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5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94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目的 分析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跗横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5月至2008年1月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同定治疗跗横关节骨折脱位15例,骨折脱佗按Main分型:Ⅰ型8例,Ⅱ型2例,Ⅳ型1例,Ⅴ型4例.对骨折脱位行切开复位内同定,使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恢复维持足内外侧柱的长度.术后指导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拆除内、外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获得11~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3例失访.术后3个月AOFAS评分为(68.6±3.9)分,术后6个月为(72.9±2.6)分,术后1年为(77.5±4.6)分,所有患者均能自丰行走,无需进一步治疗. 结论 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跗横关节骨折脱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除了使骨折脱位解剖复位外,更应注意恢复足内外侧柱的长度.  相似文献   
52.
带锁持续加压外固定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制一种符合骨折愈合生长规律,并能促进骨折愈合的外固定装置,用于治疗开放性长骨骨折,使其达到骨折愈合快并且固定可靠的目的 .方法 此外固定器采用锁定滑动设计,对骨折端能微动持续加压.自2002年1月~2006年1月,用该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长骨骨折56例.结果 53例获随访,骨折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针道感染4例,无深部感染及骨不愈合.结论 带锁持续加压外固定器使用方便,有滑动、加压双重功能,可行静、动力固定转换,符合骨折生长规律,可促进骨折愈合,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理想的外固定器之一.  相似文献   
53.
膝部骨折、韧带损伤手术及长期制动等各种原因易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严重者出现膝关节僵直,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十分棘手.  相似文献   
54.
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 .方法 收治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15例,二期手术前积极抗感染,4例脓肿、死骨形成者清创后改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二期髓内钉固定;3例感染性骨不连更换髓内钉及自体松质骨植骨;其余病例换药、抗感染治疗;所有患者待骨折愈合后取出髓内钉并彻底清创.结果 平均随访37个月(25~60个月),所有病例骨折愈合,平均LEM评分85.7分,无伤口早期并发症,取出髓内钉后无感染复发、功能障碍、畸形等发生.结论 在感染控制前提下,尽量使用髓内钉固定股骨骨折,骨折愈合后拔除髓内钉,彻底清创,是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55.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tosis,HM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EXT1和EXT2基因突变导致软骨生长异常有关.目前新突变位点的发现和相关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其遗传规律和特点.同时,分子学研究初步解释了其致病机制,提出了EXT基因突变导致硫酸肝素合成减少,最终影响软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而致病的假说.此外,多项临床研究初步分析了表型-基因型的联系,为更完整的了解HME及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观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方法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二组患者有效率及近期再出血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53.85%。(P<0.01)总再出血率治疗组为16%,对照组为42.31%。(P<0.05)。结论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内科综合治疗具有创伤小,有效率高、近期再出血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索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成骨细胞和内皮细胞分化形成成骨细胞及内皮细胞共存体系的潜能和条件.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MSCs,采用含30 mg/L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的内皮细胞诱导液诱导1周,然后更换为含1×10-8 mol/L地塞米松、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30 μg/mL维生素C的成骨细胞诱导液继续诱导7~14 d.诱导前以只加10% FBS的HDMEM培养基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向成骨细胞诱导14 d后,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结果 经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前分离培养的hMSCs表达CD90、CD105和CD44,不表达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4和CD133,也不表达HLA-DR.诱导14 d后,hMSCs表面标志CD90和CD105的表达下降(P<0.05),成骨细胞表面标志CD44和HLA-DR及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4和CD133增加(P<0.05).诱导过程中原先长梭形的细胞缩短,细胞出现分层.hMSCs向成骨细胞诱导14 d后,茜素红染色显示有钙结节形成.结论 hMSCs先后经内皮细胞诱导液和成骨细胞诱导液诱导,可在体外向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定向分化,形成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共存体系.  相似文献   
58.
急性脊髓炎临床表现及MRI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临床及MPd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急性脊髓炎临床表现、MRI特征、治疗及预后。4例均行MRI平扫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结果4例中,3例起病前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史,1例病因不详。临床以突发性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胸部柬带感等症状而起病,3—5d内出现双下肢运动和感觉缺失、尿潴留等。4例中,病变发生在颈段脊髓1例、颈胸段脊髓1例、胸段脊髓2例。MRI矢状位:T。W'I脊髓不同程度肿胀,均匀一致增粗,表面光整,病灶境界不清,病变内显示边缘不规则细条状或斑片状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3例中,病变区强化2例呈条片状,1例强化不明显。经皮质激素、抗感染、对症治疗,明显好转3例(肌力Ⅳ级,能行走,大小便功能正常),1例好转不明显(反射活动逐渐恢复,肌力0级,大小便功能障碍)。结论急性脊髓炎是中枢神经系统较常见疾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MRI对急性脊髓炎诊断和顸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9.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及其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多发且治疗困难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日渐增多,因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0.
胫骨平台骨折的常用分类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平台骨折分类方法主要包括Hohl-Moore分类、Schatzker分类及AO分类.schatzker分类有6型,便于记忆且临床实用性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AO分类详尽,分为3类9型18亚型,利于研究资料的积累.这两种分类的可重复性相当,AO分类的可信度略优于Schatzker分类.CT检查可使相关分类分型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