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煤焦油的剩余产物-沥青,通常在加温到450°F,形成流体后方可使用。这种流体溅至人体皮肤后虽会迅速冷却,但其残存热量仍足以造成Ⅱ度烧伤。沥青冷却后会凝成固体,给烧伤创面的处理带来极为棘手的问题,因这种凝块不易清除,操作中可造成烧伤面的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72.
本文通过23只清醒而曾作过脾切除的犬,研究出血对肾血流的影响以及前列腺素的调节作用。实验方法为事先经左胸将电磁换能器植于升主动脉周围,聚乙稀导管植入左心耳和主动脉,以便记录心率、血压及心搏出量。  相似文献   
73.
津液属于人身之正气,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最易耗液伤津,津伤阴损贯穿于该病的全过程,故总的治疗应以护津养阴为基本原则,具体为早期急下存津,中期清热保津,后期着重养阴。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养肝利胆颗粒对豚鼠胆囊胆色素结石的生化学影响。方法:应用雄性豚鼠建立胆色素结石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养肝利胆颗粒组,每组8只。观察养肝利胆颗粒对该模型成石率、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钙离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正常组、养肝利胆颗粒组的成石率、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和钙离子浓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养肝利胆颗粒通过降低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和钙离子含量,逆转成石胆汁,从而起到预防胆色素结石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清胆胶囊对胆固醇结石小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及核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38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5)和清胆胶囊组(n=13)。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组和清胆胶囊组小鼠采用高脂饮食诱发法建立胆固醇结石模型。造模过程中,清胆胶囊组小鼠予清胆胶囊0.36 g/(kg.d)灌胃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小鼠的成石率,并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中PPAR-γ、CYP7A1及NF-κB的表达。[结果]清胆胶囊组成石率显著降低(P0.01),小鼠肝脏PPARγ及CYP7A1表达增强,NF-κB表达降低。[结论]清胆胶囊可通过增强肝脏PPARγ及CYP7A1的表达,抑制NF-κB核转位来发挥防治胆固醇结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1(ROC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测定200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ROCK1表达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组织ROCK1阳性表达率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并分析结直肠癌组织ROCK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ROCK1阳性表达率、ROCK1 mRNA表达分别为70.00%、(0.935±0.25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8.00%、(0.234±0.128),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结直肠癌患者ROCK1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患者ROCK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ROCK1高表达,且ROCK1表达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大黄丹参水煎剂抗胰腺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大黄丹参水煎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6周建立胰腺纤维化模型。大黄丹参水煎剂低、中、高剂量组在造模同时分别给予大黄丹参水煎剂0.137、0.274、0.548 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6周。免疫组化检测胰腺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RT-PCR检测胰腺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TGF-β1蛋白、PDGF-BB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α-SMA低表达,模型组α-SMA高表达,大黄丹参水煎液各剂量组α-SMA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模型组TGF-β1、PDGF-BB蛋白B mRNA表达较正常组上调(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丹参中、高剂量组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大黄丹参高剂量组PDGF-BB蛋白及mRNA下调(P0.05或P0.01)。与大黄丹参中剂量组比较,大黄丹参高剂量组TGF-β1蛋白下降显著(P0.05)。结论"下调TGF-β1及PDGF-BB及其mRNA表达—抑制α-SMA表达—抑制PSC活化—减少ECM合成—改善ECM沉积"可能是大黄丹参抗胰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8.
目的介绍和探讨应用侧视十二指肠镜对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毕Ⅱ式)合并胆管疾病病人的内镜治疗。方法25例毕II式合并胆管疾病病人常规选择侧视十二指肠镜逆行插管,插管成功者行ERCP诊断和ENBD、ERBD、EST等治疗。结果20例毕Ⅱ式无空肠-空肠侧侧吻合中,插管成功19例(95.0%),1例(5.0%)因肠道狭窄致插管失败;5例毕Ⅱ式伴空肠-空肠侧侧吻合中,插管成功2例(40.0%),3例(60.0%)因空肠输入袢过长导致插镜失败。在21例成功插管中,17例总胆管结石分别行EST+ENBD(9例)、ENBD(6例)和ERBD(2例);3例胆管癌和1例胆道手术后总胆管下段狭窄行ERBD。有2例置入ERBD后发生一过性胰腺炎,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所有病例在内镜治疗过程中未发生穿孔和出血并发症。结论毕Ⅱ式后合并胆管疾病病人行ERCP和内镜下治疗,这种治疗是微创和安全的,内镜治疗的成功率与原外科手术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79.
胆石病医家多从气郁、湿热论治。根据临床治疗与现代实验研究,认为淤血在胆石病形成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中从气阻血淤,湿淤互结和阴虚血淤3个方面论述了血淤与胆结石的关系及其治疗原则,为胆石病从淤论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总结国内10余年来临床上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文献,说明中医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1993-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慢性胰腺炎,中医药,治疗”,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侧重临床报道胰腺炎的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药辨证论治的文章,并查找全文,核对其详细的治法和方药。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1篇关于慢性胰腺炎的中医中药治疗的文章,3篇关于目前研究概况的文章,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资料综合:11篇文章从肝脾论治,11篇从胆胰论治,2篇从中药制剂论述,3篇从中医其他疗法论述(包括推拿等),4篇从总体论述。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胰腺炎大多不离肝胆(胰)脾,治法以通为主,其中又以从肝脾论治最常见。结论:中医药疗法通过整体调理,可以较好地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宜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选择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