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225篇
预防医学   126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90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了探讨高能聚焦超声刀(HIFU)对腹盆腔复发或转移癌的应用效果,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对68例腹盆腔复发或转移癌,采用随机分组观察了HIFU加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引起的不适症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有过手术病史或放、化疗史,病例诊断清楚的腹盆腔复发或转移癌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35~71岁,平均53.5岁。所患疾病包括10例胰腺癌,转移性肝癌25例(8例因乳腺癌引发,4例因胃癌引发,13例来源于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袖状胃手术(LSG)治疗重度肥胖症的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LSG治疗的42例重度肥胖症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6、12个月的体质量、体质指数(BMI)、额外体质量下降百分比、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血清尿酸及肝脏CT值的情况,并通过Epworth嗜睡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2个月的嗜睡、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价。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袖状胃手术,术后2例切口脂肪液化,4例术后呕吐,3例残胃水肿行短期全肠外营养,未发生Clavien-Dindo III类及以上并发症。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3、6、12个月的体质量、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各时间点EW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6、12个月的体质量和BMI均低于术前,术后第3、6、12个月的EWL%均低于术后第1个月,术后第3、6、12个月的TG低于术前,术后第6、12个月患者肝脏CT值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个月的Epworth、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G手术可以有效治疗重度肥胖症及其诱发的多种合并症,并发症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SD大鼠前列腺平滑肌细胞(PSMCs)BKCa通道对细胞膜电位的影响及其在CAP中的意义。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AP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去势加雌激素注射方法诱导CAP模型,体外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并纯化PSMCs,细胞经膜电位敏感的荧光染料DiBAC4孵育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下动态定量观察激活BKCa通道所引起的膜电位变化。结果:细胞外钙离子浓度升高,激活BKCa通道使CAP组与正常对照组PSMCs细胞膜均发生超极化,两组效应均能被BKCa通道特异性阻滞剂Iberiotoxin(IbTX)阻断而减弱。但CAP组超极化幅度明显减低,两组细胞超极化效应引起的DiBAC4荧光强度变化值分别为18.78±2.92、38.85±7.10(P<0.05,n=20),经IbTX作用后两组细胞DiBAC4荧光强度变化值分别为1.61±0.46、6.12±1.32(P<0.05,n=2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AP组SD大鼠PSMCs细胞膜BKCa通道介导的超极化效应明显减弱,可能导致其对膜电位的调节能力及抑制平滑肌细胞过度收缩能力降低,从而引起CAP盆腔疼痛综合征及下尿路症状。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手术时机。方法应用LPF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结果全部患者都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12~24个月)。术后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20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3.5%。结论应用LPF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 探讨Currarino综合征(Currarino syndrome,CS)的诊断和经肛门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共收治11例CS患儿,男2例,女9例,平均年龄11个月.其中7例肛门位置正常,但肛门直肠严重狭窄;1例患儿反复出现肛周感染及肛瘘;3例患儿可见肛门直肠畸形.其中5例患儿术前已行结肠或回肠造瘘术.术前全部患儿行肛门指诊、骶尾部正侧位片、下消化道造影及骶部核磁共振检查.术中患儿经过肛门或瘘口游离直肠,肠管拖出后,向上牵开肠管.将切口后方向左右牵开,可暴露并切除骶前肿物.术后全部患儿给予抗感染治疗,术前已有造瘘患儿术后第1天恢复饮食,无造瘘患儿术后2d恢复饮水,术后4d恢复低渣进食,无并发症患儿术后7d出院,14d扩肛.术后每3个月复查.已有造瘘患儿术后3个月行造瘘还纳术.结果 肛门位置正常患儿全部有直肠肛门严重狭窄,小指不能进入.全部患儿影像学检查可见骶骨畸形和骶前肿物.11例患儿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术后8例恢复良好,1例患儿出现骶前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高位肛瘘,1例出现术后骶前出血.全部患儿目前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年龄小于3岁,肿物最大径小于5 cm的CS患儿,经肛门一次完成肛门成型和骶前肿物切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并发肺癌(Lung carcinoma)的致病机理.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A、B、C 3个组,每个组20只.将A组大鼠给予肺内注射3,4-苯并芘-玉米油混合液复制肺癌模型.20周时行肺部CT扫描,观察有无病灶,有病灶者行病理检查;将B组大鼠用被动吸烟复合气道内注入脂多糖法复制COPD模型,到29日行肺组织病理检查,观察有无COPD病理改变;C组大鼠做空白对照.用PGE2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A、B、C 3组大鼠血清中PGE2的含量,记录数据.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肺癌模型组、COPD模型组血清中PGE2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GE2在肺癌及COPD大鼠模型血清中均较对照组升高,肺癌及COPD可能存在共同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了解某二甲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现状,以期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并为医疗管理者和卫生决策者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2年包含抗菌药物的门诊处方及住院医嘱,采集相关信息,依据药品说明书判断其是否属于超说明书用药,然后对比二者的区别。结果门诊患者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低于住院;门诊及住院各年龄段患者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发生率不全相同;门诊及住院不同性别患者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均无差异(P>0.05);门诊不同级别医师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无差异(P>0.05),而住院不同级别医师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有差异(P=0.000)。结论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比较普遍,反映了药品说明书中规定内容与医师实际医疗行为存在较大差距,应进一步规范医师处方行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我们实验室从人主动脉cDNA文库克隆的新基因IC53单核苷酸多态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利用序列测定方法对IC53基因在基因组水平对96例正常人及96例脑卒中病人进行小规模SNP筛选的结果为基础,确定IC53基因Exon14终止密码子下游第213个碱基的10586位点作为大规模筛查的对象,应用PCR,RFLP方法对1461例脑卒中患者(脑卒中患者按照CT诊断标准又分为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和高血压性脑出血三组)和1056例非脑卒中患者(即对照组,入选标准为年龄差别不超过5岁未患脑卒中的健康人或医院内其他与脑血管疾病无关的其他病人)进行比较。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组三组病人中仅血栓性脑梗塞组与对照组之问基因型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TT基因型比CT基因型、CC基因型具有更高的致病危险,CT基因型的OR值为1.361(95%CI 1.029.1.800)、TT型为1.553(95%CI 1.056.2.085)。同时,血栓性脑梗塞组分别与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基因型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IC53基因10586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血栓性脑梗塞病有关,TT基因型增加了血栓性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