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了解penA、ponA、porB和mtrR突变与深圳市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性降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9—2011年深圳市淋球菌临床分离株296株,采用琼脂稀释法筛选出头孢曲松低敏株[MIC (0.06 ~ 0.50) μg/ml]53株。将头孢曲松低敏菌株以及按照1 ∶ 1抽样原则随机抽取的53株高敏菌株,共计106株淋球菌作为试验菌株。对所有菌株penA、ponA、porB和mtrR基因进行PCR扩增以及DNA测序分析。 结果1株淋球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2(penicillin?鄄binding protein 2,PBP2,由penA基因编码)具有镶嵌样结构(MIC 0.125 0 μg/ml),对剩余105株淋球菌PBP2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共得到16个不同的氨基酸模式。模式ⅩⅢ、ⅩⅧ、ⅩⅩⅩⅧ对应的头孢曲松MIC值相对较高(MIC50均为0.062 5 μg/ml),而模式Ⅱ的头孢曲松MIC值相对较低(MIC50为0.008 0 μg/ml)。mtrR、porB以及ponA突变在头孢曲松低敏组和高敏组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PBP2镶嵌样结构可能不是深圳市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非镶嵌样PBP2 500 ~ 580位多个氨基酸突变产生的不同氨基酸模式联合mtrR、porB以及ponA突变在诱导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性降低中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272.
目的运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结核患者外周血IFN-γ探讨结核患者结核多肽特异性IFN-γ,分泌水平随抗结核治疗的变化。方法采用结核混合多肽E6+E7+C14、E6+E7作为刺激抗原,对331个处于治疗前或1、2、3、4、5和6个月治疗期的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标本进行多肽特异性IFN-γ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结果治疗前的肺结核患者其ELISPOT阳性检测率均高于痰涂片和痰培养阳性率(E6+E7+C14-ELISPOT92.5%、E6+E7-ELISPOT89.7%、痰涂片41.0%、痰培养59.0%),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和P〈0.001)。在抗结核治疗各个时期,肺结核患者IFN十ELISPOT检测阳性率和斑点数(spot forming cells/10^6 cells,SFP)随着治疗的进行持续下降,由治疗前高水平(E6+E7+C14.ELISPOT阳性率92.5%、SFP计数中值M=381;E6+E7-ELISPOT阳性率89.7%、SFP计数中值M=168)降至第6个月治疗结束时低水平(E6+E7+C14-ELISPOT43.6%、M=40;E6+E7-ELISPOT38.1%、M=36)。痰涂阳性患者的SFP计数持续处在高位,且治疗6个月痰涂阳性患者的SFP计数显著高于痰涂阴性患者。结论两种混合多肽IFN-γ-ELISPOT可提高结核患者的诊断率,同时检测抗结核治疗患者的IFN-γ分泌水平以监测抗结核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3.
彭毅 《农垦医学》2004,26(6):459-460
本文关于医用防护是指防护医疗人员不受伤害的器材和措施。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防止病菌(病毒)对人体的侵害或达到杀灭自然界致病菌(病毒)的一类医疗用品;②放射线防护器材和设备;③医学工程人员自身的防护;④安全意识和有效安全措施。医疗工作者是社会的财富,只有保护好医务工作者,才能保障整个社会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74.
电视胸腔镜肺手术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例肺切除术均在胸腔镜下使用各种内窥镜手术器械完成。术中采用Roeder结套扎肺组织或创用Rumel止血器锁紧肺根部、腔镜下缝合肺残端创面等方法处理病肺。结果表明,肺残端结扎线牢固,不会因肺复张而滑脱,术后恢复良好,证实该术式简便、安全、有效,并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5.
中医药治疗前置胎盘鲜为报道。余临床遇一前置胎盘病人,用中药治疗后安全分娩,将报道如下,以供探讨。赵××,26岁,银行职员。妊娠3月,即阴道不规则出血,量时多时少,无腹痛。于1990年6月20日初诊。“B”超检查为“前置胎盘”。近1月来咳嗽频作,痰少且粘夹杂血丝,咳甚则阴道出血量多。伴口干咽燥,纳谷不馨,头晕乏力,腰膝痠软。视其形瘦神疲,面色欠华。舌红,脉弦细滑。证属:一胎漏、二子嗽。遵傅青主女科在妊娠篇中有:“妊妇至三、  相似文献   
276.
为探讨腹膜透析是否对豚鼠急发相肺过敏反应有阻抑效应 ,以抗原激发豚鼠诱发急性肺过敏反应 ,通过症状评分、血浆组胺含量和支气管形态学变化 ,评价腹透对急发相肺过敏反应的影响。腹透组 (n=7)和假腹透组 (n=8)症状评分的中位数 (范围 )分别为 :1(0~ 2 )和 3 (0~ 4) ,等级方差分析 ,H=7.5 9,P=0 .0 0 6 ;两组血浆组胺浓度 :(5 79.1± 2 96 .0 )× 10 - 6 和 (92 5 .7± 172 .1)× 10 - 6 (g/ L) ,t=2 .48,P=0 .0 3;按病理病变轻重排秩后的平均秩次 :腹透组 5 .6 4,假腹透组 11.95 ,等级方差分析 ,H=5 .99,P=0 .0 1。结果表明腹膜透析对豚鼠急发相肺过敏反应有阻抑效应 ,提示血液净化疗法对支气管哮喘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77.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围术期感染的相关麻醉危险因素,探讨降低围术期感染发生率的控制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手术治疗的160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600例患者围术期总感染率13.69%;神经外科患者感染率32.34%;气管导管、喉镜镜片、气管通气、过滤器使用以及钠石灰更换频率与围术期感染具有相关性,均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患者围术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和预防措施,以减少围术期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78.
腹腔镜手术半开放置鞘气腹法安全建立气腹5 59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半开放置鞘气腹法建立气腹的可行性及操作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 600例腹腔镜术中半开放置鞘气腹法5 598例成功的经验及2例失败的教训。结果:5 600例中5 598例成功建立气腹,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结石反复穿刺导致空肠穿孔,腹腔镜下行空肠修补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剖宫产术后因腹腔内广泛粘连,气体膨胀困难而中转开腹。本组半开放置鞘气腹法成功率为99.96%。结论:半开放置鞘气腹法融合闭合法及开放法的优点,安全可行,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279.
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在复杂胆囊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目的 探讨胆囊大部分切除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对 1999~ 2 0 0 1年施行的 2 6例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方法、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了回顾分析。手术指征为化脓性胆囊炎、Mirris综合征Ⅰ型、Calot三角“冰冻样”改变、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床与肝脏瘢痕样致密粘连等。 结果 手术时间为 (5 1± 16 5 )分钟 ,开始下床活动时间 (11± 4 3)小时 ,开始进食时间 (2 2± 8 5 )小时 ,住院时间 (4 5± 1 5 )天 ,术后胆漏 2例 ,均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 6月~ 2 5月 ,未见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 结论 在困难胆囊手术中 ,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可简化手术 ,降低手术风险 ,可收到胆囊造瘘与标准胆囊切除相结合的疗效。  相似文献   
280.
急诊电视内窥镜治疗外伤性胸腹腔内出血5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变胸腹腔内出血病人需要剖胸或剖腹止血与修补的治疗现状。方法在电视内窥镜系统监视和引导下,采用腔镜下缝合修补技术,电凝止血和钛夹钳闭等方式进行处理,临床51例。结果除3例中转为开放性手术外,余全部在腔镜下完成手术,均在2-7d内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