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5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97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利尿强心及其他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口服氯沙坦钾、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14天,并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二维超声及多普勒检查,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D)改善情况.对照组常规应用利尿剂、强心剂以及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疗程同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对照组70.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ARB)联合硝酸酯类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显著,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时间存活率.  相似文献   
92.
邱国良  张长青  张文治 《河北医药》2013,35(9):1360-1361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DDH)是儿童常见的髋部畸形,其发育异常包括骨骼异常(髋臼、股骨头、股骨颈)和软组织异常(关节囊、股骨头圆韧带、关节周围肌肉),本病是导致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93.
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可使踝关节解剖结构发生紊乱,治疗不当会引起行走障碍等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目的:评价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应用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患者35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22-61岁,平均35.7岁,均为闭合性损伤,未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受伤至治疗时间2-10 d,平均4.6 d。根据Lauge-Hansen分型,26例为旋后-外旋型;9例为旋前-外旋型。根据Danis-Weber分型,26例为C型;9例为B型。35例患者应用锚钉修复固定治疗后,通过评估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以及影像学检查愈合修复情况,评价锚钉修复固定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3.8个月。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X射线片随访结果,35例患者踝关节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21周,平均13.6周。改良Baird-Jackson 评分系统评分,优11例,良1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5.7%。内固定后6个月应力位X射线片测量结果,患侧内踝间隙为(3.49±0.36) mm,与健侧(3.37±0.41) mm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同时,应用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4.
背景:研究表明,血液供应和坚强牢固的骨折内固定存在不少冲突。胫骨和腓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时人工内植物固定方式的选择,业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课题。目的:回顾近年来不同类型胫骨和腓骨骨折固定物及固定方式的文献研究,为胫骨和腓骨骨折临床治疗实践中客观合理地选择固定物提供参考和评价标准。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于1990年1月至2012年5月有关胫腓骨骨折手术固定治疗的临床与基础实验研究,检索关键词分别为"tibiofibularfracture,fixationmethod,researchprogress"和"胫腓骨骨折,固定方法,研究进展",排除发表时间较早或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①胫骨和腓骨拥有自己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骨折固定稳定及血液供应保障,应在胫骨和腓骨骨折的治疗中首先考虑,手术之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骨折恢复所必要的过程,也将很大程度上依赖骨折固定的稳定性。②以何种方式固定胫骨和腓骨骨折,应根据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创伤污染程度、软组织损伤程度等多种因素决定。③严格执行经典AO骨折的固定和生物骨折固定的改良理论和技术显得非常重要。新型系列钢板和外固定支架的出现亦是值得研究的临床方向,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的使用以及序贯治疗概念的提出有待进一步大样本实践研究。④解剖复位困难或严重损害邻近关节的特殊病例,关节镜或关节置换可以有效地提高骨折的预后并改善术后生活功能。通过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间接复位技术,降低了伤口愈合不良、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等不良后果的发生率,正逐渐成为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最佳选择,而配合符合生物学骨折内固定原则的锁定加压钢板器械设计使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得以成为值得推广的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95.
目的为更进一步了解HBV-DNA与乙肝免疫标志物的关系,为乙肝病原学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方法选用320例HBsAg阳性患者标本进行HBV-DNA和HBV免疫标志物的检测,以乙肝病毒标志物的不同组合模式分析其与HBV-DNA的关系。结果 HBV-DNA与HBeAg具有一致性,156例HBeAg(+)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98%;在164例HBeAg(-)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28%,在115例"小三阳"病人中,阳性率26.1%。结论 HBV-DNA作为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的依据较HBV免疫标志物更准确。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HIV和(或)AIDS(HIV/AIDS)合并HBV和(或)HCV(HBV/HCV)感染者肝损伤22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HIV/AIDS合并HBV/HCV感染者的临床特点及肝损伤情况。结果 22例HIV/AIDS合并HBV/HCV感染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除多种机会性感染外,HIV/AIDS合并HBV/HC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损伤,表现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从而影响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进行。结论对HIV/AIDS合并HBV/HCV感染者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肝功能评估,如肝功能较差,在选择和制定HAART方案时,需剔除损伤肝脏的药物;调整HAART方案时,不可随意停用对HBV/HCV病毒有影响的药物,以避免肝损伤的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97.
联合拉力交锁髓内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前瞻性研究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 TAN)治疗股骨转子问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设立入组及排除标准后,2008年3月一2010年3月共有24例闭合性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患者人组,男15例,女9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为(68±6)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分型(AO31-):A1型5例,A2型17例,A3型2例.按Evans分型:Ⅰ型3度5例,Ⅰ型4度17例,Ⅱ型2例.对所有患者的Singh指数进行分度:Ⅲ度6例,Ⅱ度14例,Ⅰ度4例.均进行手术治疗,用InterTAN内固定.随访内容包括骨折愈合情况、顶尖距(TAD)值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3)个月,骨折均牢固愈合,X线片上骨折愈合时间为5~17周,平均为(8.0±1.4)周.末次随访时,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76.0±7.3)分,与健侧髋关节的(80.0±8.5)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评价优12例(50.0%),良6例(25.0%),中3例(12.5%),差3例(12.5%).结论 Inter-TAN固定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稳定性好,既有滑动加压效果,又有抗旋转作用,其双钉模式还避免产生"Z-效应",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 了解绝经后跌倒骨折妇女及跌倒无骨折妇女人群血液循环中骨硬化蛋白与血清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探讨骨硬化蛋白是否可作为一种新的预测脆性骨折的生化标志物.方法 采用横向前瞻性研究,对50例健康的未绝经女性(A组)、50例绝经后跌倒股骨颈骨折妇女(B组)及50例绝经后跌倒无骨折妇女(C组)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结果 骨代谢标志物如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CTXⅡ、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前胶原1型N端前肽(P1NP)、核因子出受体激活因子(RANK)和核因子出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较于A组,B组及C组的骨硬化蛋白水平升高(P<0.05,P<0.01)、骨钙素水平降低(P<0.01),但B、C两组间骨硬化蛋白水平和骨钙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颈、全髋、转子间及L1~L4部位的骨密度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中骨密度较A、C两组降低(P<0.01).在所有研究对象中,骨硬化蛋白水平与股骨颈骨密度(r=-0.228,P=0.004)、转子间骨密度(r=-0.199,P=0.002)和全髋骨密度(r=-0.273,P<0.001)均呈负相关.结论 绝经后妇女中骨折人群与未骨折人群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无法预测脆性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99.
放射性核素32磷瘤内注射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放射性胶体3 2 磷 ( 3 2 P)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将胰腺癌细胞株SW 1990接种于裸鼠皮下 ,待肿瘤生长直径达 ( 1 2± 0 2 )cm时 ,按每立方厘米瘤体积不同剂量的3 2 P分为空白对照组、5 -FU组、联合组、3 2 P(B)组及3 2 P(A)组进行实验 ,在治疗后 2周测量肿瘤大小 ,计算肿瘤缩小率及肿瘤坏死率。结果 治疗 2周后各组的肿瘤缩小率分别为 - 15 5 19%、12 81%、36 5 7%、44 73%、45 2 0 % (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 ,肿瘤坏死率分别为 9 12 %、17 6 6 %、2 7 6 4%、45 0 2 %、6 1 72 % (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结论 胶体3 2 P肿瘤间质内注射对胰腺癌是一种介入放射肿瘤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最佳剂量范围应在 18 5~ 37MBq/cm3 之间 ,临床实验正在逐步进行中。  相似文献   
100.
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治疗痉挛性脑瘫新的手术方法。方法 利用臂丛神经根相互代偿的原理设计了选择性臂丛神经根断术以及腰骶神经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方法,对9例病例进行治疗(上肢7例,下肢2例)结果术后9例患者肢体痉挛明显减轻,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对减轻脑瘫肢体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