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药学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对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MP)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收住的诊断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40例。每组患儿均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并且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如退热、止咳、化痰等,此为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小剂量组给予甲泼尼龙2 mg/(kg·d),静脉滴注,1次/d;中剂量组给予甲泼尼龙5 mg/(kg·d),静脉滴注,1次/d;大剂量组给予甲泼尼龙10 mg/(kg·d),静脉滴注,1次/d。比较3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胸片改善情况、炎症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大剂量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患儿的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大剂量组的肺部病灶吸收率明显高于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治疗后复查3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IL-6、IL-10、TNF-α,大剂量组最低,其次是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3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可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疗效,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建立重组卡介苗(recombinant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rBCG)新生期接种的小鼠哮喘模型,观察生命早期进一步加强Tregs类免疫反应后,哮喘发作阶段气道炎症受到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清洁级BALB/c新生小鼠随机分为3组:IL-35-BCG组、OVA组、对照组,IL-35-BCG组新生期接种后分别在生后第4周和第6周进行OVA致敏,OVA组新生期给予BCG稀释液(不含BCG)接种后分别在生后第4周和第6周进行OVA致敏,除对照组外小鼠哮喘模型均在第7周开始使用OVA激发,连续激发1周,最后一次激发后24 h内,进行相关检测。 结果 IL-35-BCG组与OVA组支气管肺泡灌洗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比例都比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L-35-BCG组上述细胞均显著低于OVA组。流式细胞术显示IL-35-BCG组与OVA组肺部Tregs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与OVA组相比,IL-35-BCG新生期接种组哮喘小鼠Tregs细胞比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35-BCG组与OVA组肺部Th17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与OVA激发的哮喘组比较,新生期IL-35-BCG接种小鼠激发后Th17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生期接种IL-35-BCG在哮喘期,促进Tregs分化,抑制Th17细胞分化,明显减轻哮喘小鼠模型气道炎症细胞浸润。提示Tregs及Th17细胞在实验性哮喘小鼠发病中起作用,新生期接种IL-35-BCG在生命早期增强Tregs介导的免疫应答,以便诱导Tregs细胞在发生哮喘时发挥抗哮喘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早产儿限制性输血与非限制性输血策略对早产儿输血情况及一系列临床指标恢复的影响,为早产儿输血策略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根据2008年美国早产儿输血指南,回顾性分析进行输血的胎龄 < 37周的早产儿171例,分为限制性输血组(A组)78例和非限制性输血组(B组)93例,根据胎龄又分为胎龄 < 34周和≥34周,比较2组早产儿在输血总量、输血次数、首次输血日龄、体质量恢复、喂养情况、脱离氧气时间、达出院标准时间、早产儿脑损伤(脑白质软化/颅内出血)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胎龄 < 34周,A组输血次数少于B组(P < 0.01),首次输血日龄、脱氧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所用时间和脑损伤发生率均为A组高于B组(P < 0.05~P < 0.01);胎龄≥34周,首次输血日龄和奶量达足量(150 mL/kg)时间A组均高于B组(P < 0.01和P < 0.05);达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在胎龄 < 34周和胎龄≥34周早产儿均为A组长于B组(P < 0.05~P < 0.01),输血总量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限制性输血,非限制性输血策略不增加输血总量,可能更有利于早产儿的临床恢复,有利于缩短早产儿住院时间、促进喂养及进体质量增长、缩短用氧时间、减少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张阵  彭万胜 《淮海医药》2021,39(6):616-619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SMPP患儿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纤支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CRP、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CT、CRP及HBP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肺部细湿啰音消失时间、胸痛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纤支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常规抗生素治疗SMPP患儿,能够明显改善患儿肺部症状和体征,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5.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C)以病毒性热性疾病后迅速出现惊厥意识障碍及对称多灶性脑损害为特征.脑损害主要累及双侧丘脑、上脑于被盖、侧脑室周围白质和小脑髓质.并伴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有特征的影像学和病理改变.目前仍无特异性治疗,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1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糖皮质激素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均给予阿奇霉素及其他常规治疗,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于入院24 h内和72 h给予地塞米松0.2~0.5 mg·kg-1·d-1静脉滴注,用药总时间7~10 d.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热退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早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晚治疗组(P<0.01~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炎性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早治疗组较晚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1);2组1周后胸片改善、治疗失败和肺外器官受累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24 h内应用糖皮质激素能明显缩短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7.
  目的  通过对153例EB病毒感染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年龄阶段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20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53名EB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婴幼儿期组(1个月~3岁)52例,学龄前期组(3~7岁)57例,学龄期组(7~14岁)44例,对各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发病季节以春夏为主,呈夏高冬低趋势,分别为夏季66例(43.2%),秋季32例(20.9%),春季43例(28.1%),冬季12例(7.8%)。在疾病谱分布中,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主,共62例(40.5%);婴幼儿期组疾病更具有多样性,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亦高发,少数患儿仅仅表现为腮腺肿大。临床表现中,婴幼儿组患儿咳嗽25例(48.1%)、皮疹14例(26.9%),较学龄前期组及学龄期组患儿高;学龄前期组淋巴结肿大36例(63.2%),学龄期组淋巴结肿大26例(59.1%),较婴幼儿组高;婴幼儿组无热有18例(72.0%),较其他2组高,高热有7例(16.7%),较其他2组低。实验室检查显示,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者93例,婴幼儿组ALT升高程度较学龄期组低(P<0.05)。  结论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EBV感染后在疾病分布、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中各有特点,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疾病特点,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8.
儿科临床实习中的入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实习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医学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医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如何提高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效果,成为广大儿科临床教师的一大课题[1]。结合我科近年来的做法,儿科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从入科教育着手,在实习医师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高渗盐水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1年4月。获得高渗盐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RCT文献。依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和其他偏倚来源进行文献偏倚评价。应用RevMan5.1.1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分析;无法进行Meta分析时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 10篇RCT文献进入Meta分析。文献偏倚评价结果显示,8篇文献存在低度偏倚风险,2篇文献存在中度偏倚风险。①高渗盐水组较对照组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MD=-1.33d,95%CI:-1.63~-1.03d,P〈0.00001)。②高渗盐水组较对照组可显著降低治疗后临床病情严重度评分(第1天:MD=-0.77,95%CI:-1.30~-0.24,P=0.004;第2天:MD=-1.15,95%CI:-1.86~-0.44,P=0.001;第3天:MD=-1.43,95%CI:-1.87~-0.99,P〈0.00001)。③高渗盐水组较对照组可显著缩短喘息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MD分别为-1.16d(95%CI:-1.43~-0.89d,P〈0.00001)、-1.12d(95%CI:-1.34~-0.89d,P〈0.00001)和-1.30d(95%CI:-2.29~-0.32d,P=0.009)。④高渗盐水组住院率、再住院率、呼吸窘迫评分和治疗后3d胸部X线片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高渗盐水组未观察到急性支气管痉挛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现有证据显示,高渗盐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并能降低患儿临床病情严重度评分,可显著缩短喘息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早产儿早期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减少呼吸机应用、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以(prophylactic nasal CPAP OR early nasal CPAP)AND (preterm infants OR low birth weightinfants)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AND(早产儿OR低出生体重儿)为英中文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1年12月,并辅以手工检索。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分析;无法进行Meta分析时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8篇RCT文献进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NCPAP组未能显著降低早产儿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率(RR=-0.09,95%CI:-0.19~0.02,P=0.09)、RDS发生率(RR=0.81,95%CI:0.59—1.1,P=0.18)和病死率(RR=0.88,95%CI:0.72~1.09,P=0.25);NCPAP组能显著减少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率(RR=0.72,95%CI:0.64—0.80,P〈0.00001)。NCPAP组未能显著减少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时间(MD=-1.91d,95%CI:-6.47~4.45d,P=0.72)及氧气应用时间(MD=-0.46d,95%CI:-6.55—5.63d,P=0.88)。NCPAP组除增加气胸的发生率外,并未明显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早期应用NCPAP可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但增加了气胸的发生率;未能减少早产儿呼吸机应用、RDS发生率和病死率,未增加除气胸外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