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1.
七氟烷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氟烷是第1种可以替代氟烷应用于婴幼儿麻醉的挥发性麻醉药,化学名为氟甲基-六氟-异内基醚,由Regan于1968年合成,1971年见于文献发表,20世纪90年代应用于临床.其具有果香,不刺激上呼吸道,血气分配系数极低,因而起效和洗脱快速,这是其区别于同类挥发性麻醉药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研究曲马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对七氟醚麻醉患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七氟醚诱导和维持麻醉下接受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90例,根据手术结束前输注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 min 注入0.1 mL/kg生理盐水)、曲马多组(手术结束前30 min注入1 mg/kg曲马多)和曲马多+丙泊酚组(手术结束前30 min注入1 mg/kg曲马多,联合手术结束即刻注入1mg/kg丙泊酚).记录各组术后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室(PACU)滞留时间,入PACU即刻进行小儿麻醉后躁动(PAED)评分、改良Aldrete评分和疼痛评分;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间术后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及改良Aldret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PACU即刻的PAED评分为对照组>曲马多组>曲马多+丙泊酚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组和曲马多+丙泊酚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曲马多组最高,曲马多+丙泊酚组显著低于曲马多组(P<0.05).结论 曲马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可减少和减轻七氟醚麻醉下手术患儿的术后躁动,并降低应用曲马多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3.
经典药代动力学(药代学)理论认为药物单次注射后瞬间的血浆浓度最高(血浆峰浓度),但此时临床药理效应并未达峰,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峰效应,这主要是因为血浆并非是药物作用的部位。Sheinner等[1]首先提出了效应室概念,藉以解释峰效应滞后于血浆峰浓度的临床现象。随着靶控输注(TCI)系统在临床麻醉中应用逐渐增多,效应室浓度与效应的关系常被涉及,但尚存理解误区,包括效应室的具体  相似文献   
114.
目的建立靶控输注丙泊酚时的瑞芬太尼群体药代动力学,并探索协变量的影响。方法全麻择期手术患者50例,年龄25~93岁,27例患者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3μg.kg-1.min-1或23例患者0.6μg.kg-1.min-1。采集动脉血分析血药浓度,NONMEM分析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结果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适合用三室模型描述,性别和年龄显著影响中央室容积(V1)和深外周室容积(V3),瘦体重(LBM)、体表面积(BSA)和体重指数(BMI)不影响其药代动力学。患者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参数典型值为V18.76 L(男)、5.10 L(女),浅外周室容积(V2)5.93 L,V34.90 L,系统清除率(CL1)2.86 L/min,浅外周室清除率(CL2)0.70 L/min,深外周室清除率(CL3)0.23L/min。结论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与其经血液和组织酯酶迅速水解的特点一致。女性V1比男性低42%,V3与年龄有关,体重、LBM、BSA和BMI不影响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