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9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文分析了经病理解剖证实的32例重症病毒性肝炎的感染并发症,其发生率为68.7%,以肺部感染最常见,其次为原发性腹膜炎、真菌感染、败血症及泌尿系感染等。这些感染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易被忽略。文中就各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诊断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2.
羊水柱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内容物进入母体循环形成栓子,堵塞肺血管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导致产妇休克、出血、肾功能衰竭或骤然死亡,是产科的一种少见而危险的并发症。1病因造成羊水进入体循环的诱因有:(1)经产妇居多。(2)多有胎膜早破或人工破膜史。(3)常见于宫缩过强或缩宫素应用不当;(4)胎盘早期剥离、前署胎盘、子宫破裂或手术产易发生羊水栓塞。(5)死胎不下可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病率。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条件是脂膜已破,有较强的子富收缩,血管开放、进人途径为子宫颈内膜静脉及子宫下段静脉,胎盘边缘静脉窦…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相同容量的0.1%和0.25%的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40例择期行手部和前臂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Ⅰ组和Ⅱ组,两组患者均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Ⅰ组分别每点注射0.1%左旋布比卡因9ml阻滞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Ⅱ组分别每点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9ml阻滞上述各个神经.在注射完局麻药后5、10、20、30、40min时,分别对四支神经所支配的感觉区域和运动区域进行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评估.术后随访患者,记录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时间和臂丛神经阻滞有效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臂丛神经阻滞后5min均可产生明显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镇痛时间和阻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肌皮、正中、桡、尺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相似.结论 神经刺激仪定位的情况下,0.1%的左旋布比卡因行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够产生明显的痛觉和运动阻滞,这种阻滞效果与相同容量0.25%的左旋布比卡因相似.  相似文献   
34.
马明洲  张铮  徐英 《黑龙江医学》2002,26(12):938-938
当机体受到严重感染、创伤等严重打击后 ,内脏器官易发生序贯性功能衰竭 ,其中 ,肾脏又是其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在临床上 ,对肾功衰竭的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影响着疾病的愈后。我科在 1999- 0 1~ 2 0 0 2 - 0 4收治 5 4例危重病合并急性肾功衰竭者 ,经过详细检查、系统分析后 ,给予积极地治疗原发病及扩充血容量 ,早期恢复患者的尿量 ,使肾功能有明显改善。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5 4例患者中 ,男 30例 ,女 2 4例。年龄 18~ 89岁 ,平均 6 8 5岁。其中 ,休克 17例 (感染性休克 9例、低血容量性休克 8例 )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11…  相似文献   
35.
患者,女,72岁,曾于3个月前在全麻下行听神经瘤切除术,术后患者呈浅昏迷状态,CT示左侧脑内积水,行气管切开呼吸机治疗3d,1周后拔除气管导管,经1个月后气管切开处疤痕愈合,呼吸无漏气现象。本次因“听神经瘤术后,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引流术。术前患者神智欠清,反应较差,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心电图正常。人手术室HR95次/min、BP135/70mmHg、SpO2 96%。以常规剂量咪唑安定、依托咪脂、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行气管插管,插管顺利。接Fabius麻醉机行IPPV模式机械通气:VT8mL/kg,f12次/min。术中以异氟醚、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监测ECG、BP、SpO2、PEtCO2,脑室腹腔引流管自左侧头颈部、上胸皮肤至腹腔,手术过程病情平稳,历时120min后手术结束。5min后患者出现自主呼吸,SpO2 95%-97%、PETCO2 30~40mmng、HR105次/min、BP145/70mmHg。  相似文献   
36.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的最常见类型。按照自身抗体的血清学和免疫化学特性,可将AIHA分为温抗体型AIHA(约80%)、冷凝集素病(约15%)和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约5%)。温抗体型最常见类型是由不完全的非补体结合的IgG抗体引起的。最低年发病率约为1/80,000,任何年龄均可患病,60-70岁发病率最高,在儿童,约60%发生在4岁以前。特发性和症状性AIHA的相对发病率各作者报道不一,这可能是由于病人组不同和原发病性质不同。虽有约50%成年患者为单纯AIHA,但本病常与其他的自身免疫病或恶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降低高原患者围术期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的风险。方法:择期行全麻手术的高原地区患者120例,年龄21~49岁,ASAⅠ~Ⅱ级,BMI 18~24 kg/m^2,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PV组)和常规通气组(CV组),每组60例。CV组为潮气量10 mL/kg,术中无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肺复张,通气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PV组为潮气量6 mL/kg,通气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PEEP 6 cmH2O(1 cmH2O=98.0665 Pa),每30 min进行一次肺复张。分别于麻醉诱导插管后5 min(T1)、机械通气后1 h(T2)、术毕拔管前(T3)记录气道峰压(Ppeak),计算肺顺应性[Cdyn=VT/(Ppeak-Peep)]、肺氧合指数(OI=PaO2/Fi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PaO2/FiO2),并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PV组T2、T3时Cdyn、OI明显升高(P<0.05),A-aDO2明显降低(P<0.05),2组的MAP、HR、SpO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2组各个时点PaO2和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组T3的Qs/Qt值明显低于CV组(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能降低高原患者围术期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38.
应用RT-PCR和基因重组技术,从湖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中克隆了HCV包膜蛋白基因片段(E1,E2/NS1),经与已知基因型的HCV-1,HCV-J,HCV-J6和HCV-J8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比较分析,这些基因片段属1b型HCV基因。将克隆基因重组于表达质粒PMAL-CRI中,在大肠杆菌内进行高效表达,获得了融合蛋白MBP-E1,MBP-E2/NS1,经WesternBlot分析证实这些融合蛋白具有HCV的特异抗原活性,提示这些融合蛋白可用于HC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发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9.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加复合抗惊在重度毒鼠强中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  倪海滨  朱进  张铮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1):857-858
毒鼠强中毒病死率高达20%,已成为我国常见严重中毒事件之一。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院急诊ICU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加复合抗惊治疗抢救7例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均获成功,无一例死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宋扬  张海平  张铮  陈炳卿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4):178-181,F0003
背景: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肠癌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膳食因素与大肠癌的高发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大肠癌的动物模型,观察膳食纤维与肌醇六磷酸(植酸)对大肠癌发生的作用。 设计:随机区组设计。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营养学研究所。 材料:实验于2004-03/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营养学研究所进行。将86只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区组分为纤维素组(14只)、果胶组(14只)、植酸组(15只)、纤维素+植酸组(14只)、果胶+植酸组(14只)和对照组(15只)6组。 方法:对照组:无膳食纤维的基础饲料;果胶组:添加10%的果胶;纤维素组:添加10%的纤维素;植酸组:添加2%的植酸钠饮水;果胶+植酸组:添加10%的果胶和2%的植酸钠饮水;纤维素+植酸组:添加10%的纤维素和2%的植酸钠饮水。对86只大鼠用1,2-二甲肼皮下注射诱发大肠癌,观察大鼠大肠肿瘤的发生率、肿瘤的数量及体积;测定大鼠大肠粘膜细胞的增殖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计数的细胞核总数)。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大肠肿瘤的发生率,平均每只鼠的肿瘤个数和肿瘤体积变化。②大鼠大肠黏膜细胞的增殖活性。 结果:①各组大鼠多死于喂养20周前。果胶组、果胶+植酸组及对照组各有1只大鼠死于喂养20周后。②各组大鼠大肠肿瘤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植酸组平均每只鼠的肿瘤个数和肿瘤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数量:(1.1&;#177;0.2),(4.1&;#177;1.2)个/只,P〈0.01;体积:(176.1&;#177;65.5),(1046.7&;#177;469.0)mm^3,P〈0.05],果胶组、果胶+植酸组平均每只鼠的肿瘤个数显著高于对照组[(7.5&;#177;1.9),(7.2&;#177;1.0)个/只,P〈0.05]。③植酸组大鼠大肠黏膜细胞的增殖活性比对照组显著降低,果胶组大鼠大肠黏膜细胞的增殖活性比对照组升高[(41.8&;#177;4.7)%,(83.6&;#177;2.9)%,(66.7&;#177;7.8)%,P〈0.01和0.05]。 结论:膳食中添加果胶能增加诱癌大鼠患大肠肿瘤的危险,而饮水中添加2%的植酸可降低诱癌大鼠患大肠肿瘤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