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5篇
药学   108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辣椒素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辣椒素受体(vanilloid receptor subtypel,VR1)是机体的一个重要的伤害性感受分子,除了参与中枢和外周水平疼痛的形成外,还参与了多种生理活动和病理过程。激活神经纤维末端的辣椒素受体,可调节外周血管的舒缩,影响血压;对缺血心肌起到保护作用;辣椒素受体还参与哮喘的发生,调节胃酸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另外,激活辣椒素受体,还可抑制毛干的增殖,并介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本文主要就辣椒素受体近几年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2.
许多植物来源的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在抗癌药物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鬼臼毒素是一种重要的具有抗肿瘤和抗病毒作用的天然来源木脂素类化合物,对它的作用机制已有较详尽的研究,还可以通过化学结构的改造来改善其生物学作用。去氧鬼臼毒素是鬼臼毒素的类似物,已知它也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抗炎的作用。本文对鬼臼毒素和去氧鬼臼毒素在植物中的分布、药理作用、来源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鬼臼毒素类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83.
目的:探索14-O-取代冬凌草甲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将二酸酐与冬凌草甲素14位羟基缩合,再与氨基酸酯进行酰胺化反应,合成14-O-取代冬凌草甲素衍生物;采用MTT法测试所有目标化合物体外对肿瘤细胞株(BGC-7901,SW-480,HL-60,BEL-7402,A549和B16)的细胞毒性以及化合物2c和2d对小鼠H22肝癌在体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10个新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均经IR,MS及1HNMR确证;生物活性初筛结果显示,化合物2c,2d和3e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2c和2d在体抗肿瘤活性大于环磷酰胺和冬凌草甲素。结论:14-O-取代冬凌草甲素衍生物2c,2d和3e作为潜在的抗肿瘤候选化合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4.
何首乌是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之一,被报道具有生发乌发、改善血脂、抗炎及抗衰老等生理活性,然而近年来何首乌诱发的肝损伤引起了广泛关注。二苯乙烯苷(2,3,5,4'-tetrahydroxystibane-2-O-β-D-glucoside,TSG)为何首乌主要成分之一,但其在何首乌肝损伤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该研究主要考察二苯乙烯苷诱发的肝损伤及其对胆汁酸平衡和磷脂分泌的影响。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400 mg·kg-1TSG,检测肝损伤生化指标及磷脂含量的变化并采用LC-MS/MS技术检测胆汁酸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腹腔注射400 mg·kg-1TSG显著升高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并显著升高游离胆汁酸含量,包括血清中的β-鼠胆酸(β-muricholic acid,β-MCA)、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猪去氧胆酸(hyodeoxycholic acid,HDCA)、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去氧胆酸(deoxcholic acid,DCA)及肝脏中的β-MCA和CDCA;相关机制研究表明TSG可显著抑制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及下游胆酸盐外排转运蛋白(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表达导致胆汁酸蓄积,同时TSG还可抑制胆固醇25α7羟化酶(25-hydroxycholesterol-7alpha-hydroxylase,CYP7B1)干扰胆汁酸合成替代途径。另外,腹腔注射400 mg·kg-1TSG还显著降低胆汁中磷脂含量,进一步研究发现TSG显著抑制磷脂转运蛋白多药耐药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2,MDR2)的表达并破坏肝脏胆管膜上MDR2的规则分布;体外结果显示TSG在HepG2细胞上的半抑制浓度约为1500μmol·L-1,在HepG2细胞上500μmol·L-1TSG作用24 h可破坏胆管膜上MDR2的规则分布。综上,TSG可通过扰乱胆汁酸稳态和抑制磷脂分泌诱导肝损伤。  相似文献   
185.
186.
雷公藤甲素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雷公藤甲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情况,为其安全合理应用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雷公藤甲素的量,分别研究吸收部位和药物浓度对雷公藤甲素吸收的影响。结果4、8.3、20μmol/L雷公藤甲素灌流液在各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和10 cm肠段吸收百分比(10 cm%ABS)依次为十二指肠>结肠>空肠>回肠,各肠段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质量浓度(4~20μmol/L)的雷公藤甲素在肠道内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在大鼠肠道内有较好的肠吸收,对肠段无明显的吸收部位选择性,一定范围内的药物浓度对雷公藤甲素的Peff*和10 cm%ABS无影响,初步判断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87.
目的:探索含23-羟基或24-羟基的天然五环三萜化合物的糖原磷酸化酶抑制活性。方法:以齐墩果酸为起始原料分别合成阿江揽仁酸、贝萼皂苷元、常春藤酮酸及4-异构常春藤酮酸,并对其进行抗糖原磷酸化酶的生物活性评估。结果:以多步反应半合成了阿江揽仁酸、贝萼皂苷元、常春藤酮酸及4-异构常春藤酮酸,其中阿江揽仁酸的合成共11步,总收率约10%,贝萼皂苷元的合成其14步,总收率约12%。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阿江揽仁酸、贝萼皂苷元、常春藤酮酸及4-异构常春藤酮酸具有中等强度的糖原磷酸化酶抑制活性,其IC50介于53~103μmol·L?1之间。结论:阿江揽仁酸、贝萼皂苷元、常春藤酮酸及4-异构常春藤酮酸是中等强度的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齐墩果烷骨架中23-羟基或24羟基的引入对GP抑制活性有不利影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8.
雷公藤化学成分及其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公藤的临床疗效显著,但其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作为一种有毒中药,雷公藤本身所含化学成分多而复杂,而化合物多存在同物异名现象,结构名称的混乱成为了研究雷公藤药效毒效的一大障碍。文章对雷公藤所含成分进行归类梳理,对其毒副反应的研究做一综述,并将其毒性作用机制总结为诱导细胞凋亡、诱导氧化应激,以及多途径共同作用,提出深入开展对已知有毒性的单体成分的毒性研究,同时围绕单体、组分、提取物3个层次,系统阐明雷公藤毒性物质基础和毒理作用机制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9.
考察秋水仙碱对大鼠胆管结扎所致胆汁淤积模型肝损伤的干预作用。采用胆总管结扎建立大鼠胆汁淤积模型,模型动物分别灌胃秋水仙碱0.12和0.24 mg/kg,连续7 d。通过血清生化指标、肝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来评价秋水仙碱的作用。结果显示,秋水仙碱可显著降低模型动物血清ALP、γ-GTP、TBA水平。秋水仙碱高、低剂量组对肝脏MPO活力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可明显改善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实验结果表明,小剂量的秋水仙碱(≤0.24 mg/kg)对于大鼠胆管结扎所致的胆管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抑制炎性细胞活化和浸润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0.
药物与体内各种转运体的相互作用是药物体内药动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从肠道转运体出发,介绍了它们在药物吸收过程中的作用,旨在利用肠道转运体的作用增加药物向组织器官的靶向分布;利用转运体的作用改变药物的消除途径,从而减轻其毒副作用;利用转运体的作用进行新药设计从而避免药物间有害相互作用的产生;最后通过构建转运体的高通量筛选系统模型,进行新化合物筛选和候选药物的药动学机制研究,为新药的开发和临床合理化给药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