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9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增殖与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Rb细胞株Y79作传代培养,使用不同浓度(15、30、60、120mg/L)的苦参碱对细胞进行培养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空白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率,RT-PCR法检测PI3K、Akt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PI3K、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培养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观察组各组Y79细胞生长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时间与苦参碱浓度的增加,生长抑制率也在升高(P0.05);经过培养,观察组在G0/G1期的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处于S期和G2/M期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相同时间内,随着苦参碱浓度的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相同浓度时,随着时间的增加,细胞凋亡率也升高,均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各浓度条件下,PI3KmRNA、Akt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PI3KmRNA、Akt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中各浓度条件下,PI3K、Akt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PI3K、Akt蛋白表达也下降(P0.05)。结论:苦参碱能够明显抑制Rb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使细胞停留在G0/G1期,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应用ARB类药物对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表达与IgAN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logy,IgAN)肾脏病理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行肾穿刺活检,且病理诊断为IgAN的患者172例,采用Lee分级方法进行病理分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T1、AT2和MAS受体在肾活检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应用ARB类药物对上述三种血管紧张素受体的影响,分析三种受体表达水平与Lee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Lee分级Ⅲ级IgAN患者中,应用ARB大于30 d者肾脏血管的AT1受体表达较未应用者显著减少,肾小球的AT2受体表达量较未应用者显著增多.IgAN患者肾脏血管、肾小管间质上AT1受体的表达水平与Lee分级存在显著正相关.Ⅴ级IgAN患者肾小球上AT2受体的表达量较Ⅰ~Ⅳ级患者显著增多.结论 应用ARB类药物治疗可影响IgAN患者肾脏局部AT1、AT2受体表达,肾脏局部AT1、AT2受体表达与IgAN肾脏病理损伤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3.
间接免疫酶染法检测淋巴结病理组织中的弓形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弓形虫性淋巴结炎是获得性弓形虫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之一。无论是在急性弓形虫病还是在弓形虫隐性感染时,宿主的淋巴结均常常受累。因此,取淋巴结病理组织检查将有助于明确诊断。然而,弓形虫性淋巴结炎的病理学改变缺乏特征性,而且以常规染色法确认出虫体也十分困难。间接免疫酶染法则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好、直观性强等多种优点[1]。以已知抗体为探针.通过最后的显色反应可将组织中的微小病原体显露。本文对3种不同来源的淋巴结切片组织进行检测,证明间接免疫酶染法在诊断弓形虫病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一、免抗弓形虫IgG抗体的制…  相似文献   
64.
65.
1997-05/1998-03我们对因反复慢性腹痛来我院儿科门诊消化专科就诊的患儿,进行13C-UBT及血清抗HP-IgG的检测,探讨两种检测方法在反复慢性腹痛患儿Hp检测中的应用以及Hp活动性感染与小儿反复慢性腹痛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1.1材料不明原因的反复慢性腹痛166例,男74例,女92例,年龄2岁~14岁.所有病例都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或脐用隐痛,疼痛无固定规律,疼痛时间为3mo~2a,腹痛不伴呕吐及腹泻,进行驱蛔虫治疗无效,腹部B超无异常.就诊及检查前2wk无服药史1.2方法13C-UBT…  相似文献   
66.
我科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20例,在病因治疗及综合治疗的同时,使用机械通气治疗,选用适当的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把握撤机时机,大大降低了死亡率,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1992年欧美联席会议急性肺损伤(ALI)和ARDS诊断标准[1]:1)急性起病;2)PaO2/FiO2≤267kPa(1kPa=75mmHg),不考虑PEEP水平;3)胸部X线检查:后前位胸片见双肺弥漫性浸润;4)肺动脉楔压(PAWP)≤24kPa或没有左心房高压的证据。ALI诊断标准除氧合指标PaO2/FiO2≤40kPa以外,其余均同AR…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13 碳尿素呼吸试验 (13 C UBT)在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及评价疗效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13 C UBT及血清Hp IgG检测 193例无症状儿童及 34 0例反复腹痛患儿Hp感染状况 ,将两项检测均为阳性的反复腹痛患儿 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5 7例 )和安慰剂组 (31例 ) ,接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 (阿莫西林 )三联治疗 ,疗程 1周。停药后 4周随访。结果 腹痛患儿13 C UBT及Hp IgG阳性率分别为 2 9.1%、5 2 .1% ,显著高于无症状儿 (11.4%、39.4% )。 2~、5~、10~ 14岁三组无症状患儿13 C UBT及Hp IgG阳性率随年龄增加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三组患儿13 C UBT阳性率分别为 2 9%、2 9.1%、30 % ,与年龄无关 ,χ2 =0 .0 4,P >0 .0 5 ;而Hp IgG阳性率随年龄增加 (36 %、5 3.7%、70 % ) ,差异有显著性 ,χ2 =13.16 ,P <0 .0 0 5。 2~、5~ 10岁组 13 C UBT及5~、10~ 14组Hp IgG阳性率 ,腹痛患儿较无症状儿明显增高。治疗后治疗组及安慰剂组腹痛消失或好转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7%和 2 6 % ;Hp根除率分别为 88% ,10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部分患儿反复腹痛与Hp感染密切相关 ,Hp感染随年龄增加 ,但症状性感染与年龄无关。 (2 ) 13 C UBT检测具有方法简单 ,准确性高 ,无损伤等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克拉霉素、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疗效。方法 :57例经13C尿素呼吸试验 ( 13C ureabreathtest:13C UBT)及血清Hp IgG证实为Hp感染的腹痛病儿 ,男性 2 9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 6.6±s2 .5)a ,用克拉霉素 2 50mg ,po ,bid ,奥美拉唑 2 0mg ,po ,qd ,阿莫西林 2 50mg ,po ,tid ,联合治疗 1wk ,于停药后 4wk复查13C UBT。结果 :57例中Hp感染致腹痛完全消失者 2 3例 ,好转 32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 96% ;50例Hp转阴 ,Hp根除率88%。副作用少。结论 :本疗法治疗儿童Hp感染临床效果显著 ,且安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青年IgA肾病(IgAN)合并恶性高血压(MHT)及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及其与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素受体(AT1R,AT2R,MASR)、醛固酮受体(AldR)和肾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3例青年IgAN同时并发MHT和TMA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AT1R、AT2R、MASR、AldR和肾素在肾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10例患者进入主要终点,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贫血、尿蛋白≥1.0 g/d、肾活检时eGFR降低、毛细血管内增殖性病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试验组AT1R和AT2R各部位表达显著强于对照组(P<0.01),MASR在肾小球、肾脏血管表达以及AldR在肾小管间质、肾脏血管表达显著强于对照组(P<0.01)。毛细血管内增殖程度与AldR在肾小管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肾素表达与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青年IgAN伴有MHT及TMA患者预后较差,贫血、尿蛋白≥1.0 g/d、肾脏病理损伤重是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在本病发生和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去除牙垫对降低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清醒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以探讨去除牙垫的可行性。方法将10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清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去除牙垫固定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置牙垫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口腔异味溃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结果观察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置管期间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6例,观察组无故意拔管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期间口腔异味及溃疡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醒患者采用去除牙垫固定方法能增加舒适度、降低口腔异味及溃疡发生、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因此,去除牙垫在经口气管插管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