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236篇
预防医学   133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95篇
中国医学   100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背景:由于椎骨周围组织关系复杂,使得胸椎椎弓根钉置入成功率不是很理想。随着更精密的成像设备的出现,骨科术前检查变得更清晰,准确。借助数字化成像设备势必要提高椎弓根钉置入准确性。目的:比较分析螺旋CT计算机三维重建辅助指导技术与传统徒手技术置入胸椎椎弓根钉成功率及准确性的差异。方法:纳入56例胸椎损伤患者,内固定前根据患者意愿选择置钉方式,三维重建辅助组及传统徒手组各28例。置钉前三维重建辅助组患者全部采用128排高分辨率CT对胸椎进行扫描,得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数据库,根据软件生成的三维立体图像,模拟手术路径和置钉参数。传统徒手组患者行普通X射线和CT检测,不应用三维重建辅助组的重建和模拟功能。所有病例记录置钉成功率,内固定后再次进行螺旋CT扫描评估置钉准确性。结果与结论:与传统徒手组比较,三维重建辅助组置钉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椎弓根穿破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可以明显提高椎弓根钉置入的成功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2.
视网膜光损伤机制中NOS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 ,NOS)活性异常变化在视网膜光损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1组为正常对照,其它4组以持续强光照射6小时造成视网膜光损伤,并按光照后1天和6天两个观察点各分为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给予左旋硝基精氨酸治疗,并分别测定比较各组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厚度以及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 ,SOD)的活性。结果 光损伤后第1天和第6天空白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内NOS的活性均异常升高,SOD活性均显著下降,视网膜外核层厚度进行性减小;实验组大鼠视网膜内NOS的活性低于正常水平,SOD活性和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空白对照组。结论 过度光照后视网膜内NOS活性持续异常升高是视网膜氧化损伤的重要原因并与感光细胞退行性变性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3.
目的化学合成AP-N抑制剂类天然抗癌化合物AHPA-Val甲酯,初步探讨其抗癌作用与免疫学活性的关系。方法以丙烯酸、苯甲醛和缬氨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氯代、硝化、消除、加成、缩合和催化氢化等7步反应合成了AHPA-Val甲酯,用荷S180的昆明系小鼠进行初步抑瘤活性试验和增强免疫功能试验。结果AHPA—Val甲酯的化学结构经IR和1H—NMR波谱解析和元素分析所证实。在20 mg/(kg·d)剂量下,对小鼠S180的抑瘤率为28.3%,免疫学廓清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HPA—Val甲酯的抗癌活性与其对机体的免疫增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探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技术中血红蛋白值(HBT)与乳腺癌中原癌基因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87例乳腺癌患者经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测量HBT值,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HBT值与CerbB-2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erbB-2阴性、阳性的HBT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的表达与HBT值呈正相关(r=0.675,P<0.001)。结论:超声光散射成像作为一种新的功能性乳腺成像技术,其检测的HBT值可为临床上判断肿瘤CerbB-2表达及患者诊疗计划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比较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和肿瘤患者外周血来源CIK(peripheral blood-derived CIK,PB-CIK)细胞的增殖、激活型和抑制型表面标志物、耐药基因ABCG2以及干细胞转录因子表达的差异,探讨脐血来源CIK(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CIK,CB-CIK)细胞应用于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优越性。方法:采用Ficoll-pl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及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的增殖、免疫表型、激活型表面标志物CD28、CD27和抑制型表面标志物PD-1的表达,RT-PCR检测耐药基因ABCG2和干细胞转录因子c-Myc、Nanog、Oct-4、Sox2的表达。结果:CB-CIK细胞与PB-CIK细胞体外培养第4天时均开始增殖,第10天时CB-CIK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PB-CIK细胞[(251.52±16.76)%vs(158.00±43.19)%,P<0.05]。体外诱导培养13 d后CB-CIK细胞中CD3+CD56+细胞比例较PB-CIK细胞高[(21.20±4.82)%vs(10.06±3.46)%,P<0.05];激活型CD4+CD28+、CD4+CD27+和CD8+CD27+细胞比例在CB-CIK细胞中也明显升高[(32.40±16.81)%vs(18.65±9.23)%,(27.48±13.53)%vs(0.98±0.55)%,(41.76±13.98)%vs(2.58±2.10)%;P<0.05或P<0.01];而抑制型CD8+PD-1+细胞比例明显降低[(3.25±2.13)%vs(8.05±9.23)%,P<0.01]。此外,CB-CIK细胞与PB-CIK细胞均表达干细胞转录因子c-Myc、Nanog、Oct-4、Sox2,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仅CB-CIK细胞表达高水平的耐药基因ABCG2。结论:CB-CIK细胞较PB-CIK细胞增殖速度快、激活型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高、抑制型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低、高表达耐药基因ABCG2,应用于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6.
167.
为了探讨细针吸取组织学检查结合钼靶摄片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对术后病理诊断乳腺癌、术前行钼靶摄片和(或)细针吸取组织学检查共2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3例患者中术前行细针穿刺,阳性率78.4%,假阴性率21.6%.165例钼靶摄片患者中,阳性率为70.9%,假阴性率29.1%.联合检查93例,阳性率93.5%,假阴性率6.5%.钼靶摄片和细针吸取组织学检查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摄片与联合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细针吸取组织学检查与联合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细针吸取组织学检查结合钼靶摄片是术前诊断乳腺癌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对手术和其他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8.
<正> 患儿男,1岁7个月。因反复呕吐3天于1985年4月1日入院。患儿入院前3天中午进食少量肥肉后,下午突然出现哭闹不安,频繁呕吐,非喷射状,曾呕出胆汁,进食后加剧。轻度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无发热。经当地医院治疗无好转来我院,拟诊“结脑”收住儿科。查体:T37℃,P120次/分,营养差,脱水貌,嗜睡,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心肺(一)。腹稍膨隆,可见肠型,全腹有压痛,腹肌  相似文献   
169.
一侧锁骨骨折及对侧胸锁关节前下脱位极为罕见,国内尚未见报道。我科于1985年5月1日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0.
张震  尹泽黎  刘育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649-1650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AMB)鞘内注射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4~2008年收治的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先静脉注射伏立康唑,后改为口服维持,同时定期鞘内注射AMB.结果:治愈6例,好转1例,死亡1例;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幻视1例,皮疹1例,短暂性双下肢截瘫1例,尿潴留1例.结论:伏立康唑联合AMB鞘内注射是目前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