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介绍了社会营销模式及其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并以美国加利福尼亚的“5 A Day运动”为例,分析了社会营销模式在健康促进中的具体应用。将目前我国健康促进工作中采用的PRECEDE—PROCEED模式与社会营销模式进行比较.提出社会营销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2.
肺鳞癌、腺癌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 淋巴结转移是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肺鳞癌、腺癌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240例肺鳞癌、腺癌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大小原发肿瘤中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结果 肿瘤最大径(d)≤2cm、2cm〈d≤3cm、3cm〈d≤6cm、6cm〈d≤10cm、d〉10cm组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0.0%、35.1%、52.8%、52.1%、71.4%,肿瘤大小与胸内淋巴结转移率之间无相关性(r=0.10,P〉0.05)。腺癌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58.8%)显著高于鳞癌(42.9%)(P〈0.05)。43例d≤3cm的肺癌患者中7例(16.3%)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均为中低分化。结论 原发肿瘤大小并非胸内淋巴结转移的决定因素;肺腺癌较鳞癌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d≤3cm的肺癌患者也存在纵隔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可能在小病灶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3.
1 病例资料患者刘某,女,48岁,农民,住院号5035816,因反复便后肛门有物脱出伴间断性便下鲜血2年以“肛乳头瘤”收住入院。既往大便性状无改变。门诊专科检查肛镜示:膝胸位11-12 点齿线处乳头状结节增生,约2cm×2cm×1.5cm大小,脱于肛外,指检直肠无异常。入院后行一次性乙状结肠镜(南昌爱博卫生材料厂)检:进镜距肛门约12cm见直肠前壁有约2cm×1cm大小肿块,呈分叶状,形以桑椹,触之易出血。取活检钳钳夹肿块边缘送病检。结果回报“直肠绒毛状腺瘤伴不典型增生2级”。为排除腺瘤的多灶性,行纤维结肠镜示:插镜至盲肠,距  相似文献   
134.
张霓  贺宝霞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40(11):1642-1644
目的 调查肿瘤患者使用脂肪乳注射液的用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12月所有使用脂肪乳注射液肿瘤患者的病例中随机抽取1500份,根据相关标准就脂肪乳的适应证、药物选择、配伍合理性、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专项点评。结果 调查的1 500例肿瘤患者中,以围手术期患者居多,占68.2%。528例用药不合理,占35.2%;其中,适应症不适宜占16.1%,药物选择不适宜占44.5%,用法用量不适宜占50.6%,配伍禁忌占18.3%。结论 该院脂肪乳注射液临床应用不合理现象较为明显,需采取措施强化该类药品的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135.
临床资料 1987~2002年间我院收治肺癌患者1802例。其中年龄小于20岁者5例,占0.3%。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2~19岁.平均年龄15岁,发病时间从1个月~3年不等,其中2例患者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大于1年。患者均无吸烟史及肿瘤家族史。首发症状为咳嗽(5例)、痰中带血(3例)、发热(2例)、胸痛(1例)。胸部X线片报告2例为肺结核,行抗痨治疗无效。肿瘤发生在左肺3例,右肺2例;上叶1例,下叶4例。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3例发现叶支气管内新生物,其中2例活检发现癌细胞。  相似文献   
136.
经左胸全隆凸切除重建术临床少见[1],同期行右主支气管切除、右上叶-中间段支气管重建右主支气管、再与气管下段吻合重建隆凸术则国内外未见报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普胸外科在2009年2月成  相似文献   
137.
女,32岁。因肛周肿痛、破溃、流脓反复发作7年余收住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臀部单个红肿硬结,约黄豆大小,微痛,破溃流脓后自愈,未引起重视。4年前发现红肿硬结增大,逐渐向肛周皮肤蔓延,疼痛加重,继之破溃,流出黄色腥臭味脓液,伴发热,体温40℃。多处就医,先后诊断为蜂窝组织炎、疖病、毛囊炎、重度痤疮形成穿透性脓肿等,曾给抗炎、切开引流及支持治疗,症状有好转,但仍反复发作。1年前以上症状再发并加重,反复发热,体重下降约13kg。查体:贫血貌,体型偏瘦,右耳后有结节,面部痤疮,  相似文献   
138.
目的回顾性分析以磨玻璃影(GGO)为表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肺炎(COVID-19)与早期肺肿瘤的CT影像学特点,以指导抗疫防治工作。方法回顾性纳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20年1月17日至2月13日收治的CT表现为GGO的COVID-19临床诊断71例患者,作为COVID-19组;以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CT表现为GGO并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肺肿瘤患者80例作对照,为早期肺肿瘤组。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就诊症状(发热、咳嗽、乏力、肌痛、呼吸困难)、流行病学史、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肺肿瘤术后病理结果的临床特征及包括病灶数量、病灶位置、最大直径的CT影像特征。结果相比早期肺肿瘤组,COVID-19组具有特异性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P<0.001),而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上多表现为2个以上病灶(61例,85.92%,P<0.001),主要分布在双肺的外周1/2带(69例,97.18%,P<0.001),病灶形态多为最大径>1 cm的较大片状(65例,91.55%,P<0.001)。COVID-19组在病程初期与早期肺肿瘤组形态相似,但随着病程进展则出现融合实变,可能出现GGO样的COVID-19和早期肺肿瘤共存的现象。结论以GGO为表现的COVID-19与早期肺肿瘤在CT影像上具有既相似又独立的特征。充分了解两者的影像特点并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检验和确诊金标准、短期复查CT协助评估,有利于实现应收尽收、减少交叉感染,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肺癌、食管癌、胸腺瘤和胸膜间皮瘤等),按入院的先后顺序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3.5±21.3岁;术后不给予低分子肝素。Ⅰ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5.2±18.6岁;术后1~7 d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2 ml(2 125 U)。Ⅱ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43.8±20.1岁;术后1~7 d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 ml(4 250 U)。观察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以及抗-Ⅹa因子活性等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术前3组PT、APTT、Fib、D-D和PLT值均在正常范围内,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PT延长,APTT逐渐减少,Fib、D-D升高,PLT术后3 d降低,而7 d升高,抗-Ⅹa因子活性术后逐渐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Ⅱ组Fib明显低于Ⅰ组(术后5 d 4.7±2.5 g/L vs.7.0±3.3g/L,P〈0.05),Ⅱ组D-D低于对照组(术后5 d 891.3±891.3μg/L vs.1 583.2±984.7μg/L,P〈0.05)和Ⅰ组(术后5 d891.3±891.3μg/L vs.1 452.6±1 052.9μg/L,P〈0.05),术后Ⅱ组抗-Ⅹa因子活性高于Ⅰ组(术后5 d 0.54±0.05 U/mlvs.0.29±0.04 U/ml,P〈0.05)。结论在一定的体重范围内,固定剂量(4 250 U)的低分子肝素对改善术后高凝状态、避免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并不会增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内镜观察及阿嗪米特与胃肠动力药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铝碳酸镁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实验组接受莫沙必利联合阿嗪米特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接受胃动力药联合阿嗪米特治疗,有助于其症状的改善,抑制治疗有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