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4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年龄对丙泊酚药效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确定以MAP作为效应指标时 ,年龄对丙泊酚效应位的消除速率常数 (ke0 )和 5 0 %最大效应的效应位浓度 (EC50 )的影响。方法 :15例病人按年龄分为老年组 (>6 5岁 ,n =8)和青壮年组 (<6 5岁 ,n =7) ,分别持续输注丙泊酚 6 0mL/h和 75mL/h直至病人意识消失。持续监测MAP直至两者恢复至用药前 95 %以上水平。效应室消除速率常数ke0根据Hill曲线计算。结果 :老年人和青壮年人的EC50 分别为 2 4 9μg/mL和5 32 μg/mL(P <0 0 5 ) ;ke0分别是 0 14 5min-1和 0 193min-1(P <0 0 5 )。结论 :年龄显著影响ke0和EC50 。持续输注丙泊酚对老年病人MAP的影响大且恢复缓慢  相似文献   
72.
弥漫性气管骨化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2岁,76 kg,左胸锁乳突肌前缘中部5 cm×5cm肿块1年,拟全麻下行肿块切除术。术前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X线胸片正常,术前访视插管条件可,张口度4 cm,颈部外形正常,前屈大于165°,后仰大于90°。麻醉诱导静注咪达唑仑1 mg、异丙酚40 mg、芬太尼0.3 mg、维库溴铵1.5 mg和琥珀胆碱100 mg。肌松满意后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复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老年患者鼻咽通气道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择期在鼻咽通气道下完成白内障手术的老年患者38例,年龄≥65岁,BMI 18~25 kg/m2,ASAⅠ—Ⅲ级。患者依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3 min后静脉注射瑞马唑仑,2 min后置入鼻咽通气道。首例患者给予瑞马唑仑0.2 mg/kg,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确定下一例患者瑞马唑仑的剂量,若前一例患者鼻咽通气道置入时出现以下任意一种阳性反应(摇头、呛咳、体动、HR增快幅度>基础值的20%、SBP或DBP升高幅度>基础值的20%),则下一例麻醉诱导时瑞马唑仑剂量增加0.01 mg/kg,反之则减少0.01 mg/kg,直到出现7次折返后停止。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复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老年患者鼻咽通气道置入反应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95%可信区间(CI)。
结果 复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鼻咽通气道置入反应的ED50为0.193 mg/kg(95%CI 0.191~0.195 mg/kg),ED95为0.209 mg/kg(95%CI 0.205~0.213 mg/kg)。
结论复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老年患者鼻咽通气道置入反应的ED50为0.193 mg/kg(95%CI 0.191~0.195 mg/kg)。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分析患儿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胸腔镜肺切除术56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34例,女232例,年龄≤6岁,ASA 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术后7 d内是否发生PPCs分为两组:PPCs组和非PPCs组。将单因素分析中P≤0.2以及临床认为可能有意义的协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有123例(21.7%)发生PPC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肺通气时间长、单肺通气时呼吸频率快、手术医师经验不足是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最大PEEP升高(最大为7 cmH2O)是保护因素。预测模型为Logit(P)=-4.410+0.006×单肺通气时间+0.063×单肺通气呼吸频率+0.569×手术医师经验不足(赋值为1)-0.160×最大PEEP值,该模型预测患儿胸腔镜肺切除术PPCs发生率的AUC为0.682(95%CI 0.631~0.734),敏感性76.4%,特异性69.6%。
结论单肺通气时间长、单肺通气时呼吸频率快、手术医师经验不足是患儿胸腔镜肺切除术PPCs的危险因素,术中最大PEEP升高是PPCs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5.
下腹部手术病人硬膜外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下腹部手术病人硬膜外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的血浆浓度,探讨其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ASAⅠ或Ⅱ级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病人12例。硬膜外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2 mg·kg~(-1) (8.94 mg·ml~(-1)),注药前及注药后2、4、6、10、20、30、45、60、90、120、180、240、300、360、720和1440 min取中心静脉血3 ml,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甲磺酸罗哌卡因血浆浓度,DAS软件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甲磺酸罗哌卡因的药代动力学模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血浆浓度达峰值时间为(15±8)min,峰浓度为(1656±717)μg·L~(-1),吸收半衰期为(28±16)min,消除半衰期为(366±104)min,清除率为(0.005 0±0.001 5)L·min~(-1)·kg~(-1),表观分布容积为(2.5±0.6)L·kg~(-1)。研究期间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适合于硬膜外麻醉,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与报道的盐酸罗哌卡因相似,但消除半衰期延长。  相似文献   
76.
药代学药效学和围术期循环功能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几乎没有一种麻醉药能单独用于临床手术麻醉,尤其对那些高风险非心脏手术患者。为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麻醉药选择主要基于围术期心室功能、是否需早期拔管、医生对药代学/药效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的了解及使用经验等加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再分析50%患者意识消失所需的丙泊酚靶控浓度(CP50),确定术前用药和年龄对CP50的影响.方法 将156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分为有术前用药组(72例)和无术前用药组(84例),随机接受预设的靶控丙泊酚浓度,应用镇静/警觉评分(OAA/S)评估镇静程度,OAA/S~3分为意识消失.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加,CP50呈线性降低,有术前用药组和无术前用药组的CP50(μg/mL)分别为2.47-0.026 6×(年龄-50)和2.47-0.025×(年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以前的分析结果一致,年龄和术前用药均是影响丙泊酚靶控输注药效学的显著因子,而且NONMEM显示了其在药理学数据分析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78.
目的在临床常用浓度范围内评估丙泊酚、舒芬太尼抑制意识和麻醉刺激如喉镜置入及气管插管的药效学参数,并借助反应曲面模型评价两药药效学相互作用的性质和强度。方法 36例ASAⅠ或Ⅱ级、无术前用药、行全麻择期手术患者进入本研究,每个患者使用靶控输注(TCI)技术分三个阶段给药:第一阶段随机给予三个浓度梯度的丙泊酚或舒芬太尼,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均同时给予随机浓度组合的丙泊酚和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稳态后评价意识状态和对麻醉刺激的反应,浓度-效应数据用于拟合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相互作用的反应曲面,评价丙泊酚和舒芬太尼单药/联合应用的镇静效应和抑制麻醉刺激的药效学相互作用类型。结果反应曲面分析结果提示,加入相互作用指数α,模型的拟合优度并无明显改善。结论在临床常用浓度范围内,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联合应用对镇静效应以及抑制麻醉刺激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在小儿麻醉中的肌松作用,探讨小儿合适的麻醉诱导剂量及对心血管的影响.方法 选择45例择期手术患儿,年龄2~8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Ⅰ、Ⅱ、Ⅲ组分别予顺式阿曲库铵0.10、0.15、0.20 mg/kg.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2 mg/kg,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4 mg/kg.麻醉维持:吸入N_2O/O_2(50/50)和2%七氟烷,经静脉微泵持续注射丙泊酚2 mg·kg~(-1)·h~(-1),术中根据需要追加芬太尼1μg/kg.采用肌松检测仪对尺神经进行连续4个成串刺激(TOF),观察拇内收肌的加速度变化.记录各组起效时间[肌松药注射毕至第1次颤搐反应(T_1)达最大抑制的时间]、阻滞维持时间(肌松药注射毕至T_1恢复到5%的时间)、临床作用时间(肌松药注射毕至T_1恢复到25%的时间)、体内作用时间(肌松药注射毕至T_1恢复到95%的时间)及恢复指数(T_1从25%恢复至75%的时间).应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注射顺式阿曲库铵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患儿有无皮肤潮红及支气管痉挛等症状.结果 3组间插管条件评估分级、恢复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给药前比较,3组注射顺阿曲库胺后1~5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Ⅱ、Ⅲ组的起效时间显著短于Ⅰ组(P值均<0,05),而Ⅱ组与Ⅲ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阻滞维持时间、临床作用时间、体内作用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小儿应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和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时,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是理想的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和0.75%盐酸罗哌卡因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40例择期下腹部、下肢手术病例,随机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n=20)和盐酸罗哌卡因组(n=20)。于给药前和给药后2、5、10、20、30、45、60、90、120、180、240、300、360、720、1 440 min抽取肘前静脉血,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血浆中甲磺酸或盐酸罗哌卡因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比较两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特征。结果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组的表观分布容积(Vd/F)分别为(2.1±0.7)和(2.7±1.1)L/kg,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333±89)和(378±112)min,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0-∞)分别为(480±168)和(425±126)mg.min/L,清除率(CL/F)分别为(4.6±1.3)和(5.1±1.3)mL/(min.kg),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26±13)和(29±20)min,峰浓度(Cmax)分别为(1 732±833)和(1 345±341)ng/mL,两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