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2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46篇 |
内科学 | 21篇 |
皮肤病学 | 95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17篇 |
综合类 | 56篇 |
预防医学 | 19篇 |
药学 | 4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54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43.
一、各种念珠菌病的病原菌构成 有关念珠菌病病原菌流行病学和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很多,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ARTEMIS研究和SENTRY计划,两者均为全球性多中心系列研究.该2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念珠菌感染的病原菌中白念珠菌最常见(各占65.3%和53.2%),但比率趋下降,非白念珠菌比率上升.最常见的5种念珠菌包括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它们占全部分离念珠菌90%以上.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自血疗法对寻常型痤疮患者外周血中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血清IL-8、TNF-α浓度的影响,初步探讨自血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部分抗炎机制。方法选取3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为治疗组,另在本院招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治疗组采用自血疗法前、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血清IL-8、TNF-α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TLR2表达与血清IL-8、TNF-α浓度呈正相关(P<0.05)。治疗组干预前的外周血中CD14^+单核细胞TLR2表达及血清IL-8、TNF-α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后(P=0.000)。结论TLR2的表达及血清IL-8、TNF-α浓度与寻常型痤疮的发病相关。自血疗法可通过下调寻常型痤疮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减少血清IL-8、TNF-α的分泌,从而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 探讨DWI在预测和评估鼻窦恶性肿瘤化疗反应中的价值。方法 对8例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化疗后第7、21、42天行DWI,分别测量肿瘤最小ADC值(ADCmin)和最大层面ADC值(ADC最大层面),并计算化疗后肿瘤ADC值变化情况。结果 与化疗前比较,5例有反应者在化疗后第7、21、42天肿瘤ADC值平均变化率较大,均超过了50%;3例无反应者化疗后第7、21、42天肿瘤ADC值平均变化率较小,无明显升高趋势。结论 ADC值有望能够预测和早期评估鼻窦恶性肿瘤对化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47.
目的对中国8个地区每10年全年临床分离的原病真菌作动态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华北、东北、西北及台湾8个地区34个单位所收集的1986年、1996年及2006年全年按统一方法培养出的病原真菌作分析。结果1986年共分离9096株,1996年19009株,2006年33022株。间隔10年的调查分析显示:2006年以念珠菌属尤以白念珠菌占首位。总的趋势念珠菌和霉逐渐增多,1986年共分离计27个属、种,1996年共分出108个属、种,而2006年则分离到117个属、种病原真菌,多数为念珠菌和曲霉。结论通过调查1986年、1996年、2006年全年结果提示:病原真菌中念珠菌属所占比率不断增加,从1986年6.3%升至1996年的34.7%,2006年更升至45.9%,在念珠菌属中,白念珠菌与非白念珠菌之比也渐下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8.
新型隐球菌及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新型隐球和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和酮康唑的体外敏感性及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测定了上述5种抗真菌药物对临床分离株的35株新型隐球菌和56株念株菌量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56株念珠菌对5种药物的敏感性(MIC)分别为氟康唑0.125~64ug/ml,94.6%的菌株对氟康唑敏感,1.8%为剂量依赖性敏感,3.6%耐药;伊曲康唑0.03~1ug/ml,57.1%敏感,37.5%剂量依赖性敏感,5.4%耐药;氟咆嘧啶 0.125~32ug/ml,92.8%敏感,3.6%中度敏感,3.6%耐药;两性霉素B0.06~2ug/ml;酮康唑0.03~0.5ug/ml。35株新型隐球菌对5种药物的MIC范围分别为氟康唑2~64ug/ml,伊曲康唑0.25~1ug/ml,两性霉素B0.3~1ug/ml,氟胞嘧啶0.25~64ug/ml,酮康唑0.125~1ug/ml。结论 标准微量稀释法测定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其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和一致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_(450)2C19(CYP2C19)遗传多态性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和134例健康对照者CYP2C19基因2个主要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YP2C19*2和CYP2C19*3的基因型,比较两组各等位基因频率及代谢型的比例.结果 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组CYP2C19*1等位基因频率为58.2%,CYP2C19*2等位基因频率为36.6%,CYP2C19*3 等位基因频率为5.2%.对照组CYP2C19*1等位基因频率为63.4%,CYP2C19*2 等位基因频率为34.3%,CYP2C19*3 等位基因频率为2.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侵袭性真菌感染组纯合快代谢、杂合快代谢以及慢代谢型比例分别为33.6%、50.0%、16.4%,对照组比例为40.3%、48.5%、1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本组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以及健康人群中存在明显CYP2C19遗传多态性,且近2/3患者为杂合快代谢型或慢代谢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CYP2C19遗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芪参益气滴丸对PCI术后近期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PCI治疗,对照组在围术期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芪参益气滴丸,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心脏不良事件、中医症状积分等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d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及血瘀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有效控制PCI术后近期炎症因子水平,从而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缓解患者症状,利于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