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527篇
  免费   8172篇
  国内免费   5326篇
耳鼻咽喉   959篇
儿科学   1689篇
妇产科学   1144篇
基础医学   6654篇
口腔科学   1682篇
临床医学   22543篇
内科学   12097篇
皮肤病学   1738篇
神经病学   3057篇
特种医学   59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0篇
外科学   10723篇
综合类   45182篇
预防医学   17164篇
眼科学   1860篇
药学   17953篇
  177篇
中国医学   18484篇
肿瘤学   4792篇
  2024年   974篇
  2023年   3440篇
  2022年   3766篇
  2021年   3204篇
  2020年   3034篇
  2019年   3415篇
  2018年   3464篇
  2017年   2239篇
  2016年   2791篇
  2015年   3039篇
  2014年   8265篇
  2013年   6185篇
  2012年   7047篇
  2011年   7726篇
  2010年   7482篇
  2009年   7281篇
  2008年   7089篇
  2007年   7506篇
  2006年   6971篇
  2005年   7330篇
  2004年   6407篇
  2003年   5923篇
  2002年   4984篇
  2001年   4838篇
  2000年   5153篇
  1999年   4887篇
  1998年   4487篇
  1997年   4632篇
  1996年   4491篇
  1995年   3918篇
  1994年   3578篇
  1993年   2707篇
  1992年   2578篇
  1991年   2362篇
  1990年   1877篇
  1989年   1734篇
  1988年   1150篇
  1987年   931篇
  1986年   817篇
  1985年   795篇
  1984年   600篇
  1983年   543篇
  1982年   546篇
  1981年   459篇
  1980年   326篇
  1979年   215篇
  1978年   150篇
  1977年   67篇
  1965年   94篇
  1964年   7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炎性反应角度,研究芪丹通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影响。方法:将36只Apo 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 12只和手术组24只。手术组小鼠采用颈总动脉外置管术(PCCP)加高脂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将手术组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和中药组(C组),每组12只。于造模后12周摘眼球取血,处死小鼠,截取右颈总动脉; 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研究斑块、脂质池情况以及结构;油红(oil red)染色检测斑块中脂质情况; Masson染色检测斑块胶原纤维蛋白情况; TUNEL染色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小鼠TNF-α、IL-6、CRP水平显著升高(P0. 01),药物干预后,C组小鼠TNF-α、IL-6、CRP水平较B组小鼠均显著降低(P0. 01)。病理学分析发现,与B组相比,C组动脉内斑块数量,脂质池面积、数量,脂质含量、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减少,斑块内胶原纤维蛋白含量显著增加,斑块趋于稳定。结论: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芪丹通脉片能显著下调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小鼠机体炎性水平,通过减少动脉内斑块数量,脂质池数量、面积,脂质含量,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数量,增加胶原纤维蛋白含量而降低斑块的易损性。  相似文献   
62.
63.
降钙素原(PCT)作为一个较大程度上代表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尤其是在指导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和改善预后方面已达成共识。PCT也可用于鉴别真菌感染、病毒感染。PCT有其局限性,它可以在非感染性疾病中升高,也可以在感染性疾病中保持较低水平。但换一个角度看,对临床判断也很有帮助。PCT针对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肥胖、免疫抑制等特定非感染人群有着重要临床价值。综合分析后解读PCT可将其局限性变废为宝。PCT不能等同于细菌感染,更不等同于抗生素,早期识别是否为细菌感染,以及控制感染源比早期适当抗生素更重要。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染色体异常的不同类型,及其与患者年龄、流产胎儿性别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行早期流产绒毛染色体检查的1 317例样本资料,对所有检测结果进行分类比较、统计分析。结果 1 317个早期流产绒毛样本中,染色体异常700例(53.2%),其中非整倍性重复占70.7%,以三体占比最高(63.7%),尤以16-三体高发。在患者年龄方面,非整倍重复组显著高于未见异常组(P0.001)。进一步分析非整倍重复组,结果显示,异常染色体≥2条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三体组(P0.001)。流产绒毛中,常染色体异常男女性别比为1∶1.03;性染色体异常,Turner综合征占比最高(89.2%)。结论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揭示了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异常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患者年龄、胎儿性别的相关性,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临床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正损害控制性剖腹术提出已经近30年,随着负压封闭引流辅助的暂时性腹腔关闭(temporary abdominal closure,TAC)技术的发展和成熟,TAC显著改善了腹腔间隙综合征、严重腹部创伤和腹腔感染等患者的全身血液灌注和脏器功能,降低了病死率~([1-2])。虽然临床高度重视开放腹腔术后的早期腹部切口确定性关闭,但仍然有10%~25%的患者需要植皮形成计划性腹疝(planned ventral hernia,PVH)~([3]),这些患者需要在6~12个月后行确定性腹壁重建,常需应用腹壁分离技术~([4])或生物补片~([5])等人工材料,可能发生肠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共计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参照组(n=42),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病房管理、护理态度、操作技巧、用药等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均有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 0. 05)。结论:循证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7.
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目前运用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很难诠释其多靶点、整体性和动态性的整合调节作用。课题组提出的"证治代谢组学"假说理论指出,不同的证候存在"证相关代谢谱群"和"证相关生物标志物",这可能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所在,辨证论治后偏离的代谢网络功能呈现回归趋势。基于"证治代谢组学"假说开展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这将为阐释中药(单体/复方)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科学内涵及其对疾病个体的整合调节作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以冠心病为研究载体、气阴虚血瘀证为切入点、活血保心丸为干预措施,就该研究思路的内涵与总体模式、提出的背景与依据、实践的方式与可行性、创新与特色及其研究意义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8.
目的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Pub Med、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时间以1996年1月~2017年6月,收集所有使用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严格评价的过程。将纳入的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并使用Rev 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项随机对照研究共计49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中药足浴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RR 1. 37,95%CI 1. 23~1. 54,P 0. 00001,I2=19%),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P=0. 003,I2=96%)、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0. 001,I2=81%),但各组之间异质性较大,不做统计学分析,可以改善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 3. 25,95%CI 1. 61~4. 89,P=0. 0001,I2=69%)。结论中药足浴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具有一定益处,由于现有证据质量较低,还不足以得出肯定结论。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患者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患者病例资料。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由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所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占比例最大;三腔二囊管临床运用可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为后期治疗提供时间;基础治疗包括止血、输血、抑酸、补液等,后期以硬化剂、套扎、硬化剂+套扎、手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为主,但套扎运用最为广泛;患者出血初期各项指标变化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评估作用。结论扬州地区肝硬化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因呈现复杂交叉性,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以达到个体化治疗水平;及时正确的救治,对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早期的健康体检,对疾病诊治起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