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95篇 |
免费 | 73篇 |
国内免费 | 9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5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144篇 |
口腔科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210篇 |
内科学 | 247篇 |
皮肤病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47篇 |
特种医学 | 7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80篇 |
综合类 | 627篇 |
预防医学 | 144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60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259篇 |
肿瘤学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109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94篇 |
2011年 | 107篇 |
2010年 | 92篇 |
2009年 | 96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97篇 |
2006年 | 86篇 |
2005年 | 75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4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针刺患侧外劳宫穴治疗急性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采用针刺患侧外劳宫穴与局部电针治疗,每周治疗3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痊愈25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患侧外劳宫穴治疗急性落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2.
53.
颞筋膜瓣的临床应用,国内外均有报道;但综合介绍不同类型的颞筋膜组织瓣在颌面部整复上的应用,则未见报道。近年来,我们先后采用了以颞浅动、静脉为蒂的颞筋膜瓣、颞筋膜颅骨瓣、颞筋膜血管化皮瓣及游离颞筋膜瓣等四种类型的颞筋膜组织 相似文献
54.
Objective To prepare a deeelhilarized whole laryngeal scaffold by utilizing a perfusion-decellularized technique, reseed cells on it, and construct recellularized laryngeal muscles. Methods Perfusion decelluarized larynxes were obtained by common carotid arterious perfusion with detergents. Then they were performed by macroscopic view,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cartilage viability. Decellularized laryngeal scaffold were then reseeded with induct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Composites were transferred into greater omentums of rabbits after one day' s adherence and harvested after eight weeks. Macroscopic view,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performed. Results Perfusion larynxes became transparent after two hours. Histology and SEM indicated that perfnsion method shewed better deculluarized effect. More ventages and collagen fibers but no intact cell or anclei were retained in the decellularized martrix. Porosity measured by Image pro plus 6. 0 was 80. 4% ± 3.2% (x ± s). Chondrocyte vitality assay indicated chondrocyte vitality rate in the perfusion group was 86. 9% ± 1.5% . After eight weeks, vascularization formed and integrated cartilage frameworks still remaine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could clearly show the presence of muscle bundles and vessels. Immunohistoehemical examination indicated that sarcomeric-α actin expressed positively in corresponding areas. Conclusions It is feasible to reseed MSCs into the decellularized laryngeal muscle matrix for constructing tissue-engineered laryngeal muscles. This in vivo maturation into the omentum could be the first step before in situ implantation of the construct. 相似文献
55.
FTA-ABS TPHA TPPA三种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用于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试验主要为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1,2]和梅毒螺旋体被动乳胶凝集试验(TPPA),这类螺旋体抗原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通常用作证实试验,验证非螺旋体抗原类...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左金方对幽门螺旋杆菌引起人正常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幽门螺旋杆菌以不同的感染复数(1∶1、50∶1、100∶l、200∶1、300∶1)感染GES-1细胞,于12、24、48 h后,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以不同质量浓度(0.5、1.0、2.0、4.0μg/m L)左金方作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GES-1细胞12、24、48 h后,收集细胞,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的凋亡率;Hochest染色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GES-1细胞后,感染复数越大,侵染时间越长,抑制细胞生长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越强,幽门螺旋杆菌以100∶1的感染复数作用人GES-1细胞12、24、48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降低到(80.57±1.21)%、(70.04±3.21)%、(67.74±2.91)%,细胞的凋亡率分别增加到(23.74±1.71)%、(53.60±1.87)%、(70.67±2.87)%;与1.0μg/m L左金方共培养24 h后,细胞存活率上升到(97.67±1.04)%,细胞凋亡率降低到(31.04±1.02)%,与相应模型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左金方各处理组细胞Caspase-3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降低;Hochest荧光染色,从形态学的角度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GES-1细胞后,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左金方可以降低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细胞损伤,保护GES-1细胞。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内脏大神经、内脏小神经和内脏最小神经的发生率、起源及配布形式,为内脏神经切除治疗顽固性腹痛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998-01/2003-01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收集尸体标本20具(40侧)。在立体显微镜下对40侧常规防腐固定成年尸体的内脏大神经、内脏小神经和内脏最小神经的来源及配布形式作解剖、观测,计算其发生率。结果:两侧内脏神经的起源不对称。内脏大神经发生率为100%(40/40),内脏小神经为93%(37/40),内脏最小神经为53%(21/40)。内脏大神经有14种起源形式,最常起自第5~9胸神经节(28%,11/40),有2~10个根,最宽起自第3~11胸神经节,最窄起自第5~7胸神经节,有9例(23%,9/40)起自第5~10以外的胸神经节。内脏小神经有7种起源形式,最多起自第10~11胸神经节(35%,13/37),有1~3个根,有9例起自第10~11以外的胸神经节(24%,9/37)。内脏最小神经有4种来源形式,最多起自第12胸神经节(57%,12/21),有1~2个根,有9例起自第12以外的胸神经节(43%,9/21)。40%(16/40)的标本内脏神经间有交通。结论:内脏大神经普遍存在,大多数标本有内脏小神经和内脏最小神经,3条内脏神经起源形式多变,行内脏神经切除术时应特别注意起源于经典解剖学描述范围以外的神经根,内脏神经间的交通也是影响手术效果的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4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即分为序贯治疗组(拉米夫定 干扰素α2b,n= 56)、拉米夫定组(n=60)、干扰素组(n=27).应用标准化的量表(SF36中文版)评定法,对全部调查对象进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每名治疗对象于治疗前、治疗结束、随访结束分别接受评定3次.结果: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不明显,同一治疗方法在治疗前、治疗后、随访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和随访结束,不同病毒载量的患者其生活质量亦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无关,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病毒方案并辅以积极的心理干预以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