6~13.7)、7.9(95%CI:4.7~11.2)和4.2(95%CI:1.5~7.0)个月,有效率依次为63.1%、37.5%和16.7%,疾病控制率依次为84.2%、68.7%和66.7%。全组的常见不良反应多为1~2级,包括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恶心和呕吐,3、4级毒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8.5%)、血小板减少(6.4%)、恶心(4.3%)、呕吐(4.3%)、便秘(4.3%)、疲乏(2.1%)和周围神经毒性(2.1%)。结论 恩度、沙利度胺联合细胞毒药物对初治和复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08.
目的评价乳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抽取上海市松江区妇幼保健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出院的病历130例(干预后)作为试验组,2010年7月—2011年6月出院病历130例(干预前)作为对照组,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预防性用药疗程、种类及切口感染率。结果试验组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者仅占7.69%,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且均选择Ⅰ代头孢菌素,对照组Ⅰ、Ⅱ代头孢菌素分别占65.38%和21.54%。2组切口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围手术期不使用抗菌药物或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并不增加切口感染率,且可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09.
目的:探讨长期规律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规律性透析3年以上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规律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的方式治疗,对照组仅进行规律性血液透析(HD)治疗。观察两组首次治疗及3个月后的生化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UN、Cr、PTH、B2微球蛋白较之前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BUN、Cr水平也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既IH、B2微球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D+HP能够清除体内中大分子物质毒素,改善皮肤瘙痒、食欲下降、睡眠差等症状。  相似文献   
310.
尼莫地平胶囊治疗脑血管病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胶囊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共103例患者,并分别观察AICVD组的有效率、显效率;SAH组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死亡率;MID组的记忆、计算、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发现AICVD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1);SAH治疗组的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MID治疗组的记忆、计算、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尼莫地平胶囊为治疗脑血管病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