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298篇
综合类   286篇
预防医学   109篇
药学   95篇
  2篇
中国医学   128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及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痪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01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及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42例,所有患者均为单椎体爆裂骨折。比较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9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12~22个月,平均17个月。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5例,D级7例,E级27例。术后3 d、3个月、9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92.3±3.8)%、(91.0±3.6)%、(91.1±3.5)%,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403,P0.001)。术后3 d、3个月、9个月Cobb角分别为(6.0±1.3)°、(6.2±1.4)°、(6.2±1.2)°,Cobb角矫正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10,P0.001)。结论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及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痪疗效满意,是满意临床疗效与恢复椎体合理生物力学的有效结合,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组合枢椎椎板螺钉及经枢椎椎板关节突螺钉(TLFS)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10月~2008年10月,采用枢椎椎板螺钉及经枢椎TLFS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36例。结果本组获随访13~32个月,平均18个月。30例行自体髂骨植骨,6例行异体骨植骨,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术后CT示枢椎椎板螺钉及经枢椎TLFS位置良好,未侵犯椎管和脊髓。结论枢椎椎板螺钉及经枢椎TLFS固定技术不受C2横突孔中椎动脉的位置和C2椎弓根大小限制,避免了螺钉置入过程中损伤椎动脉的风险,所以该方法可作为传统枢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73.
TGF-βRⅡmRNA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Ⅱ型受体(TGFβRⅡ)在尖锐湿疣(CA)皮损中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20例CA皮损及10例正常对照包皮中TGFβRⅡ的mRNA的表达。结果CA皮损中TGFβⅡR的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包皮组织(P〈0.05)。结论TGF-β信号通路中TGF-βRⅡ表达的下降可能与CA疣体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74.
椎弓根螺钉技术在下颈椎不稳中的安全使用方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技术在下颈椎疾病的安全使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06年3月76例下颈椎疾病行颈椎椎弓根固定患者,其中49例为颈椎骨折脱位, 23例为颈椎病,4例为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前均行X线和CT等检查,术中在C形臂X线监视下置钉,术后行X线和CT检查了解螺钉位置。结果76例螺钉均成功置入,术中无脊髓、椎动脉损伤。术后CT显示,342枚螺钉中有37枚(10.8%)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29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3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5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所有患者近期及远期随访未发现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及内脏器官损伤的并发症。有1枚螺钉断裂,但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余未发现螺钉松动或断钉及颈椎不稳症等。所有患者固定良好,并均已达骨性融合。术后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颈椎椎弓根固定提供了三柱的稳定和最坚强的后方固定,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熟悉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和手术操作技巧以及采用个体化综合置钉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人胚胎发育不同时期胚胎肝组织中细胞免疫表型及其变化,探讨人肝干细胞的来源、分化与迁移规律.方法:用常规病理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0例4~35周龄胚胎肝组织中几种细胞的肝胆标记(AFP、GST-π、CK7、CK19)和造血干细胞标记(CD34、c-kit)的表达及变化.结果:AFP阳性表达始于4周龄胚胎肝,至16~24周龄达到高峰,之后表达逐渐减少,仅部分胆管板和少数界板细胞阳性;GST-π阳性表达始于6周龄后的胚胎肝肝索细胞和8周龄后胆管板细胞,但26周龄后仅部分胆管板细胞及少数界板细胞阳性.CK19在6~11周龄肝索细胞内阳性表达达到最高峰,之后表达逐渐减少但胆管板细胞始终阳性;CK7仅限于14周龄之后的胆管板细胞和胆管上皮内表达.8周龄胚胎肝胆管板中开始可见CD34和c-kit阳性细胞,肝索和门静脉附近间充质内也可见少数表达CD34和c-kit的单个核细胞;但21周龄后CD34和c-kit阳性细胞仅见于胆管板及汇管区间充质内而肝索内少见.结论:4~16周龄胚胎肝细胞主要由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肝干细胞组成;16周龄胚胎肝内大部分肝索细胞开始表现出向肝细胞定向分化的特点,而作为未来Hering管细胞来源的胆管板则仍含有肝干细胞;胚胎肝内部分肝干细胞可能来源于造血系统;这些与前期研究提出的"肝流域假设"中涉及肝干细胞所在及来源的假设相吻合.  相似文献   
76.
高血压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对人体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均会造成严重的损害。目前已成为人们致死、致残、生活质量下降的首要原因,在老年人群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了评估高血压病对大脑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本研究对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情况作了初步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以系列烷基铝为催化剂,制得丙交酯与环氧氯丙烷的共聚物。分别考察了Al(Oct)_3、Sn(Oct)_2·4Al(Oct)_3、Al(Oct)_3·0.5H_2O、AlEt_3、AlEt_3·0.5H_2O催化下聚合的情况,结果表明:认为在烷基铝的催化下,丙交酯和环氧氯丙烷可以共聚,其中部分水解烷基铝催化效果较好。聚合反应的最佳温度为100℃。在此温度下,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共聚物的分子量和产率皆提高。环氧氯丙烷用量增加,聚合物的产率和分子量呈下降趋势。用~1H-NMR、GPC、DSC对产物进行测试和表征。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建立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Balb/c小鼠模型,探索HCMV感染椎间盘的依据.方法 取不同剂量组HCMV AD169株腹腔注射6~8周SPF级Balb/c小鼠♀♂各6只,同时设立灭活病毒对照组6只和细胞对照组6只.取各组小鼠椎间盘组织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采用PCR和RT-PCR分别检测HCMV UIJ83基因和UL154基因及其相应基因的转录;取椎间盘组织行HE染色病理并观察.结果 2×106和2×105 PFLJ/ml病毒组♀小鼠病毒分离、PCR及RT-PCR均为阳性;HE染色可见椎间盘组织局部灶性淋巴细胞浸润等慢性炎症反应,纤维环板层结构紊乱,关节软骨钙化层增厚,大量黏液及泡沫细胞,软骨下血管明显减少.♂小鼠、其它剂量病毒组、灭活病毒组和HF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 HCMV可以感染小鼠椎间盘组织,并与感染病毒剂量有关;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椎间盘变性有相关性,可能是椎间盘退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9.
癫痫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省30%-40%癫痫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近年来,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改变的研究与干预工作受到广泛重视,但其机制仍不清楚。研究证实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参与认知功能。癫痫发作后引起脑组织和血液IL-1和IL-6水平升高,可能与癫痫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本文就IL-1和IL-6与癫痫及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F-κB)活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癫(癎)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癫(癎)组(14只)、PDTC干预组(PDTC组,14只)和假手术组(8只).采用海马注射海人酸(KA)方法制作癫(癎)大鼠模型,PDTC组大鼠造模前30 min给于腹腔注射PDTC150 mg,/kg;观察各组大鼠癫(癎)发作的潜伏期和初次至第6次≥Ⅳ级发作的时间(发作严重程度).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3区残存神经元数和NF-κB的表达.结果 PDTC组大鼠癫(癎)发作潜伏期[(89.6±39.3)min]长于癫(癎)组[(67.5±22.9)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TC组初次至第6次≥Ⅳ级发作的时间[(29.2±20.4)min]较癫(癎)组[(12.1±4.0)min]显著延长(P<0.05);与癫(癎)组相比,PDTC组大鼠海马CA3区残存神经元数显著增多(P<0.05),NF-κ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二者间呈负相关(r=-0.562,P=0.001).结论 NF-κB活性抑制剂能降低癫(癎)发作严重程度,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具有脑保护作用.提示癫(癎)发作所致脑组织损伤可能与NF-κB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